專利名稱: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尤其涉及一種不用外部電源且不用機械傳動機構元件的自發(fā)電手電筒。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如中國99223619.3號實用新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實現(xiàn)方案為其裝置包括筒體及組裝筒體上的前蓋、后蓋、燈罩、燈座、燈泡,其中永磁體發(fā)電裝置的線圈輸出端與燈座正負極相接,其固裝永磁體的轉軸端齒輪通過帶有擺輪的齒輪組與發(fā)條盒端部的主動齒輪相接,固裝有發(fā)條卷的驅動軸利用單向輪和連接體組裝在活動后蓋上。發(fā)電裝置永磁體的轉軸轉動動力是通過帶擺輪的齒輪組由驅動軸上的發(fā)條提供的。
中國98209097.8號實用新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自力發(fā)電型手電筒,其實現(xiàn)方案為手電筒殼體內裝設有電源件及發(fā)光件,而電源件用發(fā)光元件間的連結電路上設有啟閉開關,其特點是于電源件這側的電路上并聯(lián)裝設一整流貯能電裝置,且該整流貯能裝置的輸入端連接至一發(fā)電裝置,其中發(fā)電裝置包括一線圈盤體、一慣性飛輪件、一止逆驅動件、一倍速傳動件及一驅動把件,工作時,發(fā)電裝置借壓按驅動把件作動倍速傳動件呈正逆向相間回轉,再由止逆驅動件配合具環(huán)向棘齒緣慣性飛輪件作正向回轉,而由具感應端板的線圈盤體產(chǎn)生電荷,使其經(jīng)由整流貯能電裝置提供使用。
上述自發(fā)電手電筒發(fā)電裝置的結構復雜,元件易磨損,維修量大,影響手電筒的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經(jīng)濟實用、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的自發(fā)電手電筒。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包括筒體及安裝在所述筒體前端的前蓋、燈罩、燈座、燈泡,所述筒體內安裝的發(fā)電裝置連接至整流儲能電路,所述整流儲能電路通過安置于所述筒體上的開關與所述燈泡相連,所述發(fā)電裝置由至少一組線圈及可在所述線圈中往復運動的磁性元件組成,所述線圈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整流儲能電路的輸入端。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所述線圈相對于所述手電筒筒體壁固定,所述磁性元件是永磁體。
其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筒體內設有中空套體,所述線圈設于所述套體外周表面上,所述磁性元件設置于所述套體內,并可在所述套體內沿其軸向往復滑動。
其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筒體內設置有一平行于筒體軸線的軸芯,所述磁性元件穿設于所述軸芯上,并可沿所述軸芯往復運動。所述線圈固定于筒體內周表面上。
所述磁性元件兩端上或兩端相對應的空間位置上分別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由彈性元件構成,彈性元件由彈簧或海綿或橡膠或它們的組合體構成。
所述緩沖裝置中的其一可設在套體的后端蓋或設于筒體后端的內周表面上,其另一設于筒體或套體內的檔板上。
所述筒體一體成形,所述前蓋包括一環(huán)狀體及透明壓蓋,在所述透明壓蓋與筒體前端之間設有密封墊圈。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具有如下優(yōu)點首先,發(fā)電裝置由線圈和磁性元件組成,其結構簡單,元件不易磨損;其次,使用時只須晃動,操作方便,可實現(xiàn)隨時發(fā)電從而使用方便;再次,使用的電源無須更換,對環(huán)境不造成任何污染且兼顧美觀。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圖2的A-A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再一種實施例的圖2的A-A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包括筒體1及安裝在其前端的前蓋2、燈罩3、燈座4、燈泡5,筒體1內安裝的發(fā)電裝置連接至整流儲能電路7,整流儲能電路7通過安置于筒體1上的開關8與燈泡5相連,發(fā)電裝置由至少一組線圈9及可在其中往復運動的磁性元件10組成,線圈9的輸出端連接至整流儲能電路7的輸入端,整流儲能電路7包括整流電路71和儲能電路72,所述的整流電路71和儲能電路72為現(xiàn)有技術,并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故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開關8由一永磁鐵82和一干簧管81構成,永磁鐵82安裝在筒體1外表面上,其可以運動,干簧管81安裝在電路板上并控制整流儲能電路7,當永磁鐵82向上運動,干簧管81處于永磁鐵82形成的磁場內,其導通,永磁鐵82向下運動時,干簧管82遠離永磁鐵81形成的磁場,其斷開,實現(xiàn)開關的功能。
如圖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的發(fā)電裝置為所述線圈9相對于所述手電筒筒體壁固定,所述磁性元件10是永磁體,所述筒體1內設有中空套體11,所述線圈9設于所述套體11外周表面上,所述磁性元件10設置于所述套體11內,并可在所述套體10內沿其軸向往復滑動。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發(fā)電裝置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其為所述筒體1內設置有一平行于筒體軸線的軸芯12,所述磁性元件10穿設于所述軸芯12上,并可沿所述軸芯12往復運動,所述線圈9固定于筒體1內周表面上。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種實施例的發(fā)電裝置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筒體1內沒有設置軸芯12,所述的線圈9固定于筒體1內周表面上,并于筒體1內周表面平齊,所述磁性元件10安放在筒體1內。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磁性元件10兩端或兩端相對應的空間位置上分別設有緩沖裝置6,所述緩沖裝置6由彈性元件構成,所述彈性元件由彈簧62或海綿或橡膠61或它們的組合體構成,所述緩沖裝置6中的其一可設在套體11后端蓋111或設于筒體1后端的內周表面上,其另一設于套體11或筒體1內的檔板112上。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筒體1為一體成形,所述前蓋2包括一環(huán)狀體22和一透明壓蓋21,在所述透明壓蓋21與筒體1前端之間設有密封墊圈23,所述的透明壓蓋21為一玻璃凸透鏡。
當需要照明時,晃動手電筒,使線圈9與磁性元件10做相對運動,從而實現(xiàn)線圈9切割磁力線,產(chǎn)生電能,經(jīng)過整流儲能電路7,轉變?yōu)橹绷麟姴Υ?,通過開關8控制燈泡5的亮與滅。
上述幾種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包括筒體(1)及安裝在所述筒體(1)前端的前蓋(2)、燈罩(3)、燈座(4)、燈泡(5),所述筒體(1)內安裝的發(fā)電裝置連接至整流儲能電路(7),所述整流儲能電路(7)通過安置于所述筒體(1)上的開關(8)與所述燈泡(5)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電裝置由至少一組線圈(9)及可在所述線圈(9)中往復運動的磁性元件(10)組成,所述線圈(9)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整流儲能電路(7)的輸入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9)相對于所述手電筒筒體壁固定,所述磁性元件(10)是永磁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內設有中空套體(11),所述線圈(9)設于所述套體(11)外周表面上,所述磁性元件(10)設置于所述套體(11)內,并可在所述套體(11)內沿其軸向往復滑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內設置有一平行于筒體軸線的軸芯(12),所述磁性元件(10)穿設于所述軸芯(12)上,并可沿所述軸芯(12)往復運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9)固定于筒體(1)內周表面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10)兩端上或兩端相對應的空間位置上分別設有緩沖裝置(6)。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6)由彈性元件構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由彈簧(62)或海綿或橡膠(61)或它們的組合體構成。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6)中的其一可設在套體(11)的后端蓋(111)或設于筒體(1)后端的內周表面上,其另一設于套體(11)內或筒體(1)的檔板(112)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一體成形,所述前蓋(2)包括一環(huán)狀體(22)及透明壓蓋(21),在所述透明壓蓋(21)與筒體(1)前端之間設有密封墊圈(23)。
專利摘要一種自發(fā)電手電筒,包括筒體(1)及安裝在所述筒體(1)前端的前蓋(2)、燈罩(3)、燈座(4)、燈泡(5),所述筒體(1)內安裝的發(fā)電裝置連接至整流儲能電路(7),所述整流儲能電路(7)通過安置于所述筒體(1)上的開關(8)與所述燈泡(5)相連,所述發(fā)電裝置由至少一組線圈(9)及可在所述線圈(9)中往復運動的磁性元件(10)組成,所述線圈(9)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整流儲能電路(7)的輸入端,本實用新型的發(fā)電裝置由線圈和磁性元件組成,其結構簡單,元件不易磨損;其次,使用時只須晃動,操作方便,可實現(xiàn)隨時發(fā)電從而使用方便;再次,使用的電源無須更換,對環(huán)境不造成任何污染且兼顧美觀。
文檔編號F21L13/00GK2577102SQ0228186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肖創(chuàng)奎 申請人:肖創(chuàng)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