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微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顯微鏡,其中設置了分光鏡片組,分光鏡片主對來自物鏡的光線進行反射,以形成兩條光路,從而使得在顯微鏡主體上能夠同時設置目鏡和攝像頭,在獲取了攝像頭的功能的同時,保留了目鏡。像頭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也使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蚴成為可能,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檢測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顯微鏡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微鏡。
【背景技術(shù)】
[0002]血吸蟲病是中國三大重點傳染病之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阻礙疫區(qū)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傳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蟲病,被WHO列為極易復現(xiàn)的再現(xiàn)傳染病。
[0003]血吸蟲病的檢測主要采用尼龍絹集卵孵化法,通過肉眼觀察毛蝴孵出情況,從而判斷是否患血吸蟲病。但是由于毛蝴僅99μηι X 35μηι大小,肉眼難以觀察,導致了較高的漏診斷率。為了彌補肉眼的不足,檢測人員改用顯微鏡觀察毛蝴孵出情況。但是,無論是肉眼觀察還是利用顯微鏡觀察,均會容易導致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微鏡,其具備分光鏡片組和攝像頭,使來自物鏡的光線能夠被反射至攝像頭和目鏡。攝像頭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也使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蝴成為可能,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由于分光鏡片組的作用,目鏡和攝像頭能夠同時存在,使檢測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方便。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種顯微鏡,包括顯微鏡主體、物鏡、攝像頭、目鏡和分光鏡片組。顯微鏡主體具備前端和后端。物鏡水平的固定在顯微鏡主體的前端。像頭水平的設置在顯微鏡主體的后端。目鏡傾斜的設置在顯微鏡主體的頂部。分光鏡片組設置于顯微鏡主體內(nèi),用于將來自物鏡的光線反射至攝像頭和目鏡。
[0007]發(fā)明人在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在顯微鏡上增設攝像頭存在困難。由于顯微鏡的光路是從物鏡到目鏡,要在要在顯微鏡上增設攝像頭,只能用攝像頭替換掉目鏡,這導致檢測人員無法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不便。
[0008]為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顯微鏡中,設置了分光鏡片組,分光鏡片主對來自物鏡的光線進行反射,以形成兩條光路,從而使得在顯微鏡主體上能夠同時設置目鏡和攝像頭,在獲取了攝像頭的功能的同時,保留了目鏡。像頭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也使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蝴成為可能,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檢測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方便。
[0009]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分光鏡片組包括:
[0010]第一鏡體,第一鏡體位于物鏡后方,第一鏡體包括將來自物鏡的光線垂直向上反射的第一反射面,將來自物鏡的光線垂直向下反射的第二反射面;[0011 ]第二鏡體,第二鏡體位于第一鏡體上方,第二鏡體將來自第一反射面的光線水平向顯微鏡主體的后端反射;
[0012]第三鏡體,第三鏡體位于第一鏡體下方,第三鏡體將來自第二反射面的光線水平向顯微鏡主體的后端反射;
[0013]第四鏡體,第四鏡體位于第二鏡體的后方,第四鏡體將來自第二鏡體的光線反射至目鏡。
[0014]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分光鏡片組包括:
[0015]第五鏡體,第五鏡體位于物鏡后方,第五鏡體將自物鏡的光線反射至目鏡;
[0016]第六鏡體,第六鏡體活動地設置于第五鏡體和目鏡之間;第六鏡體被驅(qū)動件帶動至反射位置以阻擋并反射來自第五鏡體的光線,或被驅(qū)動件帶動至釋放位置以使來自第五鏡體的光線通過并射向目鏡;
[0017]第七鏡體,第七鏡體位于攝像頭前方,在第六鏡體阻擋并反射來自第五鏡體的光線時,第七鏡體將來自第六鏡體的光線反射至攝像頭。
[0018]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19]驅(qū)動件為設置在顯微鏡主體上的旋鈕,旋鈕與第六鏡體連接并帶動第六鏡體在水平軸線上轉(zhuǎn)動。
[0020]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21 ]第六鏡體上開設有光線通過孔,在第六鏡體轉(zhuǎn)動至釋放位置時,來自第五鏡體的光線穿過光線通過孔。
[0022]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23]攝像頭可拆卸的設置在顯微鏡主體的后端。
[0024]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25]還包括內(nèi)套管和外套管;內(nèi)套管水平設置于顯微鏡主體的后端,內(nèi)套管具備使來自分光鏡片組的光線通過的腔體;外套管設置于攝像頭上,外套管套設于內(nèi)套管上。
[0026]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27]還包括設置于內(nèi)套管上的遮光環(huán),遮光環(huán)的側(cè)面與外套管遠離攝像頭的一端端面接觸。
[0028]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29]還包括貫穿外套管的鎖緊螺母。
[0030]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
[0031]還包括套設于內(nèi)套管上的支撐環(huán),支撐環(huán)通過向上延伸的連接帶與顯微鏡主體連接。
[003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003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顯微鏡中,設置了分光鏡片組,分光鏡片主對來自物鏡的光線進行反射,以形成兩條光路,從而使得在顯微鏡主體上能夠同時設置目鏡和攝像頭,在獲取了攝像頭的功能的同時,保留了目鏡。攝像頭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也使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蝴成為可能,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檢測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34]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對實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方式,不應被看作是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對于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能夠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003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顯微鏡的工作狀態(tài)圖;
[003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顯微鏡的工作狀態(tài)圖A;
[003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顯微鏡的工作狀態(tài)圖B;
[003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顯微鏡的工作狀態(tài)圖C;
[003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顯微鏡的工作狀態(tài)圖D;
[0040]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0041 ] 100-顯微鏡,110-顯微鏡主體,111-前端,112-后端,120-物鏡,130-攝像頭,131-內(nèi)套管,132-腔體,133-外套管,134-遮光環(huán),135-鎖緊螺母,136-支撐環(huán),137-連接帶,140-目鏡,150-分光鏡片組,151-第一鏡體,151-1-第一反射面,151-2-第二反射面,152-第二鏡體,153-第三鏡體,154-第四鏡體,155-第五鏡體,156-第六鏡體,157-第七鏡體,158-軸,159-光線通過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43]因此,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4]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和技術(shù)方案可以相互組合。
[0045]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46]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shù)語“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類術(shù)語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shù)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47]血吸蟲病是中國三大重點傳染病之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阻礙疫區(qū)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傳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蟲病,被WHO列為極易復現(xiàn)的再現(xiàn)傳染病。
[0048]血吸蟲病的檢測主要采用尼龍絹集卵孵化法,通過肉眼觀察毛蝴孵出情況,從而判斷是否患血吸蟲病。但是由于毛蝴僅99μηι X 35μηι大小,肉眼難以觀察,導致了較高的漏診斷率。為了彌補肉眼的不足,檢測人員改用顯微鏡觀察毛蝴孵出情況。但是,無論是肉眼觀察還是利用顯微鏡觀察,均會容易導致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
[0049]通過設置攝像頭能夠改善上述問題。攝像頭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也使利用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蝴成為可能,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
[0050]發(fā)明人在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在顯微鏡上增設攝像頭存在困難。由于顯微鏡的光路是從物鏡到目鏡,要在要在顯微鏡上增設攝像頭,只能用攝像頭替換掉目鏡,這導致檢測人員無法直接通過目鏡進行對焦,使用不便。
[0051]為此,下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微鏡,以改善上述問題。
[0052]實施例1:
[0053]參照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微鏡100。
[0054]顯微鏡100包括顯微鏡主體110、物鏡120、攝像頭130、目鏡140和分光鏡片組150。
[0055]顯微鏡主體110具備位于圖中左側(cè)的前端111和位于右側(cè)的后端112。物鏡120水平的固定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前端111。攝像頭130水平的設置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后端112。目鏡140向右傾斜并設置在顯微鏡主體110的頂部。
[0056]具體的,分光鏡片組150包括第一鏡體151、第二鏡體152、第三鏡體153和第四鏡體154。
[0057]第一鏡體151為截面為三角形的反射鏡,其中朝左上方的面為第一反射面151-1,朝左下方的面為第二反射面151-2。第二鏡體152位于第一鏡體151的上方。第二鏡體152為平面反射鏡,其反射面朝右下方。第三鏡體153位于第一鏡體151的下方。第三鏡體153為平面反射鏡,其反射面朝右上方。第四鏡體154位于第二鏡體152的后方,第四鏡體154為平面反射鏡,其反射面朝左上方。
[0058]參照圖1中箭頭所示出的光路。來自物鏡120的光線部分被第一鏡體151的第一反射面151-1垂直向上反射,然后由第二鏡體152水平向后反射,最后通過第四鏡體154反射至目鏡140。如此,檢測人員能夠通過目鏡140直接進行觀察和對焦,操作方便。
[0059]來自物鏡120的另外一部分光線被第一鏡體151的第二反射面151-2垂直向下反射,然后由第三鏡體153水平向后反射。光線最終進入攝像頭130。如此,攝像頭130采集到圖像。攝像頭130采集的圖像能夠被輸出至顯示設備或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檢測人員通過顯示設備進行觀察,降低了檢測人員的眼部疲勞。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自動分析圖像判斷是否存在毛蝴,進一步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
[0060]攝像頭130可以直接固定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后端112。但是為了根據(jù)實際情況更換不同型號的攝像頭,在本實施例中,攝像頭130可拆卸的設置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后端。具體的,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后端112水平固定一個內(nèi)套管131。內(nèi)套管131是兩端開口的管件,內(nèi)套管131的內(nèi)部為供來自分光鏡片組150的光線通過的腔體132。在攝像頭130上設置一外套管133。外套管133套設在內(nèi)套管131上,從而將攝像頭130固定在顯微鏡主體110的后端112。在需要更換攝像頭130時,將攝像頭130從內(nèi)套管131上取下即可。
[0061]將外套管133套設在內(nèi)套管131上時,由于加工精度的原因,內(nèi)套管131和外套管133之間難免存在間隙。外部雜光通過內(nèi)套管131和外套管133之間的間隙進入攝像頭130,會導致攝像頭130采集到的圖像被干擾,導致圖像不清晰。為此,在內(nèi)套管131上固定設置一個遮光環(huán)134。在外套管133套設在內(nèi)套管131上時,遮光環(huán)134的側(cè)面與外套管133遠離攝像頭130的一端端面接觸。如此,對內(nèi)套管131和外套管133之間的間隙進行遮擋,避免外部雜光進入攝像頭130。
[0062]為了提高攝像頭130安裝后的穩(wěn)定性,還可以設置鎖緊螺母135。鎖緊螺母135貫穿外套管133。在將外套管133套設在內(nèi)套管131上后,擰緊鎖緊螺母135,使其貼合在內(nèi)套管131上。通過鎖緊螺母135和內(nèi)套管131之間的摩擦力保持攝像頭130的穩(wěn)定。
[0063]攝像頭130具有一定的重量,為了避免應攝像頭130的重量導致內(nèi)套管131損壞,設置支撐環(huán)136和連接帶137。支撐環(huán)136套設在內(nèi)套管131上。連接帶137的一端與支撐環(huán)136連接,連接帶137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與顯微鏡主體110連接。如此,通過顯微鏡主體110和內(nèi)套管131共同承擔攝像頭130的重量,避免內(nèi)套管131損壞。
[0064]實施例2:
[0005]參照圖2,本實施例也提供一種顯微鏡100,其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分光鏡片組150不同,其他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
[0066]在本實施例中,分光鏡片組150包括第五鏡體155、第六鏡體156和第七鏡體157。第五鏡體155為平面鏡,設置在物鏡120后方。第五鏡體155的反射面朝左上方,用于將來自物鏡120的光線向目鏡140反射。由平面反射鏡構(gòu)成的第六鏡體156活動的設置在第五鏡體155與物鏡120之間。第六鏡體156活動至能夠阻擋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的反射位置時,第六鏡體156將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垂直向下反射。由平面反射鏡構(gòu)成的第七鏡體157設置在第六鏡體156的下方,第七鏡體157的反射面朝右上方。第七鏡體157將來自第六鏡體156的光線反射至攝像頭130。第六鏡體156活動至不對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構(gòu)成阻擋的釋放位置時,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射入目鏡140(圖2中箭頭表示光路)。
[0067]第六鏡體156的運動由驅(qū)動件帶動。驅(qū)動件可以是直線滑動地設置在顯微鏡主體110上的滑塊。參照圖2,檢測人員撥動滑塊,將第六鏡體156移動至能夠阻擋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的反射位置,第六鏡體156將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垂直向下反射,第七鏡體157將來自第六鏡體156的光線反射至攝像頭130。
[0068]參照圖3,檢測人員撥動滑塊,將第六鏡體156移動至不對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構(gòu)成阻擋的釋放位置時,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射入目鏡140(圖3中箭頭表示光路)。
[0069]參照圖4,驅(qū)動件可以是旋鈕。旋鈕設置在顯微鏡主體110上,旋鈕的軸158與第六鏡體156連接。扭動旋鈕時,水平設置的軸158帶動第六鏡體156轉(zhuǎn)動。在第六鏡體156轉(zhuǎn)動至能夠阻擋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的反射位置,第六鏡體156將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垂直向下反射,第七鏡體157將來自第六鏡體156的光線反射至攝像頭130(圖4中箭頭表不光路)。參照圖5,將第六鏡體156轉(zhuǎn)動至不對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構(gòu)成阻擋的釋放位置時,來自第五鏡體155的光線射入目鏡140(圖5中箭頭表示光路)。
[0070]為了減小第六鏡體156的轉(zhuǎn)動范圍,在一種較優(yōu)的實施方式中,第六鏡體156上開設光線通過孔159,在第六鏡體156轉(zhuǎn)動至釋放位置時,第五鏡體155射向目鏡140的光線穿過光線通過孔159進入目鏡。
[007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包括: 顯微鏡主體,所述顯微鏡主體具備前端和后端; 物鏡,所述物鏡水平的固定在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前端; 攝像頭,所述攝像頭水平的設置在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后端; 目鏡,所述目鏡傾斜的設置在所述顯微鏡主體的頂部; 分光鏡片組,所述分光鏡片組設置于所述顯微鏡主體內(nèi),用于將來自所述物鏡的光線反射至所述攝像頭和所述目鏡。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鏡片組包括: 第一鏡體,所述第一鏡體位于所述物鏡后方,所述第一鏡體包括將來自所述物鏡的光線垂直向上反射的第一反射面,將來自所述物鏡的光線垂直向下反射的第二反射面; 第二鏡體,所述第二鏡體位于所述第一鏡體上方,所述第二鏡體將來自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線水平向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后端反射; 第三鏡體,所述第三鏡體位于所述第一鏡體下方,所述第三鏡體將來自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線水平向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后端反射; 第四鏡體,所述第四鏡體位于所述第二鏡體的后方,所述第四鏡體將來自所述第二鏡體的光線反射至所述目鏡。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鏡片組包括: 第五鏡體,所述第五鏡體位于所述物鏡后方,所述第五鏡體將自所述物鏡的光線反射至所述目鏡; 第六鏡體,所述第六鏡體活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五鏡體和所述目鏡之間;所述第六鏡體被驅(qū)動件帶動至反射位置以阻擋并反射來自所述第五鏡體的光線,或被驅(qū)動件帶動至釋放位置以使來自所述第五鏡體的光線通過并射向所述目鏡; 第七鏡體,所述第七鏡體位于所述攝像頭前方,在所述第六鏡體阻擋并反射來自所述第五鏡體的光線時,所述第七鏡體將來自所述第六鏡體的光線反射至所述攝像頭。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qū)動件為設置在所述顯微鏡主體上的旋鈕,所述旋鈕與所述第六鏡體連接并帶動所述第六鏡體在水平軸線上轉(zhuǎn)動。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鏡體上開設有光線通過孔,在所述第六鏡體轉(zhuǎn)動至所述釋放位置時,來自所述第五鏡體的光線穿過所述光線通過孔。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攝像頭可拆卸的設置在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后端。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內(nèi)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內(nèi)套管水平設置于所述顯微鏡主體的后端,所述內(nèi)套管具備使來自所述分光鏡片組的光線通過的腔體;所述外套管設置于所述攝像頭上,所述外套管套設于所述內(nèi)套管上。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內(nèi)套管上的遮光環(huán),所述遮光環(huán)的側(cè)面與所述外套管遠離所述攝像頭的一端端面接觸。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貫穿所述外套管的鎖緊螺母。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顯微鏡,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套設于所述內(nèi)套管上的支撐環(huán),所述支撐環(huán)通過向上延伸的連接帶與所述顯微鏡主體連接。
【文檔編號】G02B21/36GK205539688SQ201620196105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4日
【發(fā)明人】高原
【申請人】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