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涉及的是照相機上的一種新增裝置。
隨著生活的富裕,人們總是想豐富個人、家庭的文化生活,把每個美好的時刻、美的追求、美的愿望、良好的祝愿和現(xiàn)實生活記錄下來。特別是年青人,想把浪漫而燦爛的金色金華、五彩繽紛的美好生活用攝影記錄下來。但要把上述美好的追求用攝影的辦法拍攝出來,成形到相片上;在人力、物力上和在技術(shù)上還存在一些困難。例如身在國內(nèi),想把異國風(fēng)情,名山風(fēng)景,身臨其境的拍攝到底片上,不到現(xiàn)場難以做到。若用布景的辦法解決,需花費人力物力做道具,并且不逼真,表現(xiàn)得呆板,不生動活潑。
又例如要把海濱、長城、人人向往的天安門、北海公園等名勝古跡與人拍攝到底片上,如果不到現(xiàn)場需要做一大堆的道具、模型,給照相館帶來難以解決的困難。還如逢生日、朋友歡聚一堂,彼此之間的友誼,生日祝福、激勵人生的座右銘等,恰如其分的拍攝到底片上與人的內(nèi)心的美和外表的美結(jié)合起來形成耐人尋味的彩照,目前照相館也難以做到。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精簡裝置—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在同一底片上通過多次曝光,將遠(yuǎn)離其人的異國風(fēng)情、名勝古跡身臨其境的拍攝在一起,把人們忠誠的祝福、美好的追求、浪漫的年華拍攝成耐人尋味的彩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的技術(shù)方案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每一套由兩塊長方形平整物片組成,把它叫做效果片A和效果片B。效果片其厚度為2-3毫米,效果片A和效果片B的長度和寬度相同。效果片A是不透光的平整物片,其上有空缺部分,空缺部分圖形分為園形、雙半園形、長方形、橢園形、梅花形、正方形、五角形等七種。這種空缺部分是用來讓光線通過,在底片上第一次攝影時達(dá)到曝光的目的,把人像攝影下來,不透光部分不曝光,不曝光部分是用來保證第二次攝影風(fēng)景、物景時能準(zhǔn)確曝光,在底片上成像。效果片B是與效果片A配套的,效果片B是一片透光的玻璃物片,其上粘貼一不透光層,不透光層的大小和形狀與效果片A上的空缺部分的圖形相同,不透光層的功用是在第二次拍攝風(fēng)景景物時,保證其底片第一次拍攝的人物象不受影響保持原狀。效果片B上的透光部分,是用來保證第二次拍攝風(fēng)景、景物時在第一次拍攝的人物像的底片上未曝光的部分曝光成像。使人物像和景物、風(fēng)景像構(gòu)成完善的彩照底片。
構(gòu)成本技術(shù)方案的第二部分是風(fēng)景、景物像,這種景物像是攝影者平時將各種風(fēng)景、山水、名勝古跡拍攝成顧客喜愛的景物,供顧客選用。
構(gòu)成本技術(shù)方案的第三部分是效果片A和效果片B、景物像的綜合運用。即在第一步拍攝人物像時,相機的鏡頭上裝上效果片A,通過效果片A上的空缺部分曝光,在底片上拍攝成人物像,不透光部分不曝光。第二步是拍攝好人物像后,重新裝膠卷,再裝上效果片B,將顧客選用的景物,通過透光部分在底片上第二次曝光,拍攝好景物像。通過上述一、二次拍攝,在一張底片上形成了完整的人像、景物像的照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通過構(gòu)造簡單的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能將遠(yuǎn)離其人的美好風(fēng)景、名勝古跡、異國風(fēng)情,身臨其境的拍攝在一起,減少了大量的道具、模型、人力、物力、費用,而又能拍攝人們喜愛的彩照,實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藝術(shù)的享受和追求。
以下結(jié)合附
圖1、附圖2……至附圖28等7套園形、雙半園形、長方形、橢園形、梅花形、正方形、五角形等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的結(jié)構(gòu)、使用作詳細(xì)的闡述。
附
圖1為園形效果片A的主視圖,1為效果片A,其上空缺部分為園形,故稱園形效果片A,光線可從園形部分通過,其余部分為不透光層。
附圖2為園形效果片A上的A-A剖視圖。
附圖3為園形效果片B的主視圖。2為玻璃物片;3為不透光層,其圖形為園形,故稱園形效果片B,是粘貼在玻璃物片上的不透光層;附圖4為效果片B上的B-B剖視圖;附
圖1中的效果片A和附圖2中的效果片B組成一套園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圖5為雙半園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的主視圖。4為雙半園形效果片A,空缺部分為二個半園和長方形組成,光線可從空缺部分通過,其余部分為不透光層。附圖6為附圖5上的C-C剖視圖。附圖7為雙半園形效果片B的主視圖;5為玻璃物片;6為不透光層,其圖形為二個半園和長方形組成,是粘貼在玻璃物片上的不透光層;附圖8為附圖7上的D-D剖視圖。附圖5中的雙半園形效果片A和附圖7中的雙半園形效果片B組成雙半園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圖9為長方形效果片A的主視圖。7為效果片A;空缺部分為長方形,光線從長方形部分通過;其余部分是不透光的;附
圖10為附圖9上的E-E剖視圖。
附
圖11為長方形效果片B的主視圖;8為效果片B的玻璃物片,可透光;9為不透光層;其圖形為長方形,是粘貼在玻璃物片上的不透光層。附
圖12為附
圖11上F-F剖視圖。附圖9的長方形效果片A和附
圖11中的長方形效果片B組成一套長方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
圖13為橢園形攝影新奇效果片A的主視圖。10為效果片A,空缺部分為橢園形,光線從空缺部分通過,其余部分是不透光層,附
圖14為附
圖13上的GG剖視圖。
附
圖15為橢園形效果片B的主視圖。11為玻璃物片;12為不透光層,其圖形為橢園形,是粘貼在玻璃物片11上的不透光層。附
圖16為附
圖15上的H-H剖視圖。附
圖13的橢園形效果片A和附
圖15橢園形效果片B組成一套橢園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
圖17為梅花形效果片A的主視圖。13為梅花形效果片A;空缺部分為梅花形;附
圖18為附
圖17上J-J剖視圖。
附
圖19為梅花形效果片B的主視圖。14為玻璃物片,15為不透光層,形狀為梅花形,是粘貼在玻璃物片14上的不透光層。附圖20為附
圖19上的K-K剖視圖。附
圖17上的效果片A13和附
圖19上的效果片B組成一套梅花形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圖21為正方形效果片A的主視圖。16為正方形效果片A;17為不透光層,是粘貼在效果片A上的不透光層;附圖22為附圖21的左側(cè)視圖。
附圖23是效果片B的主視圖,18為效果片B上的不透光層,其大小形狀與正方形效果片A16相同;19為效果片B上的透光層,其大小形狀與效果片A上的不透光層17相同。附圖24為附圖23左側(cè)視圖。
附圖21中的正方形效果片A和附圖23中的正方形效果片B組成一套正方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附圖25為五角形效果片A的主視圖。20為效果片A;空缺部分為五角形,可透光;附圖26為附圖25上的M-M的剖視圖。
附圖27為效果片B的主視圖。21為玻璃物片;22為不透光層,是粘貼在玻璃物片21上的不透光層。附圖28為附圖27上的N-N的剖視圖。
附圖25上的效果片A20和附圖27上的效果片組成一套五角形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
如何使用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現(xiàn)舉例進行詳細(xì)說明假若顧客在離“長城”千里之外拍照,而要求拍攝的這張照片初看起來,就是“長城”上拍攝的,至少要達(dá)到身臨其境的目的。為此使用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按下列步驟進行一、將平時收集好的“長城”風(fēng)景照各種鏡頭提供給顧客選用,以確定顧客滿意的鏡頭。
二、用效果片A裝上相機鏡頭前,利用效果片A上的空缺部位,通過曝光,攝影好人物像。
三、拆下膠卷和效果片A。
四、裝上效果片B,裝上膠卷。使膠卷進入拍攝位置。
五、擺設(shè)好已選擇的“長城”景物照片,通過效果片B上的透光層將“長城”景物片曝光到底片上,效果片B上的不透光層將保護著自己已拍攝的人物像不曝光。因此通過上述一、二次的拍攝,在底片形成了一張完整的人和“長城”景物的照片。
實施例按照上述技術(shù)方案制成的效果片A、效果片B進行拍照,共實拍100多張片,達(dá)到好效果,顧客滿意。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由取景框A片,取景框B片構(gòu)成,其特征是取景框A片(1)為平整的不透光物片,上面有空缺部分,空缺的圖形為園形、雙半園形、長方形、橢園形、梅花形、正方形、五角形等七種,取景框B片,是一塊部分透光的玻璃片(2)和部分不透光的玻璃片(3)組成,不透光玻璃片(3)的圖形的大小和形狀與取景框A片的空缺圖形相同,圖形為園形、雙半園形、長方形、橢園形、梅花形、正方形、五角形等七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涉及的是照相機上用的裝置,它是由二塊物片組成,一片是不透光的,其上有一空缺部分,光線可從空缺部分通過;另一片是一塊玻璃物片,其上有粘貼物片為不透光層,圖形與空缺部分的圖形相同,用此二物片先后二次裝上相機,二次曝光,二次成像,將人物像和遠(yuǎn)離人物像之外的名山風(fēng)景,拍攝在一起,成耐人尋味的彩照,達(dá)到好效果,此攝影用景物合成取景框,可節(jié)省模型、道具、布景等資金費用。
文檔編號G03B15/08GK2289259SQ9523755
公開日1998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5年9月5日
發(fā)明者肖曙光 申請人:肖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