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及攝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09907閱讀:1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及攝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合于應對HD畫質的電視攝像機或攝像機等的變焦透 鏡,尤其涉及一種使比第1組更靠像側的透鏡組移動而進行聚焦的后聚集式變 焦透鏡、及具備其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攝像裝置。
背景技術
從以往,在變焦透鏡中,公知的有通過使比第1組更靠像側的透鏡組移動 而進行聚焦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在后聚集式中,與使第1組移動而進行聚焦 的方法相比,可將第1組的有效徑縮小以外、使重量輕的組移動而進行聚焦, 由此,可以迅速進行聚焦。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公開有從物體側起依 次具備正的第l組、負的第2組、正的第3組、和負的第4組,在變倍時使第 2組及第4組移動且在聚焦時使第4組移動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專利文獻1專利公開平11-101941號公報專利文獻2專利公開平11-287952號公報
在變焦透鏡中,有對廣角且高變倍比的要求,但在以往技術,若要得到90 °以上的超廣角化的透鏡,則廣角端的周邊或望遠端的諸像差、倍率色像差等 惡化,且難以實現(xiàn)高倍率。例如,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變焦透 鏡中,都不可兼?zhèn)涓咦儽侗群统瑥V角化。在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作為伴隨超 廣角化的問題點,有倍率色像差或歪曲的惡化、因變倍引起的像差變動增大而 難以高倍率化、第1組的大口徑化等。期望著開發(fā)出消除這些問題點且超廣角 化和高倍率化兼?zhèn)涞淖兘雇哥R。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種問題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諸像差得到良好 的補正、且超廣角化和高倍率化兼?zhèn)涞暮缶奂阶兘雇哥R,及裝載該后聚集式 變焦透鏡而可得到超廣角且高畫質的圖像的攝像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固定的且為正的 第1組、在從廣角端到望遠端變倍時沿著光軸向像面?zhèn)纫苿拥呢摰牡?組、在光 軸方向上為固定的第3組、和對伴隨變倍的像面變動進行補正且為了進行聚焦
而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正的第4組。第l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整體上持有負的光 焦度的第11組和整體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組而成。第ll組從物體側起依次 具備凸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Gll、負透鏡G12、正透鏡G13、和負透鏡 G14而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使第l組具有由負的第ll組和正的第 12組而成的反遠距式結構,并且,在第ll組內使用多個負的光焦度的透鏡而使 透鏡構成最佳化,所以,也謀求視角90。以上的超廣角化,也進行能夠得到高 倍率化程度的像差補正。
而且,進一步適當采用且滿足以下優(yōu)選的條件,而更加容易實現(xiàn)超廣角化 和高倍率化。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關于第ll組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式中,
fll:第ll組的焦距 fl:第1組的焦距。
而且,關于負彎月形透鏡G11和負透鏡G12,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式中,
nil:負彎月形透鏡Gll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l:負彎月形透鏡Gll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nl2:負透鏡G12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2:負透鏡G12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而且,第11組中的正透鏡組G13,優(yōu)選具有在像側比物體側更強的曲率。 而且,負透鏡G14優(yōu)選為將凹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而且,關于負透鏡G14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n14〉1.8 ...... (6)
v14〉30 ...... (7)
式中,
nl4: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4: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而且,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優(yōu)選第12組從物體側起依次 具備正透鏡G15、負透鏡G16、正透鏡G17、和至少由l片以上的正透鏡構成的正 透鏡組G18而成。
在此情況,第12組中的正透鏡G15優(yōu)選為雙凸透鏡。
而且,關于第12組中的負透鏡G16和正透鏡G17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進一 步,負透鏡G16和正透鏡G17優(yōu)選相互接合,
nl6>1.8 ...... (8)
nl7<1.5 ...... (9)
vl7>70 ...... (10)
式中,
nl6:負透鏡G16的對d線的折射率 nl7: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7: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而且,第4組優(yōu)選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而且,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在比第4組更靠像側面具備 正或負的第5組也可。
而且,第3組也可以為從物體側起依次具有第31組、第32組、第33組的 構成,且為了補正手抖動能夠將第32組相對光軸沿垂直方向移動。
在此情況,第32組優(yōu)選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具備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輸出與該后 聚集式變焦透鏡所形成的光學像對應的攝像信號的攝像元件。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中,根據(jù)由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得到的廣 角且高解像的光學像,可獲得高解像的攝像信號,并且根據(jù)該攝像信號可獲得 超廣角且高畫質的攝影圖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使第1組具有由負的第11組和正的第12 組而成的反遠距式的結構,并且,在第ll組內使用多個負的光焦度的透鏡使透 鏡構成最佳化,所以,可良好地補正諸像差,且可兼?zhèn)涑瑥V角化和高倍率化。
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輸出與上述本發(fā)明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形 成的光學像對應的攝像信號,所以可得到超廣角且高畫質的圖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第1構成 例,是對應于實施例1的透鏡剖面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第2構成 例,是對應于實施例2的透鏡剖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第3構成 例,是對應于實施例3的透鏡剖面圖。
圖4是表示實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圖5是表示實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其他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A)表示非球面數(shù)據(jù),(B)表示有關變倍的諸數(shù)據(jù),(C)表示各組的焦距 數(shù)據(jù)。
圖6是表示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圖7是表示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其他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A)表示非球面數(shù)據(jù),(B)表示有關變倍的諸數(shù)據(jù),(C)表示各組的焦距 數(shù)據(jù)。
圖8是表示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圖9是表示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其他透鏡數(shù)據(jù)的圖, (A)表示非球面數(shù)據(jù),(B)表示有關變倍的諸數(shù)據(jù),(C)表示各組的焦距數(shù)據(jù)。
圖IO是對各實施例歸納表示有關條件式的值的圖。
圖11是表示實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廣角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圖12是表示實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望遠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
圖13是表示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廣角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
圖14是表示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望遠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
圖15是表示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廣角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
圖16是表示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望遠端的諸像差的像 差圖,(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變像差、(D) 表示倍率色像差。
圖中GP-棱鏡體,G1-第1組,G2-第2組,G3-第3組,G4-第4組,G5-第5 組,G1A-第11組,G1B-第12組,St-光闌,Ri-從物體側起第l個透鏡面的曲率 半徑,Di-從物體側起第1個和第1+1個透鏡面的面間隔,Z1-光軸。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第1構成例。 此構成例對應于后述的第1數(shù)值實施例(圖4、圖5 (A) (C))的透鏡構 成。圖2表示第2構成例,對應于后述的第2數(shù)值實施例(圖6、圖7 (A) (C))的透鏡構成。圖3表示第3構成例,對應于后述的第3數(shù)值實施例 (圖8、圖9 (A) (C))的透鏡構成。另外,在圖1 圖3表示在廣角端對 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透鏡配置。在圖1 圖3中,符號R1表示,以 最靠物體側的透鏡要素的面為第1個而按照隨著朝向像側(成像側)依次增加 的方式附上符號的第i個面的曲率半徑。符號Di表示第i個面和第i+l個面 的光軸Zl上的面間隔。另外,關于符號Di僅針對伴隨變倍變化的部分的面間隔部分附上符號。關于符號Rl,僅對為在本實施方式的特征性的部分的第1組
Gl和第3組G3附上符號。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成為適合于對應HD畫質的電視 攝像機或攝像機等的超廣角(視角94°左右)且高變倍比(8倍左右)的變焦 透鏡。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沿著光軸Zl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固定的正的 第1組Gl、在從廣角端到望遠端變倍時沿著光軸向像面?zhèn)纫苿拥呢摰牡?組 G2、在光軸方向為固定的正或負的第3組G3、和對伴隨變倍的像面變動進行補 正且為了進行聚焦而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正的第4組G4。光闌St為光學孔徑光 闌,配置在第3組G3的物體側。
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在比第4組G4更靠像面?zhèn)染邆溆姓蜇摰牡?組 G5。在圖1的第1構成例中,第5組G5具有正的光焦度。在圖2及圖3的第2 及第3的構成例中,第5組G5具有負的光焦度。設置第5組G5,除有效于補 正色像差以外,也有防止塵埃進入透鏡鏡筒內的效果。
在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成像面(攝像面),配置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 CMOS(Compleraentax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等攝像元件 100。而且,在最終透鏡組(第5組G5)和攝像面之間配置有色分解用棱鏡體 GP。攝像元件100輸出與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形成的被照體像所對應的電信號 (攝像信號)。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像裝置,至少具備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 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和攝像元件100而構成。
在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第2組G2及第4組G4伴隨變倍按照各圖中表 示的其軌跡而移動。即,第2組G2隨著從廣角端(W)向望遠端(T)變倍而 沿著光軸Zl向像面?zhèn)纫苿?,按照與第1組Gl的間隔擴大的方式移動。第4組 G4隨著從廣角端向望遠端變倍而在光軸Zl上向物體側移動之后而向像側移 動、按照在變倍時畫圓弧形的方式移動。第4組G4還在各變倍區(qū)域中聚焦之 際進行移動。第4組G4按照在近距離攝影時為了進行聚焦使第3組G3和第4 組G4的間隔變小的方式移動。第1組G1在變倍及聚焦時始終固定。而且,第 3組G3如后述那樣為了防震而局部的透鏡可相對光軸Zl沿垂直方向移動。
第1組Gl從物體側起依次由整體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11組G1A和整體具 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組GIB而構成。第11組G1A從物體側起依次由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1片負彎月形透鏡
Gll、 1片負透鏡G12、 1片正透鏡G13、 1片負透鏡G14構成。關于第11組 G1A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0. 5〈|fll/fl|〈2 ...... (1)
式中,fll為第ll組GlA的焦距,fl為第l組Gl的焦距。
而且,關于負彎月形透鏡G11和負透鏡G12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nll〉1.8 ...... (2)
v 11>30 ...... (3)
n12〉1.8 ...... (4)
vl2>30 ...... (5)
式中,nll為負彎月形透鏡Gll的對d線的折射率,vll為負彎月形透鏡Gll 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nl2為負透鏡G12的對d線的折射率,vl2為負透鏡G12的對d 線的阿貝數(shù)。
而且,第11組G1A中的正透鏡組G13,優(yōu)選與物體側相比在像側具有較強的 曲率。而且,負透鏡G14優(yōu)選為將凹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另外,關 于負透鏡G14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n14〉1.8 ...... (6)
vl4>30 (7)
式中,nl4為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折射率,vl4為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第12組G1B從物體側起依次由1片正透鏡G15、 1片負透鏡G16、 l片正透鏡 G17、和至少由1片以上的正透鏡而成的正透鏡組G18而構成。在圖1及圖2的第1 及第2構成例中,正透鏡組G18由1片正透鏡構成,在圖3的第3構成例中,正透 鏡組G18由2片正透鏡構成。
在第12組G1B中,正透鏡G15優(yōu)選為雙凸透鏡。而且,負透鏡G16和正透鏡 G17優(yōu)選相互接合。而且,關于負透鏡G16和正透鏡G17優(yōu)選滿足以下條件,
n16〉1.8 ...... (8)
n17〈1.5 ...... (9)
v 17〉70 ...... (10)
式中,nl6為負透鏡G16的對d線的折射率,nl7為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折射率,vl7為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第3組G3在圖1的第1構成例中具有正的光焦度。在圖2及圖3的第2及第3構 成例中具有負的光焦度。第3組G3從物體側起依次具有第31組G31、第32組 G32、第33組G33。第32組G32被構成為為了補正手抖動可相對光軸Z1沿垂直 方向移動。由此,可實現(xiàn)帶防震功能的變焦透鏡。第32組優(yōu)選至少在1面具有 非球面。通過使用非球面可抑制防震時的性能惡劣。
第4組G4至少其1面具有非球面透鏡為佳。而且,第4組G4優(yōu)選具有接合透
鏡0
接著,說明如以上構成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作用及效果。 在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使第1組G1具有由負的第11組G1A和正的第12組 G1B而成的反遠距式結構,并且,通過使第11組G1A和第12組G1B內的透鏡構成 最佳化,而可邊謀求視角90。以上的超廣角化,邊進行能得到高倍率化程度的 充分的像差補正。
尤其,在第11組G1A的構成中通過從物體側起使用多個負的光焦度的透 鏡,因此,可抑制像面彎曲的變動并且可廣角化,進一步通過將最靠物體側的 透鏡面設為凸面,而可良好地抑制歪曲像差或散光像差。而且,通過在2個負 透鏡Gll、 G12之后配置正透鏡G13和負透鏡G14而可進一步補正倍率色像差或像 面彎曲,得到視角90。以上的超廣角并可進行能實現(xiàn)高倍率程度的像差補正。
上述條件式(1)規(guī)定相對第1組G1的光焦度的第11組G1A的適當?shù)墓饨?度。若超過條件式(1)的上限值,則第11組G1A的光焦度變弱,在變倍全區(qū)域 中變得不能夠補正像面彎曲,且難以得到所需的視角。而且,若超過下限值, 則第11組G1A的光焦度變強,負的歪曲像差惡化。
上述條件式(2) (5)規(guī)定第11組G1A內的負彎月形透鏡G11和負透鏡 G12的適當?shù)恼凵渎始鞍⒇悢?shù)。通過在負彎月形透鏡G11和負透鏡G12的各透鏡 上使用折射率大于1.8的玻璃材質,由此,可抑制像面彎曲或歪曲像差,并可 抑制大口徑化。而且,因將阿貝數(shù)設為大于30,所以可抑制倍率色像差。
而且,在第11組G1A中,負透鏡G12和正透鏡G13之間作為空氣透鏡起作 用,有效于像面彎曲的補正,由此,正透鏡G13優(yōu)選為與物體側相比向像面凸 的光焦度較強。
而且,通過將負透鏡G14設為與負彎月形透鏡G11相反的朝向的、將凹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由此對由廣角化引起的諸像差的惡化進行補正。上
述條件式(6) (7)規(guī)定負透鏡G14的適當?shù)恼凵渎始鞍⒇悢?shù)。滿足上述條 件式(6) (7)而有利于補正由廣角化引起的倍率色像差。
而且,在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關于第12組G1B,通過在第11組G1A的后 面配置了正透鏡G15,由此可抑制第11組G1A的大口徑化;通過在其后配置負透 鏡G16和正透鏡G17,可良好地進行色補正。而且,通過在變倍時移動的負的光 焦度的第2組G2之前配置正透鏡組G18,所以可抑制第1組G1整體的大口徑化。
尤其,在第12組G1B中,因將正透鏡G15設為雙凸透鏡,所以可抑制在望遠 端的球面像差或像面彎曲。而且,上述條件式(8) (10)規(guī)定在第12組G1B 內的負透鏡G16及正透鏡G17的適當?shù)恼凵渎始鞍⒇悢?shù)。通過將負透鏡G16和正 透鏡G17設為接合透鏡,滿足上述條件式(8) (10)而可良好地補正色像 差。尤其可良好地除去2次光譜。
而且,在此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通過在變倍時和聚焦時起作用的第4組 G4中配置非球面透鏡,而可防止伴隨變倍的像差變動。尤其,在變焦全域可良 好地補正球面像差。
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使第1組G1按 照具有由負的第11組G1A和正的第12組G1B而成的反遠距式的結構的方式采用有 利于超廣角化的構成,并且,由于將這些第11組G1A和第12組G1B內的透鏡構成 最佳化,所以,可良好地補正諸像差,可兼?zhèn)鋸V角化和高倍率化。而且,通過 將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裝載于攝像裝置,而可得到超廣角且 高畫質的圖像。實施例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具體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 說明。在以下,歸納第1至第3的數(shù)值實施例而進行說明。
將對應于圖l所示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構成的具體透鏡數(shù)據(jù)作為實施例l 示于圖4及圖5 (A) (C)。尤其,在圖4表示其基本的透鏡數(shù)據(jù)。在圖4所示 的透鏡數(shù)據(jù)的面號碼Si的欄表示有關于實施例l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 以最靠物體側的構成要素的面為第l個,按照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方式附 上符號的第i個面的號碼。在曲率半徑Ri的欄表示,以在圖1所附上的符號R1為 第1個,從物體側第i個面的曲率半徑的值(mm)。關于面間隔Di的欄也同樣表示從物體側起第i個面Si和第i+l個面Si+l的光軸上的間隔(mm)。在ndj欄表 示從物體側起第j個光學要素的對d線(波長587.6nm)的折射率的值。在vdj欄 表示從物體側起第j個光學要素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的值。
此實施例l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第4組G4內的最靠像側的透鏡的物 體側的面成為非球面形狀。而且,將在用于防震中進行移動的第32組G32的物 體側的面設為非球面形狀。在圖4的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中,作為此非球面曲率半徑 表示有光軸附近的曲率半徑(近軸曲率半徑)的數(shù)值。
在圖5 (A)表示實施例l的非球面數(shù)據(jù)。在作為非球面數(shù)據(jù)所示的數(shù)值 中,記號"E"表示其之后的數(shù)值是以10為底的"冪指數(shù)",表示由以10為底 的指數(shù)函數(shù)表示的數(shù)值與"E"之前的數(shù)值相乘。例如,若為「l.OE-02」, 則表示「1.0X10—2」。
作為非球面數(shù)據(jù),記入根據(jù)以下式(A)所表示的非球面形狀的式中的各系 數(shù)Ai、 K的值。詳而言之,Z表示從在由光軸高度h的位置的非球面上的點下垂 于非球面頂點的接平面(垂直于光軸的平面)的垂線的長度(mm)。在實施例 l的攝像透鏡中,各非球面作為非球面系數(shù)Ai有效使用第3次 第20次的系數(shù) A3 A20而表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4</formula>
式中,
Z:非球面的深度(mm)
h:從光軸到透鏡面的距離(高度)(mm)
K:遠心率
C:近軸曲率二1/R
(R:近軸曲率半徑) Ai:第i次(i為3以上的整數(shù))的非球面系數(shù)
而且,實施例l所示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由于伴隨變倍而第2組G2及第4 組G4在光軸上移動,因此,這些各組前后的面間隔D15、 D22、 D32、 D37的值可 變。在圖5 (B),作為這些可變面間隔的變倍時的數(shù)據(jù)表示在廣角端、中間焦 距及望遠端的值。在圖5 (B),還作為其他諸數(shù)據(jù)也表示在廣角端、中間焦距 及望遠端的整個系統(tǒng)的近軸焦距f (mm) 、 F數(shù)(FNO.)、半視角"、像高、透 鏡全長、及后焦距Bf的值。另外,實施例l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變焦比成為7.8。
進一步,在圖5 (C)表示第1組G1至第5組G5的各組近軸焦距(mra)。
如同以上實施例l,將對應于圖2所示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構成的具體透 鏡數(shù)據(jù)作為實施例2表示于圖6及圖7 (A) (C)。此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 式變焦透鏡也如同實施例l,第4組G4內的最靠像側的透鏡的物體側的面成為非 球面形狀。而且,將在用于防震中進行移動的第32組G32的物體側的面設為非 球面形狀。在圖7 (A)表示其非球面數(shù)據(jù)。而且,如同實施例l,由于伴隨變 倍而第2組G2及第4組G4在光軸上移動,因此,這些各組前后的面間隔D15、 D22、 D32、 D37的值可變。在圖7 (B)作為這些可變面間隔的變倍時的數(shù)據(jù), 表示在廣角端、中間焦距及望遠端的值和其他諸數(shù)據(jù)。另外,實施例2所涉及 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變焦比成為7. 8。
而且,同樣將對應于圖3所示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的構成的具體透鏡數(shù)據(jù) 作為實施例3表示于圖8及圖9 (A) (C)。此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 透鏡也如同實施例l,第4組G4內的最靠像側透鏡的物體側的面成為非球面形 狀。而且,將在用于防震中進行移動的第32組G32的物體側的面設為非球面形 狀。在圖9 (A)表示其非球面數(shù)據(jù)。而且,如同實施例l,由于伴隨變倍而第2 組G2及第4組G4在光軸上移動,因此,這些各組前后的面間隔D17、 D24、 D34、 D39的值可變。在圖9 (B)作為這些可變面間隔的變倍時的數(shù)據(jù),表示在廣角 端、中間焦距及望遠端的值和其他諸數(shù)據(jù)。另外,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 變焦透鏡的變焦比成為7.8。
在圖10針對各實施例歸納表示關于上述各條件式的值。如圖10所示,各實
施例的值成為各條件式的數(shù)值范圍內。
圖ll (A) 圖11 (D)分別表示有在實施例l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 中,在廣角端對無限遠物體進行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變像 差(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在各像差圖表示以d線為基準波長的像差。 在倍率色像差圖表示對g線(波長435.8nm) 、 C線(波長656. 3nm)的像差。在 散光像差圖中實線表示弧矢方向,而虛線表示子午方向的像差。FNO.表示F 值,"表示半視角。同樣地,在圖12 (A) 圖12 (D)表示在望遠端對無限遠 物體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變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同樣地,在實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在圖13 (A) 圖13(D)表示在廣角端對無限遠物體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諸像差。同樣地,在圖14 (A) 圖14 (D)表示在望遠端對無限遠物體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球面像差、散光 像差、畸變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而且,同樣地在實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中,在圖15 (A) 圖 15 (D)表示在廣角端對無限遠物體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諸像差。同樣地,在圖16 (A) 圖16 (D)表示在望遠端對無限遠物體聚焦的狀態(tài)下的球面像差、散光 像差、畸變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如從以上各數(shù)值數(shù)據(jù)及各像差圖可知,對各實施例實現(xiàn)了良好地補正諸像 差,且超廣角化和高倍率化兼?zhèn)涞暮缶奂阶兘雇哥R。
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及各實施例,可進行種種變形實施。例 如,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于在上述各數(shù)值實施 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的值。
權利要求
1.一種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固定的且為正的第1組、在從廣角端到望遠端變倍時沿著光軸向像面?zhèn)纫苿拥呢摰牡?組、在光軸方向上為固定的第3組、和對伴隨變倍的像面變動進行補正且為了進行聚焦而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正的第4組,上述第1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整體上持有負的光焦度的第11組和整體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組而成,上述第11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凸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G11、負透鏡G12、正透鏡G13、和負透鏡G14而成。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條件式0. 5<|fll/fl|〈2 ...... (1)式中,fll:第ll組的焦距fl:第1組的焦距。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式n11〉1.8 ...... (2)v11〉30 ...... (3)式中,nil:負彎月形透鏡Gll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l:負彎月形透鏡Gll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式, n12〉1.8……(4)v12〉30 ...... (5)式中,nl2:負透鏡G12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2:負透鏡G12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1組中的正透鏡G13具有在像側比物體側更強的曲率。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1組中的負透鏡G14為凹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式n14〉1.8 ...... (6)vl4>30 ...... (7)式中,nl4: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4:負透鏡G14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2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正透鏡G15、負透鏡G16、正透鏡G17、和至少由1片以上的正透鏡構成的正透鏡組G18而成。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2組中的上述正透鏡G15為雙凸透鏡。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式 n16〉1.8 ...... (8)式中,nl6:負透鏡G16的對d線的折射率。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式n17〈1.5 ...... (9)v17〉70 ...... (10)式中,nl7: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折射率 vl7:正透鏡G17的對d線的阿貝數(shù)。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負透鏡G16和上述正透鏡G17相互接合。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組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在比上述第4組更靠像面?zhèn)染邆湔蜇摰牡?組。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組從物體側起依次具有第31組、第32組、和第33組, 上述第32組為了補正手抖動能夠相對光軸沿垂直方向移動。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2組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17. —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和輸出與上述后聚集式變焦透鏡所形成的光學像對應的攝像信號的攝像元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后聚集式變焦透鏡及攝像裝置,其中諸像差得到良好的補正、且超廣角化和高倍率化并存。該變焦透鏡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固定的正的第1組(G1)、在從廣角端到望遠端變倍時沿著光軸向像面?zhèn)纫苿拥呢摰牡?組(G2)、在光軸方向為固定的第3組(G3)、和對伴隨變倍的像面變動進行補正且為了進行聚焦而沿光軸方向移動的正的第4組(G4)。由整體上持有負的光焦度的第11組(G1A)和整體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組(G1B)構成第1組(G1)。第11組(G1A)從物體側起依次具備將凸面朝向物體側的負彎月形透鏡(G11)、負透鏡(G12)、正透鏡(G13)、及負透鏡(G14)而成。
文檔編號G02B15/16GK101408666SQ20081016893
公開日2009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池田伸吉 申請人:富士能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封开县| 皋兰县| 莱州市| 香河县| 新晃| 常熟市| 江永县| 贵德县| 新民市| 玛曲县| 肇州县| 含山县| 竹溪县| 石渠县| 台州市| 惠来县| 罗甸县| 徐汇区| 武威市| 孟连| 财经| 灵璧县| 清苑县| 青州市| 黄浦区| 灵台县| 潞西市| 壶关县| 金寨县| 望都县| 逊克县| 西丰县| 自治县| 广河县| 佛山市| 安图县| 韩城市| 富民县| 文昌市| 阜宁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