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其中具有接合組件的光纖連接器,用于在使端面 相互鄰接的同時將裸光纖部分的端面光學地連接在一起,已從裸光纖 每個端面移除光纖電纜覆蓋件。
背景技術:
一般來講,如在日本專利No. 3445479中所公開的,光纖連接器 具有接合組件,它用于在使端面相互鄰接的同時,使裸光纖部分的端 面光連接,已從裸光纖每個端面移除光纖電纜覆蓋件,所述光纖連接 器已經(jīng)常規(guī)地在工作場所用于輕松地使光纖電纜相互連接。日本專利No. 3445479公開了所謂的機械接合型光纖連接器,所 述光纖連接器包含用于固定套圈的接合組件,該套圈具有主覆層部分 以及從該套圈的后端表面引出的主覆層部分的伸出部,其中光纖電纜 的主覆層部分從其末端導入接合組件中,使得裸光纖部分的端面彼此 鄰接,并彼此光連接。例如,當通過光纖提供國內數(shù)據(jù)通信服務時,會使用這樣的光纖 連接器,并將其存放在電桿上或住宅中提供的預定尺寸的光通信接線 盒中。光通信接線盒還具有光纖電纜和除了光纖連接器外的光學裝置。 在光纖連接器的光纖引出側,可以通過引導構件導引光纖電纜,避免 光纖電纜的突然彎曲。隨著光纖數(shù)據(jù)通信服設施的普及,為此使用的光學裝置數(shù)量增加, 因而光通信接線盒中未用空間減少。因此,渴望使用于光通信連接盒 中的光纖連接器小型化。然而,當引導構件安裝在光纖連接器壁上時,會出現(xiàn)問題,即,光纖連接器的光纖引出側是凸出的,實質上擴大了 光纖連接器的尺寸,這又減小盒內的可用空間。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 需要一個對策,其中光纖可以在連接器中彎曲并且不使用引導構件。另一方面,提出了一項建議,其中因為在光通信連接盒內沒有必 要利用,例如,聚乙烯厚覆蓋層覆蓋主覆層外圓周,所以只用薄內層 覆蓋主覆層部分,從而增加盒內的未用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操 作方便和/或可見性,適合的使用薄覆蓋層覆蓋的多層結構主覆層部分具有,例如,直徑0.25mm。圖5是與本發(fā)明比較的,引用的現(xiàn)有技術一個實例的圖示說明。 在圖中,當儲存在光纖連接器30內的接合組件33對應直徑0.25mm 的主覆層部分時,利用褪皮工具或其它工具移除直徑大于0.25mm的 主覆層部分31的外覆蓋層,直到得到直徑0.25mm。在光纖連接器30 的內部保護主覆層部分31直徑變化的邊界32。然而,由于光纖芯31的邊界32具有直徑改變的階梯,所以如 果主覆層部分31在連接器30內部彎曲,就存在應力集中在邊界32 的風險,導致光信號彎曲損耗或主覆層部分破損。發(fā)明內容因此,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當對應于主覆層部分內 覆蓋件階梯部分的邊界位于光纖連接器內部時,所述光纖連接器能夠 避免應力集中在邊界上,防止主覆層部分的破損。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根據(jù)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所述,光纖連接器, 包括其中具有接合組件的連接器外殼,用于使通過移除光纖電纜的外覆蓋件和多層內覆蓋件獲得的裸光纖部分的端面與匹配的裸光纖部分 的端面鄰接并使裸光纖部分彼此光連接,及連接到所述連接器外殼一端的端蓋,從此處引出通過移除所述光纖電纜的外覆蓋件,同時保留 其內覆蓋層件獲得的主覆層部分,其中在所述主覆層部分上形成的通 過移除內覆蓋件的外覆層,同時保留內覆層獲得的所述主覆層部分的 部分與保留內覆蓋層件外覆層的部分之間的邊界位于所述連接器外殼 的內部,其特征在于在其內部提供了所述的端蓋,該端蓋包括管狀部 分和從所述的管狀部分一端伸出的伸出部,所述的管狀部分包括用于 插入所述主覆層部分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與在位于所述連接器外殼 中的所述接合組件中形成的用于引導從所述接合組件中引出的所述主 覆層部分的導向孔大體同軸,所述伸出部包括與所述插入孔相通的, 用于接納所述主覆層部分所述邊界,并用于控制所述邊界處應力的應 變控制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2所述, 一種權利要求1限定的光纖連 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導向孔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3所述, 一種權利要求1或2限定的光 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應變控制孔是直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4所述, 一種權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 項限定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孔引出側的主覆層部分 形成的錐形部分;所述錐形部分的直徑在開口端方向逐漸加大。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由權利要求1限定的本發(fā)明,由于在管狀部分的伸出部提供 了與插入孔相通的應變控制孔,即使主覆層部分在端蓋外部的某一位置彎曲,彎曲對邊界的影響也會減輕,將邊界處的應變減至最少。因此,避免了邊界處的應力集中,防止主覆層部分破裂,從而提高了光連接可靠性。根據(jù)由權利要求2限定的本發(fā)明,由于伸出部位于導向孔內,所以有可能在較大范圍內可靠地保護主覆層部分的邊界。
根據(jù)由權利要求3限定的本發(fā)明,由于應變控制孔是直孔,所以 限制了邊界附近主覆層部分的應變,可靠地避免彎曲對邊界的影響。
根據(jù)由權利要求4限定的本發(fā)明,由于在插入孔中,然而較靠近
主覆層部分的位置形成錐形部分,所以在光纖連接器外面彎曲的主覆 層部分與錐形部分接觸,因而減輕其彎曲。因此,可能防止彎曲造成 的光纖破損。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纖連接器一個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圖2是圖1示出的接合組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3是圖1示出的從開口側觀看的端蓋的透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光纖連接器的部分剖視圖,其中主覆層部分在與
導入相同的一側彎曲。
圖5是現(xiàn)有技術光纖連接器的部分剖視圖,其中主覆層部分在與
導入相同的一側彎曲。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圖1是本發(fā)明光 纖連接器一個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根據(jù)這個實施例,光纖連接器1 包括使用層狀結構內覆層4覆蓋裸光纖部分2外圓周形成的主覆 層部分3;具有用于主覆層部分3直通插入的插入孔10a的端蓋5; 用于鄰接裸光纖部分2的端面并與其光連接的接合組件13;以及用 于在其中容納接合組件13,并與在匹配連接器中,未示出的,凹入式 連接器外殼接合的連接器外殼21。
通過從光纖電纜上移除其覆蓋層的厚外覆蓋件的方法形成主覆層 部分3,該主覆層部分由裸光纖部分(玻璃光纖)及覆蓋光纖的多層結構的內覆蓋件4組成。通過在光纖上反復使用樹脂涂層工藝的方法
形成多層結構的內覆蓋件4。裸光纖部分是圓形橫截面的,其中心是
用于傳輸光信號的透明芯,并且其外面是折射率小于芯折射率的透明 覆層。
內覆蓋件4由兩層丙烯酸類樹脂制成。從其末端剝離內覆蓋件4 的覆蓋層,形成覆蓋層厚度改變的邊界4c。使用,未示出的,末端處 理工具對主覆層部分3執(zhí)行末端處理,剝離預定長度的外覆層。在接 合組件13的元件16中,以預定壓力使主覆層部分3與匹配的主覆 層部分的端面鄰接,從而兩個端面彼此光連接。在本文本中,限定玻 璃光纖為裸光纖部分2,并且限定由多層內覆蓋件4覆蓋的玻璃光纖 結構為主覆層部分3。
光纖連接器的端蓋5是連接到連接器外殼21后端的樹脂模制 的構件,從而使接合組件13不會從連接器21上脫落。端蓋5的一 端是敞開的和其另一端形成具有插入孔10a的后壁。插入孔10a的 直徑向著外端逐漸增大,從該外端插入主覆層部分3。
具有用于插入主覆層部分3的插入孔10a的管狀部分10從后 壁6的內表面凸出,同時與用于從基座構件18引導主覆層部分3 的導向孔18a大體同軸相通。在與插入孔10a相通同時,在管狀部 分的一端提供具有直孔12a (應變限制部分)的管狀部分10伸出部 12。伸出部12凸出在接合組件13基座構件18的導向孔18a內。
后壁6包括上和下壁部分7, 8,以及左和右壁部分9, 9。在上 壁部分7中形成與可接合組件13頂蓋構件17 —端嚙合的凹槽 7a。在各自的側壁部分9的內部表面形成可與連接器外殼21側壁 23外表面上提供的凸起23a嚙合的接合凹槽9a。通過凸起23a與 接合凹槽9a的嚙合,端蓋5可分離地安裝在連接器外殼21的后 端。在端蓋5后壁6形成用于提供接合凹槽9a的孔6a。在本文本中使用的術語"前和后"及"上和下"限定如下。方向 "前"指當光纖連接器1與匹配的光纖連接器連接時移動的方向。方 向"后"指與上述連接器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SP,在圖1中面向主 覆層部分3。方向"下"指在接合組件13中面向基座構件18的方 向,以及方向"上"指在附圖中接合組件13中面向頂蓋構件17的 方向。
光纖連接器1的接合組件13包括用于固定裸光纖部分14的 一端,而所述裸光纖部分14的另一端從其中伸出的套圈15、用于從 套圈15另一端伸出的裸光纖部分14與裸光纖部分2連接的可開/ 可閉元件固定構件的元件16、用于在元件16中閉合一對打開的彎曲 片16a、16a,以將裸光纖部分2和14固定在該彎曲片對16a、16a之 間的的頂蓋構件17以及用于固定套圈15和元件16的基座構件 18。
在接合組件13中套圈15是由樹脂或陶瓷制成的管狀構件并具 有沿其中心軸線伸展的用于裸光纖部分2穿過的通孔15a,并且套圈 15的外圓周被限定為用于使套圈15定位于匹配套圈軸線上的對中 表面。套圈15的端面與匹配的端面鄰接,是垂直于中心軸線的平面。
將預定長度的連接裸光纖部分14插入從套圈15的一端到另一 端形成的通孔15a中,并且使用粘結劑固定它。設置連接裸光纖部分 14,使其軸線與套圈15的軸線重合。
一般來講,在將連接裸光纖部分14插入套圈15的通孔15a并 固定在那里后,套圈15的端面接受鏡面拋光,使得連接裸光纖部分 14的端面與套圈15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中。使用切割器在任選位置切 斷從套圈15另一端面伸出的裸光纖部分2。切割表面是垂直于套圈 15中心軸線的平面。裸光纖部分2從套圈15的另一末端伸出,該末端壓配合在于基 座構件18 —端形成的孔(未示出)中,并且被固定,從而與基座構 件18成為一個整體,同時套圈15的一端從基座構件18伸出。未 示出的組合套管安裝在套圈15的一端,位于匹配連接器中的套圈上。
可通過沖切鋁片并且沿著中心軸線對折的方法形成接合組件13 的元件16。因此,元件16有一對彼此相對的彎曲片16a、 16a。該 彎曲片對I6a、 16a中的一個具有未示出的凹槽,所述凹槽與套圈15 在同一中心軸線上。該彎曲片對16a、 16a可圍繞彎曲線開/閉。在為 裸光纖部分2和14定位期間,通過該彎曲片對16a、 16a在閉合方 向克服彈性復原力的旋轉運動使它們的端面彼此鄰接,利用該彎曲片 對16a、 16a的緊夾將裸光纖部分2和14固定在一起。
接合組件13的頂蓋構件17是由,例如,樹脂制成的,具有一 對夾壁17a、 17a,它們限定用于接納元件16中彎曲片對16a、 16a的 空間。夾壁對17a、 17a以預定的間隙彼此相對并大體平行。夾壁17a、 17a的內表面具有,未示出的,階梯并且該階梯之間的距離在面對內 部的方向逐漸變小。因此,在閉合方向對元件16的彎曲片對16a、 16a施加力,使彎曲片對16a、 16a的相對表面彼此緊密接觸。因而, 除非頂蓋構件17與元件16分離,否則元件16保持閉合狀態(tài)。
在接合組件13的基座構件18中,在末端提供用于套圈15壓 配合其中的孔,并且在后端提供用于裸光纖部分2插入其中的導向孔 18a。在基座構件18的外圓周,提供用于接納元件16和頂蓋構件17 的開口 18c。導向孔18a的一端形成錐形部分18b,其直徑隨著接近 開口端加大,從而可以順利地無阻力地沿其插入裸光纖部分2。將從 端蓋5后壁6內表面凸出的管狀部分10伸出部12插入錐形部分 18b中,使錐形部分18b與伸出部12交迭。因此,通過伸出部12中 直孔12a的限制控制從接合組件13引入的主覆層部分3具有階梯的邊界4c應變因此,即使從光纖連接器1引出的主覆層部分3彎 曲,在邊界3c也沒有應力集中,因而可以避免裸光纖部分2破損。
光纖連接器1的連接器外殼21由樹脂模制而成,內部擁有用于 容納接合組件13的內部空間22。內部空間22的前半部分由管狀部 分覆蓋;后半部分在所述管狀部分的上壁26中是敞開的。套圈15以 懸浮狀態(tài)設置在管狀部分中心。在后半部分與上壁26相對的底壁24 中,形成與基座構件18的肋19滑動嚙合的導向凹槽24a。
在與后半部分上壁26垂直相交的每個側壁23外表面,提供可 與端蓋5側壁9內表面的接合凹槽9a嚙合的凸起23a。通過凹槽 9a與凸起23a的嚙合,連接器外殼21與端蓋5成為一個整體。
在前半部分側壁23的外表面,提供與連接器外殼21的末端鄰 接的彈性臂25。該彈性臂25圍繞其基座向左和向右旋轉靈活。在彈 性臂25的外表面,提供可與匹配連接器接合部分嚙合的向外的凸起 25a。當光纖連接器(凸出式連接器)1與匹配的連接器(凹入式連接 器)嚙合時,彈性臂25在面向側壁23的內表面方向彎曲,并且如 果進一步深深地嚙合光纖連接器1,彈性臂25由于其彈性復原恢復 原始形態(tài),這時彈性臂25的凸起25a與匹配連接器的接合部分相嚙 合,完成兩個連接器的連接。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而是包括其它的實施例。例如,盡管 在本實施例中從端蓋5后壁6內表面凸出的管狀部分10伸出部 12插入基座構件18的導向孔18a中,但是如果主覆層部分3的邊 界4c被安置在基座構件18外表上和錐形部分18b的錐角太小,不 允許插入管狀部分10的伸出部12,就可以采用一種結構體,其中伸 出部12位于在基座構件18附近。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連接器,其包括連接器外殼,所述外殼中具有接合組件,用于使通過移除光纖電纜外覆蓋件和多層內覆蓋件獲得的裸光纖部分的端面與匹配的裸光纖部分的端面鄰接并使裸光纖部分彼此光連接,以及端蓋,所述端蓋與所述連接器外殼的一端連接,從所述端蓋引出通過移除所述光纖電纜的外覆蓋件、同時保留其內覆蓋件獲得的主覆層部分,其中在通過移除內覆蓋件的外覆層、同時保留內覆層獲得的所述主覆層部分的一部分與保留內覆蓋件的外覆層的部分之間形成在所述主覆層部分上的邊界位于所述連接器外殼的內部,其特征在于在其內部提供了所述端蓋,所述端蓋包括管狀部分和從所述管狀部分端部凸出的伸出部,所述管狀部分包括用于插入所述主覆層部分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與在容納于所述連接器外殼中的所述接合組件中形成的導向孔大體同軸,所述導向孔用于引導從所述接合組件引出的所述主覆層部分,所述伸出部包括與所述插入孔相通、用于接納所述主覆層部分的所述邊界、并用于控制所述邊界處應力的應變控制孔。
2. —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 出部位于所述導向孔中。
3. —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應變控制孔包括直孔。
4. 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孔的引出側的主覆層部分形成錐形部分;所述 錐形部分的直徑向著開口端逐漸變大。
全文摘要
光纖連接器包括連接器外殼(21),其中具有接合組件(13),及連接連接器外殼(21)一端的端蓋(5),從該端蓋引出主覆層部分(3)。(4c)在通過移除內覆蓋件(4)外覆層(4b),同時保留其內覆層(4a)獲得的主覆層部分(3)的部分與保留內覆蓋件(4)外覆層(4b)獲得的部分之間的邊界位于連接器外殼(21)內部。在其內部提供端蓋(5),所述端蓋具有管狀部分和從所述管狀部分一端凸出的伸出部,所述管狀部分包括用于插入主覆層部分(3)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與在容納于連接器外殼(21)中的接合組件中形成的導向孔((3))大體同軸,所述導向孔用于引導從接合組件中引出的主覆層部分。所述伸出部包括與插入孔相通,用于接納所述主覆層部分的(3)邊界(4c),并且用于控制所述邊界(4c)位置應力的應變控制孔。
文檔編號G02B6/36GK101310204SQ200680040856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中島達也, 豐永正宣, 大池知保, 寺川邦明, 山內孝哉, 棚瀨弘幸, 矢崎明彥, 粟森正志 申請人:3M創(chuàng)新有限公司;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