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一具有軸向通道的殼體,該通道在所述殼體的配合側和后側之間限定了一縱向軸線;一設置在所述通道中用來固定至少一根光纖的套管(ferrule),所述套管具有與所述殼體的所述配合側相關聯的前部和與所述殼體的所述后側相關聯的后部。
背景技術:
光通信通常是利用多個光纜以連續(xù)互聯結構實現的。在相配合的光纜之間的可分離接口處,連續(xù)的每根光纜的末端是光纖連接器。光纖連接器的目的是使相配合的光纜的纖芯牢固精確對準,以使得光從一個纖芯傳輸到下一個纖芯時光能損失最小。
一種已知的用于高密度應用的光纖連接器使用容納多根光纖的套管。該套管具有多個光纖孔,以接納光纜中的各根光纖。配合的套管具有相應的多個光纖孔來接納配合光纜中的各個光纖。兩個套管中的孔相對彼此類似定位,從而當套管相互配合時,各個光纖之間一一對應并且軸向對準。在通常的光纖陣列套管中,利用兩個設置在配合界面遠側上的精確導向銷和/或導向銷孔來實現光纖孔的對準。第一套管中的導向銷孔接納配合套管中的導向銷以獲得精確對準。
通常,一個套管可具有一個或者兩個導向銷,同時配合的套管相應具有一個或者兩個導向銷。導向銷和導向銷孔相對于光纖孔的位置以及導向銷和導向銷孔之間的配合精度決定光纜之間的配合互連的對準精度,所述光纜末端是配合的光纖陣列套管。一般,殼體和套管之間具有最小的運動或浮動自由度,以保證導向銷適合地預配合對準到導向銷孔。套管和殼體間的緊密配合以及導向銷端部的環(huán)形引入端可以適應一定程度的預配合的未對準,并允許導向銷和導向銷孔不受阻礙的進行對準操作。
套管和殼體之間的緊密配合的缺點在于無法使光纖陣列套管與放置在殼體上的外部負荷隔離。美國US 2002/0186931披露了一種光學連接器,其中,接納在殼體中的套管的位置在連接到配合套管之前在殼體中是唯一確定的。在連接到配合套管后,套管在殼體中處于浮動狀態(tài)。
圖1A示出了這種光纖連接器1,包括一具有套管3的殼體2,套管3限定在殼體2的通道4中。套管3在后側包括一卡環(huán)5。當套管3還沒有連接到配合套管3(如圖1B所示)但被彈簧7壓靠在定位面6上時,卡環(huán)5與通道4的錐形部分中的定位面6發(fā)生干涉。當連接到配合套管3時,套管3向后移動,并且從定位面6分離,并且空間8提供充分的空隙讓套管3移動。圖1B顯示一導向銷9。
因為通常浮動套管必須克服施加于連接器上的外力,因此浮動套管帶來了對于光纖連接器快速無損連接的難題。一般套管是由易碎的或其它易損材料制成,容易被截斷造成損害,比如,導向銷沒有正確對準導向銷孔,并且沒有和套管正確接觸。US2002/0186931提供的浮動方案并不是最好的,因為空間8仍然可能使套管3在配合之前在殼體中沒有對準,此外還預先假定了彈簧7功能正常。并且,必須滿足關于平面度以及卡環(huán)5相對于定位面6的位置的高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浮動套管的光纖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改善的安裝性能,特別是降低損壞套管的可能性。
此目的通過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來實現,該光纖連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設置在所述殼體中,從而所述套管的所述后部被允許橫向于所述縱向軸線比所述前部移動更大的范圍。以橫向位移來講,與套管的后部相比,套管的前部是穩(wěn)定的,也就是說,套管的前側處的空隙比后側處的小。由于套管的前部包括對準元件,例如導向銷和/或導向銷孔,這些對準元件的位置通過對于套管前部的橫向位移的有限自由度得到充分良好的限定,并且配合套管的對準元件可以與套管的對準元件安全無損配合。并且,由于套管后部具有足夠的橫向位移空間,因此連接時,套管具有吸收外部負荷的角度浮動性能。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管和所述殼體中的至少一個適合于確定用于所述套管在所述通道中旋轉的樞點。這樣的樞點使得套管前部真正穩(wěn)定,因為此樞點處事實上沒有空隙。優(yōu)選的是,根據優(yōu)選實施例,樞點設置在所述套管的所述前部處或附近。在此優(yōu)選實施例中,對于套管后部的旋轉自由度是最佳的,而套管前部沒有空隙,并且這是穩(wěn)定的以保證導向銷的無損插入。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通道適于提供一樞點,用于所述套管在殼體的前側附近旋轉。因此,可以使用標準套管。這個樞點優(yōu)選由配合側的殼體的錐形面提供??商鎿Q的是,套管本身也能限制套管相對于殼體前側的間隙。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套管沿著與所述縱向軸線基本上平行的方向浮動設置在所述通道中。因此,光纖連接器在所有方向上具有浮動的套管設置。
本發(fā)明將參考附圖進行進一步的說明,附圖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梢岳斫?,本發(fā)明不以任何方式局限于這些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例。
附圖中圖1A和1B為現有技術中的光纖連接器;圖2A和2B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的示意圖;圖3A和3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的連接套管前后實例的剖視圖;和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的三維圖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2A和2B是光纖連接器10的示意圖,光纖連接器10包括一具有軸向通道12的殼體11,該軸向通道在所述殼體11的配合側13和后側14之間限定了一個縱向軸線L。套管15放置在通道12中,用于固定至少一根光纖(未示出)。套管15具有與殼體11的配合側13相關聯的前部16和與殼體11的后側14相關聯的后部17。套管15設置在殼體11中,從而它可以沿平行于縱向軸線L的方向借助彈性元件18浮動。
套管15設置在殼體11中,從而套管15的后部17被允許橫向于縱向軸線L移動到比套管15的前部16更大的范圍。彎曲的箭頭表明其結果。光纖連接器10構造成使得后部17與殼體11的壁之間具有最大的空隙。特別的,套管15的后部17至少可以在橫向距離D上移動,即,直到后部17與通道12的內表面相交。殼體11可以構造成提供空間19,空間19允許套管15的后部17移動。
如果光纖連接器10構造成使得確定用于套管15的樞點,后部17可在其上移動的橫向距離比距離D更長。例如,這個樞點可以由殼體12的結構20(圖2A)和/或套管15的結構21(圖2B)確定。為了允許套管15具有這樣的橫向位移D,即對于后部17的橫向位移大于對于前部16的橫向位移,樞點應該通過下面的方式確定將結構20、21設置成不遠于套管15的縱向尺寸的一半,如虛線所示,所述縱向尺寸從前部16起計算。
圖2A和2B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原理。圖3A、3B和圖4描述了圖2A(沒有彈性元件18)的實施例的實例。同一附圖標記指示光纖連接器10的同一或者相似元件。然而,在此實例中,套管15的前部16可以從光纖連接器10的配合側13伸出,以保證接觸。
圖3A示出本發(fā)明的具有對準元件30、31的兩個光纖連接器10,此處所述對準元件為導向銷31和相對應的導向銷孔30。光纖連接器10將被連接。在此狀態(tài)下,套管15與殼體11的縱向軸線L(參見圖2A)基本上平行定位。
導向銷31和導向銷孔30在X和Y方向上沒有對準(參照圖4)。因此,對于傳統的光纖連接器1,將存在導向銷31通過截斷損壞套管15的危險。然而,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導向銷31進入導向銷孔30,并且套管15在樞點P(參考圖3B)上方相對于殼體11限定的縱向軸線L旋轉(角度浮動A),來校正角度不對準,因此,不會發(fā)生導向銷31被截斷到套管15。樞點P由配合側13處的通道12的錐形部20確定,從而套管15可以在套管15的前部16附近的樞點P上方旋轉。
圖4示出了圖3A的狀態(tài)的三維視圖。
本發(fā)明尤其可以用于所謂的饋通底板適配器的連接器。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連接器(10),包括具有軸向通道(12)的殼體(11),軸向通道在所述殼體(11)的配合側(13)和后側(14)之間限定縱向軸線(L);和用于固定至少一根光纖的套管(15),所述套管設置在所述通道(12)中,所述套管(12)具有與所述殼體(11)的所述配合側(13)相關聯的前部(16)和與所述殼體(11)的所述后側(14)相關聯的后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5)設置在所述殼體(11)中,使得所述套管(15)的所述后部(17)被允許橫向于(D)所述縱向軸線(L)移動到比所述前部(16)更大的范圍(D)。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5)和所述殼體(11)中至少一個適于確定用于所述套管(15)在所述通道(12)中轉動的樞點(P)。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5)和所述殼體(11)中的至少一個適于確定位于所述套管(15)的所述前部(16)處或附近的所述樞點(P)。
4.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包括適用于提供樞點(P)的結構(20),所述樞點(P)用于所述套管(15)的旋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在所述配合側(13)處具有錐形面,以提供所述樞點(15)。
6.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5)沿著與所述縱向軸線(L)基本平行的方向(Z)浮動設置在所述通道(12)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纖連接器(10),包括一具有軸向通道(12)的殼體(11),軸向通道在所述殼體(11)的配合側(13)和后側(14)之間限定了一縱向軸線。一個用于固定至少一根光纖的套管(15)放置在所述通道(12)中,所述套管(12)具有與所述殼體(11)的所述配合側(13)相連的前部(16)和與所述殼體(11)的所述后側相連的后部(17)。所述套管(15)設置在所述殼體(11)內,使得所述套管(15)的所述后部(17)被允許相橫向于所述縱向軸線(L)比所述前部(16)移動更大的范圍。因此,獲得了具有活動套管的光纖連接器(10),其具有改良的安裝性能,特別是可以降低破壞套管(15)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G02B6/38GK101044423SQ200580034620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11日
發(fā)明者H·P·G·范德斯滕 申請人:Fci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