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采用滴下方式(One Drop Fill,ODF)進行液晶灌注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通常包括兩個玻璃基板、涂覆在該兩個玻璃基板間的框膠以及灌注在該框膠與兩個玻璃基板所組成空間中的液晶。
一種將液晶灌注入該框膠和兩個玻璃基板所組成的空間中的現(xiàn)有技術如圖1所示。該種現(xiàn)有技術是吸入法,其利用框膠104粘結兩個玻璃基板組成一個中空的液晶顯示面板102,并在該框膠104上設置一個或多個液晶注入開口106;再在真空環(huán)境中使液晶注入開口106接觸容器中的液晶108,隨后取消真空,使液晶108在大氣壓作用下注入該中空的液晶顯示面板102內,得到一液晶顯示面板。
該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保證注入液晶顯示面板102內的液晶量與液晶顯示面板102內的空間容量完全一致,但是,該種液晶注入方法同時存在液晶注入時間長的不足,而且,由于需要采用容器盛放液晶108,也容易造成液晶材料的浪費。
另一種現(xiàn)有技術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圖2所示,其揭露于2003年8月11日公告的中國臺灣專利第546,508號,該種現(xiàn)有技術采用滴下方式灌注液晶。首先,如圖2(a)所示,以液晶分滴器(圖未示)將液晶62均勻分布于第一玻璃基板60上,將涂覆有框膠64的第二玻璃基板66與該第一玻璃基板60對位并貼合,該步驟是在真空條件下進行;再如圖2(b)所示,將貼合后的第一玻璃基板60與第二玻璃基板66置于大氣壓環(huán)境中,使其中的液晶62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均勻散布;然后,如圖2(c)所示,采用一可發(fā)出紫外光72的光源70依照移動方向68移動,使紫外光72照射框膠64,框膠64經紫外光72照射后固化。為保證貼合后的第一玻璃基板60與第二玻璃基板66之間的間距均勻、恒定,在該第一玻璃基板60或第二玻璃基板66上預先設置有柱狀間隔物(Support Posts)或球狀間隔劑(Spacer)。
由于采用滴下方式灌注液晶時,需要預先預測一最佳液晶量,以匹配液晶顯示面板內的空間容量,該圖2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揭示了兩種最佳液晶量的預測方法,一種是測量以決定該兩個基板60、66間的厚度時所設置的柱狀間隔物的高度后加以預測,另一種是測量以決定該兩個基板60、66間的厚度所散布的球狀間隔劑的散布密度后加以預測。該現(xiàn)有技術將測量的柱狀間隔物的高度資料或球狀間隔劑的散布密度資料輸入液晶分滴器,進而調節(jié)出最佳液晶量進行滴注。
以滴下方式灌注液晶的技術可以大大縮短液晶注入的時間,并且很少浪費液晶材料,但是,其相應產生的問題即是需要準確控制液晶滴下量,以避免因液晶滴下過多或過少所產生的品質瑕疵。
上述的滴下方式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較為準確的液晶滴下量,但因其未充分考慮其它可能影響液晶滴下量的因素,如框膠寬度的變化等,因而依舊存在液晶滴下量不夠精確的不足。
發(fā)明內容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液晶滴下量不夠精確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準確液晶滴下量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限定一顯示區(qū)(Active Area);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框膠,該框膠圍繞該顯示區(qū);在該第二基板上散布間隔劑;測量該框膠與該顯示區(qū)的距離和該間隔劑的散布密度,預測一最佳液晶量;將該最佳液晶量的液晶滴注在該第一基板上。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由于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測量了框膠與顯示區(qū)的距離,將框膠寬度變化和位置偏移的影響納入最佳液晶量的計算,因此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液晶滴下量,進一步避免因液晶滴下過多或過少所產生的品質瑕疵。
圖1是一種現(xiàn)有技術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
圖2是另一種現(xiàn)有技術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過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以下結合圖4對該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1)提供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步驟501)該第一基板3為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CF)基板,該第二基板4為薄膜晶體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該第一基板3限定一顯示區(qū)32,其是用以決定在液晶顯示面板制成后顯示畫面的大小,該顯示區(qū)32一般為方形,且其面積小于第一基板3的整體面積。
(2)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框膠(步驟502)以印刷方式將框膠33形成在該第一基板3的內表面31上,該框膠33圍繞該顯示區(qū)32,而且,該該框膠33與該顯示區(qū)32之間存在距離D。該框膠33是紫外線固化型框膠。在該第一基板3的內表面31上還進一步設置導電膠(Transfer)。
(3)在該第二基板上散布間隔劑(步驟503)將間隔劑42均勻散布在該第二基板4的內表面41上,該間隔劑42為球狀間隔劑。間隔劑42散布在該第二基板4上之后,可對該間隔劑42進行預烤(Pre-bake),以使該間隔劑42硬化并與第二基板4結合牢固。
(4)測量該框膠與該顯示區(qū)的距離和該間隔劑的散布密度,預測一最佳液晶量(步驟504)以測量裝置測量該框膠33與該顯示區(qū)32的距離D,并以另一測量裝置測量該間隔劑的散布密度,該間隔劑散布密度的測量結果可以表現(xiàn)為該散布的間隔劑的體積,結合預定的第一基板3與第二基板4之間的距離(Cell Gap),預測一最佳液晶量,該最佳液晶量由下式決定VLC=(S1+S2)×H-V3其中,VLC是最佳液晶量的體積、S1是顯示區(qū)的面積、S2是顯示區(qū)與框膠之間的面積、H是第一基板3與第二基板4之間的距離、V3是間隔劑的體積。
當然,如果想要得到最佳液晶量的重量,其可以由下式決定WLC=VLC×DLC其中,WLC是最佳液晶量的重量、DLC是液晶的密度。
(5)將該最佳液晶量滴注在該第一基板上(步驟505)以液晶分滴器將該所計算出的最佳液晶量滴注在該第一基板3與框膠33圍成的空間內。
(6)將該滴注有液晶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進行貼合(步驟506)在真空環(huán)境中將該滴注有液晶的第一基板3與第二基板4進行貼合,并使該第一基板的內表面31與第二基板4的內表面41正對。該第一基板3與第二基板4貼合后,以紫外光照射框膠33使之固化并粘結該第一基板3與第二基板4。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因為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考慮到每次涂覆框膠33時,該框膠33可能的寬度變化或位置偏移,對框膠33與顯示區(qū)32的距離D進行測量,將框膠33寬度變化和位置偏移的影響納入最佳液晶量的計算,因此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液晶滴下量,進一步避免因液晶滴下過多或過少所產生的品質瑕疵。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限定一顯示區(qū);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框膠,該框膠圍繞該顯示區(qū);在該第二基板上散布間隔劑;測量該框膠與該顯示區(qū)的距離和該間隔劑的散布密度,預測一最佳液晶量;將該最佳液晶量的液晶滴注在該第一基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最佳液晶量由下式決定VLC=(S1+S2)×H-V3,其中,VLC是最佳液晶量的體積、S1是顯示區(qū)的面積、S2是顯示區(qū)與框膠之間的面積、H是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V3是間隔劑的體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最佳液晶量由下式決定WLC=VLC×DLC,其中,WLC是最佳液晶量的重量、DLC是液晶的密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在真空環(huán)境中將該滴注有液晶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進行貼合的步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用紫外光照射框膠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限定一顯示區(qū);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框膠,該框膠圍繞該顯示區(qū);在該第二基板上散布間隔劑;測量該框膠與該顯示區(qū)的距離和該間隔劑的散布密度,預測一最佳液晶量;將該最佳液晶量的液晶滴注在該第一基板上。
文檔編號G02F1/133GK1727963SQ20041005098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吳佳怡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群創(chuàng)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