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用于同時織成多件筒狀針織物的圓形紡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68208閱讀:29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同時織成多件筒狀針織物的圓形紡織機的制作方法
此發(fā)明是有關針織機的。此種針織機用于同時制造多件筒狀針織物,尤其是連褲襪褲或相類似的服裝。此針織機包括兩個固定的圓形針床(其中之一大多置于圓筒形底板上,而另一置于被稱為平板的圓盤形底板上,在圓盤形底板上,織針成徑向分布);兩套用于控制針床上織針的三角,它們分別由兩個成正反方向旋轉(zhuǎn)且與兩相應針床同軸的裝置攜帶;以及由上述裝置攜帶用于改變紗線進給的器件,以便在進給中為由三角隨時控制的織針提供紗線??椢镉舍槾采峡椺樀目臻g弧線織成,為每一弧線提供的紗線進給或是一路,或是多路,紗線可沿著相應的弧線從兩個方向進給;每一環(huán)形橫列線圈的一半由一個針床上的織針形成,而另一半由另一個針床上的織針形成。交替型線圈橫列可由不同類型的紗線織成。
在每條弧線的織針上或在一組分離的織針上,為了用可變數(shù)量的織針來織成一條連襪褲,可按下列步驟進行編織第一,織出適合于織成腳趾部分的封閉線圈橫列;第二,編織腿的筒狀部分,第三,兩腿交叉處的封閉部分;第四,被稱為身體或褲體的那一部分,它是兩腿交叉部分的連續(xù);最后,用重徑組織織成起支撐作用的彈性腰帶。
在成正反向旋轉(zhuǎn)裝置的任意一個上,作用于織針的三角由多組用來升高和降低織針的雙重和相連的三角系統(tǒng)組成,以便形成所需的線圈。
以上所提及的織機類型在下列專利中已有說明意大利專利申請?zhí)朜O.9470A/84,備案于1984年8月1日;歐洲專利申請?zhí)朜O.85/830,201·1,1985年7月26日;加拿大專利申請?zhí)?87·365,1985年7月24日;捷克斯洛伐克專利申請?zhí)朜O.PV5632-851985年8月1日;西德專利申請?zhí)朜O.279,146-3,1985年7月30日備案,批準號為NO.239,616,1986年十月1日;日本專利申請?zhí)朜O.168,699/85,1985年8月1日;西班牙專利申請?zhí)?45,761,1985年7月31日備案,批準號為NO.545,761,1986年5月20日;臺灣專利申請?zhí)朜O.74/103,377,1985年8月1日;蘇聯(lián)專利申請?zhí)朜O.3,932,561/12,1985年8月1日;美國專利申請?zhí)朜O.758,540,1985年7月24日備案,1987年9月1日批準,批準號為NO.4,689,97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申請?zhí)朜O.86/100,603,1986年1月23日。在多件同時編織生產(chǎn)中,每件織物由兩路或多路進給的建議在下列專利中已加以說明于1985年11月28日備案的意大利專利申請?zhí)朜O.9527A/85(優(yōu)先考慮);歐洲專利申請?zhí)朜O.86/830,356.1,1986年11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專利申請?zhí)朜O.8557-86,1986年11月24日;日本專利申請?zhí)?79,909/86,1986年11月19日;美國專利申請?zhí)朜O.932,913,1986年11月19日備案,1988年2月16日批準,批準號為NO.4,724,687。上述優(yōu)先考慮的專利提出了一個方法,以避免兩路進給的紗線從一臺針床上轉(zhuǎn)換到另一臺針床上時的相互纏結(jié)這一方法也被用于具有兩個固定圓形針床的機器中(圖13表示了這一最近的專利)。
此專利所提供的用于同時編織多件織物(半成品和成品)的圓形紡織機包括下列部件用于織機針的兩個固定針床,多件織物同時在織針各自的弧線上形成,織物上的每一線圈橫列一部份由一個針床針,一部份由另一針床針完成兩個沿正反向連續(xù)旋轉(zhuǎn)的裝置,一個帶動一個針床上針的控制三角,另一個帶動另一針床上針的控制三角以及裝在上述兩個裝置上的用于形成織物的紗線進給器件,進給可沿形成織物的弧線從兩個方向交替進行,在兩個成正反向旋轉(zhuǎn)的進給裝置之間進行的紗線交換在相應織針的工作弧線到達終點時進行。為了給每一工作弧線提供兩路依次進給的紗線,并使相同的紗線首先進給,以及為了形成連續(xù)的螺旋形線圈,上述織機還包括兩路依次進給的紗線用于導引和交換兩紗線位置的器件,以便從兩個角度給織針提供紗線以及在每次進給換向時由進給器件交換紗線的位置作為進給器件的多付掛鉤,每一付中的掛鉤按相應的行進方向先后排列,第一對加工成一定形狀以便插入兩路織線之間并僅僅夾取其中之一,第二對也加工成一定形狀以夾取另一路織線在上述成正反向旋轉(zhuǎn)裝置上,它支撐住所說的掛鉤并讓它在與織線的接觸和松脫兩個位置之間轉(zhuǎn)動以及固定在機架上的控制機構,它用來在掛鉤到達工作弧線的終點時轉(zhuǎn)動掛鉤。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掛鉤可具有不同形狀的工作端部,它們可被支撐住以便沿著垂直于工作端部的軸線改變其角度,并且,掛鉤可具有與控制三角相互作用的曲柄,曲柄依靠彈簧或三角復位。在上述掛鉤中,其中之一可被彎成45°角以夾取前面的那路紗線,另一個可彎成90°角以夾取后一路紗線。或者,使兩掛鉤長短不一,讓短的夾取前面的紗線,長的夾取后面的紗線。
在一種可取的實施例中,兩臺針床中一臺被置于圓筒上,另一臺被置于平板上。把線喂給圓筒上織針的掛鉤可繞幾乎垂直于圓筒軸線的軸線轉(zhuǎn)動,把線喂給平板上織針的掛鉤可沿幾乎垂直于平面的軸線轉(zhuǎn)動。
用于紗線進給的換向和導引裝置可包括紗線退卷裝置,它與兩筒管相連,包括一旋轉(zhuǎn)組件(平板和構架),旋轉(zhuǎn)組件上有兩個偏心的出線孔;以及在每個進給行程結(jié)束和交換紗線時,使織線與掛鉤接觸的裝置,此裝置包括具有凹槽和凸臺的圓環(huán),這些圓環(huán)分布在兩針床的四周多付剛性導絲,它們對稱地分布在上述圓環(huán)上,兩自由末端相隔一定距離相對于凸臺處并被抬起高于凸臺的平面。具有旋轉(zhuǎn)組件的退繞裝置(平板和構架)具有兩個偏心出線孔,其軸線幾乎垂直穿過上述圓環(huán)的凸臺,在上述掛鉤的交替作用下通過織線與環(huán)的輪廓滑移,以獲得在出線孔和凸臺之間兩路線軌跡的周期性變化以及通過導絲內(nèi)外兩側(cè)的織線的換位。
對于每路織線,機器還包括用來切斷和夾持織線的鐵夾,它用來使織線脫開掛鉤和被掛鉤夾住用于移動上述鐵夾的機構以及控制切斷和夾持的零件這些裝置包括具有擺動臂的支架鉸接于固定的機架上將擺動臂置于二個作用位置的驅(qū)動器使夾體相對擺動臂滑動的驅(qū)動器以及控制夾子零件的驅(qū)動器。
當此機器用于編織緊身褲或類似的結(jié)物時,-先在兩相鄰的弧線上編織兩褲腿,然后用更多的織針編織褲體-它可包括兩導絲的鉸接裝置,此兩導絲分別屬于相鄰的兩組導絲,位于兩個褲腿弧線的交叉區(qū)把上述導絲移離工作位置和在上述鐵夾作用的同時把導絲置于工作位置的控制裝置。
在實際應用中,退卷裝置可裝在可動的支撐件上,以使退卷裝置總是處于兩針床上織針弧線的中心。為此,可設計一環(huán)形零件,用于支撐所有退卷裝置并可旋轉(zhuǎn)運動一驅(qū)動器能使上述環(huán)狀零件轉(zhuǎn)動以使退卷裝置幾乎總是處于相應針弧的中心。或者,提供可滑動的支撐件,它們可沿切向滑移,每一滑軌上裝有兩個退卷裝置。
此機器可包括多套控制織針的三角,每套包括兩個用于降低織針的三角(其中一個可移離工作位置)和相應的起針三角。在這種安排下,取得下列結(jié)果是可能的利用所有的三角用依次進給的兩路紗線織出兩個線圈橫列把可移離的三角移離工作位置,通過有選擇地使織針先后上升從而形成短而松的暗縫線跡,通過織針的一起下降,從而形成單一的線圈橫列。
在開始編織褲體時,處于兩褲腿分叉處的織針至少用一個封閉線圈橫列織成連接線圈。為了相互交叉,每臺針床上至少有一個與分叉處相鄰的織針與分叉區(qū)內(nèi)的織針一起被抬起其結(jié)果是消除,或至少減少將在分叉區(qū)邊緣產(chǎn)生的網(wǎng)眼。
為了控制織針的選擇,-因針床固定不動,織針也總處于固定的位置-可提供一電磁鐵,每一塊電磁鐵控制一個織針或選針器,它們可以被排列在多行上,以擴大每個電磁鐵借以容納的空間。
通過以下說明和附圖,此發(fā)明將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圖顯示了一個此發(fā)明的實用且不受限制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顯示了整個機器的全部軸向剖面
圖2,3,4是示意圖,顯示了在四件針織物形成期間的機器狀態(tài)以及在八個褲腿形成時,兩個針床之間紗線交換過程中的機器狀態(tài);
圖5,6,7顯示了平板針床,兩個針床以及圓筒針床的局部剖面細節(jié)圖8,9顯示了被置于成正反向旋轉(zhuǎn)的裝置和固定件上用于選針的器件圖10,11,12,13顯示了在兩種操作狀態(tài)中,針床上選擇三角的輪廓圖16顯示了在腳趾部分開始和分叉處結(jié)束時,兩針床上兩交叉織針的工作區(qū)域;
圖17為一示意圖,顯示了在褲體編織期間織線的交換狀態(tài)圖18和19為器件處于分離狀態(tài)的透視圖,顯示了為兩針床的織針傳送紗線的掛鉤圖20A,20B,20C,20D均為局部圖,顯示了掛鉤處于抓取和松脫紗線時的各種狀態(tài)和相聯(lián)的控制方式。
圖22和23顯示了當把紗線喂給兩針床上織針時的織針工作區(qū)域圖24,24B,24C,24D和25,25A,25C,25D為局部平面圖和局部剖面圖,平面圖以及圖24中的B-B,C-C和D-D剖面圖,顯示了紗線進給的導引件圖25中的A′-A′,C′-C′和D′-D′剖面圖和平面圖進一步顯示了其細節(jié)圖26和27為垂直剖面圖,顯示了兩種狀態(tài)中紗線的退卷裝置
圖28和29為局部平面圖,顯示了在褲腿和褲體編織過程中紗線退卷裝置。
圖30和31分別為一垂直剖面圖和局部平面圖,顯示了退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圖32,33,34均為垂直剖面圖,圖35為局部平面圖,顯示了由切斷和抓取紗線的鐵夾所呈現(xiàn)的三個不同位置圖36顯示了掛鉤的另一實施例圖37顯示了退卷器的位移裝置的變型圖38顯示了排列退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圖39顯示了對選針進行電磁控制的實施例。
圖1為織機的主剖面圖,顯示了機器的整體機械結(jié)構。零件1為機架。通過中心零件3和環(huán)狀零件5,機架1支撐分別用于織針13和15的平板針床10和圓筒針床11。馬達17通過齒形帶驅(qū)動裝在輸入軸20上的皮帶輪19。然后把旋轉(zhuǎn)運動傳輸給圓柱齒輪21和22。齒輪22把運動傳輸給齒輪23,齒輪23裝配在由機架1支撐的軸承24齒輪23支撐繞圓筒11連續(xù)旋轉(zhuǎn)(此例中成反時針方向)的裝置26。裝置26支撐用于擺動選擇器的選針三角,此選針器用于選擇以下將要說明的織針15,裝置26同時繞固定的圓筒體11旋轉(zhuǎn)。齒輪21通過一空套在軸上的二個同軸成一體的中間齒輪25把運動傳輸給齒輪26,齒輪26帶動中軸27反時針旋轉(zhuǎn)(與齒輪23反向),固定軸27的上端是一平盤支撐件28,其旋轉(zhuǎn)方向與26相反,環(huán)29被裝配在靠機架1的中部3的上端支撐的軸承30上。環(huán)29上裝有一個繞固定在平板10上的圓筒9旋轉(zhuǎn)的裝置32并在其上開槽以便能容納將在以下說明的織針13的擺動選針器。上述裝置32支撐選針器的控制三角。
軸27把運動傳輸給支撐平板三角的裝置32,為了能用圓筒9提升平板10,軸27可沿其軸線移動事實上,軸27的垂直上升導致盤狀物28的上升,利用靠軸承30支撐的環(huán)29、盤狀物28帶動固定在套筒35上的盤34,套筒35可沿機架1的中心導引部分3滑動,進而通過圓筒9提升平板10。軸27的正常位置通過推力軸承36和一圓盤37支撐在機架的平面1A上來確定。當需要軸27和平板10很少的零點幾毫米的提升時,可由氣動的氣缸/活塞系統(tǒng)38來實現(xiàn),此種提升在編織所謂的彈性花紋里外邊線時需要。當我們希望在機器停止期間,檢查一下位于兩針床間的機件時,有必要把軸27提升比上述大得多的距離(數(shù)量級為100mm)。此種提升可由大一級的氣動的氣缸/活塞系統(tǒng)39來實現(xiàn),它通過帶動氣缸/活塞系統(tǒng)38,把盤3和包括平板10在內(nèi)的整套機構一起提升。
上部構件1C支撐將在以下說明的紗線退卷器463,它裝在同軸的構件40上,并利用支撐件41,使其旋轉(zhuǎn)。來自退卷器的線在被織針夾住之前由環(huán)458引導。此環(huán)由上部構件通過臂1E支撐。機架1上的支撐件1F支撐切斷和保持鐵夾鉗483,此夾用于限制和送出來自退卷器463的織線。
上述臂1E和(或)其它諸如1G這樣連于機架1上的支撐件用于支撐固定的選針器(如225),它們分布在成正反向轉(zhuǎn)動的裝置26和32的外部。
吸口43可沿著形成織物的針弧延伸。在圓筒11和平板10的邊緣之間張開。吸口延伸成氣流導管43A以吸入氣流張緊正在編織的織物和傳送已完成后的織物。
以上各種組件可由互相同步的驅(qū)動器和馬達加以控制。各種馬達用電子程序控制,以保證在適當?shù)臅r候改變其旋轉(zhuǎn)速度,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階段,諸如開始階段,褲叉結(jié)束處和褲體開始形成時的進給停止處,要保證降低其速度。
機器的其它組件將在下文介紹并


。
參照以前的織機,用于形成線圈的零部件,也即織針和沉降片,與本織機基本相同。用一個具體但非限制的方式,本專利所選擇的是圖20所示的以前專利所提供的固定沉降片。和以前不同的零部件是(1)與控制織針運動的三角相連的針踵(2)因采用擺動選針器而產(chǎn)生的選針設備,或一種直接電子選針系統(tǒng)(3)選針控制器,它由帶有電一氣伺服系統(tǒng)的電子系統(tǒng)控制。
(4)用于改變針的高度以生成線圈的三角。其不同處是由于它們?yōu)殡p線進給按套排布并全部固定在相應的連續(xù)旋轉(zhuǎn)的裝置上,過去用于調(diào)節(jié)線圈長度必需的三角微小向上位移已被取消。
(5)織線的進給系統(tǒng)。
如前所述,此機器為一圓形織機,其圓周直徑很大,以容納多件織物,如多條緊身褲,每條褲子有一對褲腿和一褲體。在下文中將要介紹的織機將同時編織四件織物,當然這并不排除同時編織其它數(shù)量,尤其是偶數(shù)件的織物。
在圖2中,C1,C2,C3,C4分別表示四條緊身褲褲體的橫截面。這些褲子沿圓形針床的周邊分布,相互之間有一定間隔。
圖3顯示了四條緊身褲褲腿的橫截面,分別標以G1X,G1Y-G2X,G2Y-G3X,G3Y-G4X,G4Y,它們之間同樣有一定間隔。圖3還示意地顯示了三角46和三角47,它們分別處于外、內(nèi)兩側(cè),分別用于圓筒和平板,以及被成正反方向旋轉(zhuǎn)的裝置26和32所攜帶。從圖3還可看到各套三角在旋轉(zhuǎn)時是同步的,這以便使它們能從兩織物間的空隙中穿過。從圖4中可以注意到,在編織褲腿時反向旋轉(zhuǎn)的三角同樣能從兩褲腿間穿過,亦即從褲腿GiX和GiY(i=1,2,3,4)之間穿過,這樣,在圖3和圖4中,可看到有8個間隔可讓三角穿過。因此,為了能容納三角46和47,上述8個間隙沿周邊方向均應有一定寬度,起控制織針作用的三角46和47分別用來編織筒形織物的外、內(nèi)兩側(cè)。每套三角接受兩線進給,線在它們之間交替編織,以便用圓筒和平板針床上的織針分別編出彼此相連的兩個半線圈橫列。
希望編織的服裝如圖14和15所示。從腳趾處開始,首先織成封閉線圈橫列A,C,D,B。此過程包括用于編織褲腿所需的所有織針(如圖所示的G1X,G1Y等)緊接于腳趾之后是形成一種像半園角輪廓。為此目的,參照圖15和16,許多完整的線圈橫列被織成,它們是由兩個針床的織針共同完成足趾封閉部份。線圈A,B,C,D從A到B,亦即它們包括所有用來編織長統(tǒng)襪腳部和踝部的所有織針。紗線被同時喂給兩個針床的織針,它們垂直交錯(如圖16所示)。隨后筒狀針織物,線圈橫列P被織成,即首先在一個織床編織,隨后在另一個針床編織,但長度在逐步增長。例如,可從圖15所示的中央部分C-D開始編織,線圈橫列P的長度在一端以對稱方式逐步增長,增長的頻率依據(jù)希望獲得的外形輪廓而定。這樣,便能獲得圖14和15所示的外形輪廓AC和DB。
隨后,如圖3和4所示,具有相同寬度的褲筒被織成,這包括腳部和腿的低部。這一部分如圖14所示的BE。在這之后,為了使褲子穿著容易,有必要把褲筒加寬。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可沿圖14所示的EF逐步加長線圈橫列的橫針跡長度。除此方法以外,如果在工作中,能連續(xù)不斷地增加參加編織的織針,加寬褲筒將能更有效的實現(xiàn),針的增加可同時或交替在兩個針床上,從針弧的終端連續(xù)插入。當EF完成后,工作從參照圖3和4到參照圖2和17。兩針床上分別具備的四組進給裝置中的兩組退出工作。亦即,工作從圖3所示的狀態(tài)進展到圖17所示的狀態(tài)。此時,為了編織圖17所示的F-H部分,即兩褲腿的開叉處,位于兩腿之間的織針投入工作。當46和47二組進給器退出工作之后,相應的進給自然也停止,這樣便僅留下八組進給中的四組。域區(qū)F-H的織針在每一針床上立即投入工作,隨著兩針床上織針的相互交錯,在F-H處便形成了在腳趾部已說明的封閉線圈橫列。在控制FH部的織針的同時,控制一個或兩個相鄰的形成褲腿布面的織針是有可能的。這樣便于避免FH部分的邊緣出現(xiàn)網(wǎng)眼。完成FH部分以后,便可以從K-L面開始編織筒狀的織物。這部分的工作同樣需要編織褲腿時所需的織針,編織的寬度與整個褲子相同,這部分被稱作褲體(如圖14中的L-M所示)。隨后,編織松緊帶M-N。這種帶子可由繞在MM線上的重徑組織構成,通過編織或交織一種高支數(shù)的彈性紗線便可達到目的。此種給紗結(jié)構已被行家熟知。
為了用兩針床10和11上交叉的織針13和15(圖16)來完成用于連結(jié)起始封閉線ACDB和線F,H上線圈的線圈橫列,可采用以下介紹的更為具體方法選擇相同的針數(shù),提升針床11上的織針,但不喂給紗線,然后讓織針13與已被提升的織針15交錯,并讓13慢慢上升和下降同時,來自織針13A上的線在織針15A的針桿上形成線圈。隨后,紗線喂給織針15A,降低它便形成一線圈。在編織褲管之前,可重復以上程序。
這里所介紹的織機,能同時生產(chǎn)四條緊身褲,在每一針床分別裝有四套雙線進給器,總共8套進給器-參照用于顯示褲腿編織狀態(tài)的圖3,當三角從初始位置起沿相反方向旋轉(zhuǎn)1/8圈后,它們便進入圖示的褲腿分叉區(qū)。上述運動在開始編織褲體時不可能出現(xiàn)(如圖1和17所示),這是由于織針正工作于分叉區(qū)的緣故。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當編織褲體時,在每個針床上只有兩套三角在工作,因而為每條正在編織的褲提供的進給線數(shù)是兩路而不是四路,用于進給和線圈形成的三角在每個針床上也減少到了四個(如圖17所示)。
圖5顯示了工作區(qū)域內(nèi)針床的剖面,平板的剖面以及圓筒體11在工作區(qū)域內(nèi)的剖面。如上所述,兩針床所形成的針槽能使平板上的織針13沿平板的徑向滑動,使圓筒上的織針沿軸向滑動。
平板10上的織針13在其與線的接觸部分與普通織針并無區(qū)別,由針鉤和針舌組成;但針桿與普通織針不同,在其上有一圓形凸出物114。此凸出物用作小型擺動選針器或推桿116的支撐件和鉸聯(lián),推桿116的中部開有一與凸出物輪廓相同的凹槽117,以便使二者鉸合并使116能在114上擺動??椺?3和推桿116因為被限制在活動的滑槽內(nèi),因而它們總是處于連接狀態(tài)。擺動推桿116的前端形成一踵部118,用于與三角120,121,122相互作用以控制織針的離心和向心運動。針踵118示于圖5為了能被三角120和122控制,踵部118應壓入到工作位置118X。它能被推桿124帶動,從而使其完全埋入織針的滑動槽內(nèi),這樣三角120和122便不能再作用于它。當推桿已經(jīng)擺動且其踵部118進到118X時,三角120和122便能作用于它并利用三角的輪廓使其沿離心或向心方向移動利用鉸鏈114,推桿116便能把其運動傳給織針,產(chǎn)生所需的移動以便夾住紗線和形成線圈。因此,由織針13和擺動推桿116組成的組件是處于工作狀態(tài)還是非工作狀態(tài),完全取決于踵部118是處于高位(與箭頭fA一致)還是低位(箭頭fB)。當織針沿向心方向縮回到后部時,可由帶124(如圖5)沿FB方向作用于它,從而使其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踵部118的升高由下文將要介紹的選擇器部件完成。平板10(和圓筒11一樣)是固定的,三角120,122和帶124由一處于不停的旋轉(zhuǎn)運動中的裝置帶動。踵部118的抬起由包括推桿126在內(nèi)的選擇器部件來完成。推桿126上具有兩排齒(如圖6),它被容納在固定在平板10上的圓筒9的槽內(nèi),由彈簧128固定。彈簧允許它能繞中心支點旋轉(zhuǎn)。為使推桿116的踵部118抬起,可使推桿126的踵部126A根據(jù)FA箭頭所指方向與推桿116接觸。與推桿116垂直的推桿126上的兩套選擇齒126B和126C,分別分布在支點的上下兩側(cè)。齒126C受選擇桿的推動,使推桿126的下部進入槽內(nèi)而上部離開槽,從而使其上端部126D與三角130接觸,三角130的輪廓便使126按FA箭頭所指方向下降。齒126B的作用是取消前述的選擇狀態(tài)。推桿126被置于圓筒9的槽內(nèi)。圓筒9被固定地安放在平板10上。因此,當根據(jù)箭頭FA所指方向降低推桿126時,它便壓在小型擺動推桿116的徑向內(nèi)部。
在圓筒11上,也有類似的系統(tǒng)。推桿132被裝在與織針15相同的平面上。和上述情況相同,帶有踵部138的推桿136與116類似,但被裝在與織針15、推桿132相同的槽中。三角(如140,329,381)與推桿136的踵部相接觸,以使其抬高或降低。為了抬起推桿136的踵部138,推桿132按FA1所指方向從圖6所示的位置上移到圖7所示的位置,132上的斜面132A與推桿136的后跟接觸從而達到目的。推桿132的移動與推桿126類似,利用其兩個齒部132B和132C,及與凸輪144接觸的132D便能達到目的。
圖6和圖7還顯示了多組裝在兩個成正反向旋轉(zhuǎn)的裝置26和32上的選擇桿。它們在不同的圓周位置上作用于齒部126B,126C,132B,132C以起選擇作用。這些選擇桿分別從機構148,150,152,154中伸出,作用于推桿126和132上,使它們的相應位置進入滑道和擺動道中。圖8和9顯示了這些機構的其中之一(其它與此相同)。
圖8為一機構(如152)的平面圖。圖中顯示了桿217推動推桿132滑向圓筒11上滑道的底部。桿217裝在柱銷上,可在其上擺動,并被彈簧220張緊。上述所有零件裝在支撐板221上,支撐板固定在適當?shù)男D(zhuǎn)裝置上,而旋轉(zhuǎn)裝置上帶有控制被選織針滑移的三角。因此,選擇桿217在圓柱體內(nèi)旋轉(zhuǎn),能與所有的推桿132接觸(推桿126的情形與此類似)。被彈簧223張緊的觸桿222也被裝配在上述的支撐板221上。通過觸桿224的作用,把選擇桿217從圖8所示的位置轉(zhuǎn)動到圖9所示的位置,此時217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觸桿222的單齒與217嚙合。選擇桿的作用位置可通過調(diào)整裝在板121上的偏心爪121A來獲得。
用于控制機構148,150,152,154中選擇桿的單個或多個零件被裝配與臂1F(圖1)相結(jié)合的固定支撐225上(圖9)作用于在它前面通過的觸桿122上在這些零件中包括繞柱銷227擺動的桿226。如按圖9所示的那樣地把它推向圓筒,它便能帶動桿222順時針旋轉(zhuǎn),而使桿222和217的嚙合分離。于是后者復歸到圖8所示的工作狀態(tài)。很清楚,桿226的數(shù)目與桿217的相同并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以便相互作用。桿226由氣泵228控制,以克服彈簧230的拉力,向氣泵由程控的電磁閥控制。桿226的外形輪廓使觸桿222作出相應的轉(zhuǎn)動,以控制選擇桿217的不同狀態(tài)。
為了使選擇桿(如217)脫離工作狀態(tài)。觸桿224按F224所指方向作用于選擇桿217,從而使217與222處于嚙合狀態(tài)。為了控制觸桿224,需要一由彈簧234張緊的處于伸出狀態(tài)的臂232。此臂由帶236推動以克服其彈簧阻力,而帶236的一頭由被固定機架(如225)上的鉸鏈232連接,另一端被驅(qū)動器240(類似驅(qū)動器228)推動。
織針的選擇可用以上介紹的尺寸較小的擺動推桿116和136來完成,也由其它系統(tǒng)來完成。
圖10為一示意圖,顯示了三角與圓筒上的推桿132,136的相互作用過程。其運動由FT表示,但實際是三角向相反方向滑動。
圖中上部的三角用于控制織針15的上下運動;下部的三角用于控制選擇器132的擺動。
當擺動推桿136的踵部從針槽中伸出以后,用于控制織針的三角329-330-331-332-333沿直線334作用于它。當桿336的踵部338被置于槽中時,它不與上述五個三角接觸,使它們處于直線334上,相應的織針保持在低位。不與紗線接觸。推桿136踵部138的伸出可由升高推桿132來獲得。推桿132復原到低位可由兩個水平三角334作用于推桿132的中間凸出物132F來實現(xiàn)。當推桿132的低端132D伸出滑槽與三角144或336,337接觸時,便可實現(xiàn)推桿132的上升。三角144抬高選擇器132,使推桿136轉(zhuǎn)動,從而使踵部138和三角329相接觸,結(jié)果是三角與相應的織針一起升高。相應地,由三角336能使織針從三角330上升由三角337能使織針從三角332上升。用來使選擇器132與三角144,336,337接觸的分別是選擇桿(如圖8,9中的217)317,338和339。桿318的作用是使桿132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
用于織針的三角329,330,331形成第一進給,其運動由分別與桿317,318和338相對應的三角144和336來決定用于織針的三角332和333形成第二進給,其運動由與桿339相應的三角337來決定。在線圈的形成中,三角329,3330和332為起針三角,而331和333為脫圈三角。在正常工作中,兩種進給的紗線相異。三角329和331還可參照圖6和7。
在圖10的上部,可以看到輪廓線340和341,它們代表分別被三角329和332抬起以及分別被331和333降低時的針尖軌跡。
用于第一進給和第二進給的進給裝置分別為掛鉤342和343(它們與踵和針按fT方向相對運動但實際與三角反向運行)。虛線344和345分別表示由掛鉤342和343喂給織針的紗線位置。
圖11和圖10類似,顯示了三角與平板10的選擇器116和126的相互作用過程。其不同之處在于,區(qū)域R中的某些零件在圖10的基礎上旋轉(zhuǎn)90°,織針13處于水平狀態(tài)而不是象桿126一樣處于垂直狀態(tài),并且,這些零件圍繞平板10的中心成弧線LP排列。圖的頂部為三角13C以及其他作用于推桿126頂部126D的零件。這些零件組成的部件由三角帶動一起向下,從而使桿126的底部與推桿上相應的位置接觸。廓線384與踵部126F及桿126平行。推桿126的運動與三角的運動方向fp相一致(實際上三角沿fp的反向運行)。觸桿368,389,388,367的功能分別與圖10中318,339,338,317的相類似。三角120,122(也可參照圖5和6),380,382,383的功能分別與圖10中的三角329,331,330,332,333類似。三角(120或382)也在圖5和6中顯示。和掛鉤342和343類似,掛鉤349和350在342和343之前夾住紗線,并根據(jù)直線344和345引導它們。一個線圈由兩個針床上的織針相繼完成,線圈在一個針床完成后應由另一針床繼續(xù),此時,必須把紗線相應地從一個掛鉤上移交到另一掛鉤上。這一過程將在下文介紹。
除R區(qū)內(nèi)零件的布置方向不同外,與平板10有關的圖11和與圓筒11有關的圖10完全相同一包括零件的功能。
為了把織針移給兩路進給線,此紡織機提供了雙重三角系統(tǒng)(329-331332-333120-122382-383)。每路進給線都有其自身的紗線進給裝置。這些雙重進給系統(tǒng)可轉(zhuǎn)換成單重進給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代表一個單路進給,提供支數(shù)不同的兩股線,以編織短而松的暗縫線跡。
基于兩路進給系統(tǒng),本織機有能力處理兩種不同的紗線,在兩個針床上形成這樣一種線圈組織,它具有兩股互相交疊的螺旋形線圈橫列。這種組織可用來生產(chǎn)一種行家熟知的產(chǎn)品,它由交替線圈橫列組成,而線圈橫列為左旋線(耐綸)(S)和右旋線(Z)組成。這種能力有利于制造行家所熟知的第二種產(chǎn)品,它由互相交疊的,由無捻耐綸和彈性線(如萊克拉或類似的線)形成的線圈橫列組成。這樣便可制造帶有彈性的衣服。
如上所述,此織機也可用來制造本行中熟知的另一種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由帶有短而松暗紋線跡的花紋線圈所組成。這種紡織組織同樣用兩股線制造。在這種情況下,兩股線的類型相同(一般為耐綸)但支數(shù)不等。在相同進給中,把兩股線喂給織針便可得到這種組織,亦即,通過織針有選擇地升高(利用三角329作用于部分織針和332作用于剩下的織針)和一起降低(通過三角333)便可得到這一組織。為此目的,有必要對作用于織針的三角的結(jié)構作些小的調(diào)整。由于進給系統(tǒng)均有兩套掛鉤342-343和349-350(每套負責一路進給)用于紗線進給,因而有必要把二者合二為一。亦即,通過織針有選擇地升高和一起下降,使兩路進給線均被織針夾住。
這一問題可通過拆除兩個脫圈三角中的一個來解決。如圖12(圓筒針床)和13(平板針床)所示,原先的兩套三角(如圖10和11)331,333和122,383已被分別撤除兩個331和122。
在紡織業(yè)中,有關短而松的暗縫線跡花紋的生產(chǎn)方式已被大家所熟知。支數(shù)較高的那股線首先被多個織針夾住,按照事先作好的選擇(它體現(xiàn)圖案)抬高織線,然后在一個角度不同的位置上,其它支數(shù)較少的線被所有織針夾住。參照圖12,此織機是這樣實現(xiàn)上述任務的根據(jù)三角329上事先作好的選擇,抬高多個織針使它們按軌跡340運動并夾住線344,其它的織針用三角332抬高沿軌跡341運行。上述用于織出所希望圖案的選擇可由桿組317或318的組合來實現(xiàn)。具體說就是,上述桿組使三角144推動選擇器上升,結(jié)果三角329推動織針上升。其它的選擇器利用單一的桿組。339使三角337推動其上升,在這種情形中,只需要單一的桿組,因為所有的其它選擇器必須在不需任何選擇的情況下被抬高。相應的織針被三角332抬高并夾住線345,其針頭軌跡為341??椌€344首先喂給,被首先抬起的織針夾住,它們將不會再被隨后抬起的織針夾住,因為粗線將在它們之后通過。
在平板針床上圖案的形成過程與上述在圓筒針床上的過程完全相同。這些三角的示意圖見圖13。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缺少三角122。
上文已經(jīng)談及,此織機可同時紡織多件衣服。在此例中為4件。當織線斷裂時,正在進行的工作便停頓下來。這是由上述機構提供的可選自由的優(yōu)點所在。特別是踵部118和138的向外運動停止了,這樣便能避免針舌的損壞。
值得注意的是,當踵部118和138縮回以避免作用于織針時,上述布置能利用并不直接由踵部提供的織針。這可避免與非工作狀態(tài)織針相連的線圈上的張緊力,那些用于控制織針的三角,特別是控制降低織針的三角保持不動。這種布置防止了線圈上的張緊力,避免了接著發(fā)生織線斷裂的危險,并且不需要用于控制織針的可位移三角。
為了提供織線,本系統(tǒng)提供了連在成正反向旋轉(zhuǎn)的裝置26和32上的進給裝置。首先,驅(qū)動其中的一個進給裝置,讓織線沿一個方向進給,然后使之停下,同時驅(qū)動另一進給裝置,從相反的方向進給織線。用這種方法,交替進給便可實現(xiàn),從而織成筒狀織物。每個針床的進給運動只沿著一個方向轉(zhuǎn)動向不需要沿正反兩個方向交替轉(zhuǎn)動。
在本發(fā)明所提的織機中,進給裝置,在圖10到13的掛鉤,利用機械裝置來實現(xiàn)上述運動。所述掛鉤的設計特殊。圖18至20,顯示了不同的進給裝置,這些裝置共同提供不同的紗線。因而,這些裝置與其它織線分類裝置配合,以保證把相同的織線首先喂給每一針床,然后再把另一路線喂給針床,兩針床上的紡織方向相反。
進給器上與織線直接接觸的部分被做成鉤狀。它們?yōu)閳D10和12中的342和343(分別負責圓筒上的第一和第二進給),以及圖11和13中的349和350(分別負責平板上的第一和第二進給)。
用于單板和圓筒上的掛鉤結(jié)構及其方法分別由圖18和19表示。組成這兩套導向掛鉤的元件數(shù)目相等,只有狀態(tài)不同。構件包括可繞小軸瓦352旋轉(zhuǎn)的柄351。在柄的一端是導線鉤,(如為圓筒上織針喂線的343和為平板上織針喂線的350),在其另一端是曲柄353,它用來使整個構件繞軸瓦352旋轉(zhuǎn)而使織線松脫(此后由一復位件使掛鉤回到抓取狀態(tài))。松脫運動靠曲柄353(裝在旋轉(zhuǎn)裝置26或32上)與固定的爪相接觸來實現(xiàn)。掛鉤342和343的柄部處于平板的徑向而掛鉤349和350的柄部垂直于平板。兩套掛鉤既不互相影響也不影響織針13和15。
圖20A,20B,20C,20D從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顯示了掛鉤343的組成零件。圖20A為掛鉤343端部的縱剖面圖和平面圖,后者顯示了傳輸織線的正常位置。圖20B顯示了掛鉤353端部的縱剖面和平面圖正處于上述喂線位置。圖20C顯示了以上兩掛鉤正處于松脫織線的狀態(tài)。圖20D顯示了以上掛鉤的曲柄正處于松脫織線的旋轉(zhuǎn)位置。
掛鉤的旋轉(zhuǎn)由三角(如354)利用其斜面來完成。曲柄隨用于織針的選擇器三角的整個旋轉(zhuǎn)裝置一起轉(zhuǎn)動,三角按fz方向與曲柄353接觸,從而帶動掛鉤旋轉(zhuǎn)。象354這類三角分布在每件織物的終端,而這些織物分布在兩針床的交接處。這樣便可使得當一個針床上織針的織線與掛鉤脫落以后,而由另一個處于另一個針床上成反方向旋轉(zhuǎn)的掛鉤將織線喂給其織針。復位元件使掛鉤沿進給的方向旋轉(zhuǎn)。這些復位元件包括彈簧353A或三角,它們使曲柄沿三角354促成的旋轉(zhuǎn)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轉(zhuǎn)。
圖21為一示意圖,顯示了三角354和354′使圓筒上的掛鉤342和343旋轉(zhuǎn),而355,355′使平板上的掛鉤349350旋轉(zhuǎn)。這些三角裝在固定的機架1E,1F上。三角354′和355′的位置處于兩褲腿分叉區(qū);它們裝配在可移動的支撐件上以便移離工作位置。事實上發(fā)生的是,當織機從編織褲腿到編織褲體時,織線便不再需要松脫,而只是連續(xù)地編織分叉區(qū)和褲體部分??梢苿拥闹慰裳貜较蜻\動,驅(qū)動裝置可以是氣動或是電磁驅(qū)動的。如驅(qū)動器354X(圖20D)。移動支撐使三角354′和355′不再和曲柄353接觸。
兩路進給線必須總是按一定次序被兩個掛鉤342和343夾住,對于掛鉤349和350,情況相同。
圖22至圖30顯示了掛鉤與圓筒上三角的作用過程。從外往里看,圖示位置為褲腿G1X(如圖3)的左端??椌€344和345連于線圈橫列的最后一個線圈上,同時挨靠在環(huán)458的邊緣及凸臺458A上。在兩個突出部458A之間有一凹槽458C,它對應于兩褲腿的分叉區(qū),如G1X,G1Y或G2X,G2Y之間的分叉區(qū)。兩條褲子之間的空隙(例如,圖24中G2Y和G1X之間的間隙)對應于較窄的凸出物458B。在操作中環(huán)458固定不動。
織線與環(huán)458,亦即與458A和458C的滑動接觸使得織線呈現(xiàn)兩種不同狀態(tài)(如圖22所示)??椌€344比345的斜率更大(相對于鉛垂線),前者被掛鉤342夾住形成第一進給,而后者被掛鉤343夾住形成第二進給。因而利用不同的斜率,織線有可能被適當?shù)膾煦^夾住。為此目的,應把掛鉤342彎成一定斜率使它只能夾住織線344,而掛鉤343只能夾住織線345以這種方式,在圓筒上便能把兩路織線從左端帶到右端。
當織線沿上述的相反方向行進時,可希望圖23??椌€344和345連于織物并依靠在環(huán)458上,但兩線的斜率已經(jīng)改變,344的斜率變小,而345的斜率變大了??椌€由平板上的進給機構夾住。為此目的,和上述情況相同,掛鉤349做成一定斜率使其只能夾住織線344,形成第一進給,而掛鉤350夾住織線345形成第二進給。
事實上,從圖22和23中兩路進給線344和345的交換情況來看,織線344總是第一進給,而345總是第二進給。根據(jù)以上說明,利用環(huán)458和相應零件的特殊組合以及掛鉤342,343和349,350與織線的交替接觸而實現(xiàn)兩路織線的不同方向的進給。
掛鉤在操作中結(jié)合起來傳輸織線。它們的唯一運動是,在織線的進給換向時,松開被它們夾住的織線所作的旋轉(zhuǎn)位移。
作為調(diào)節(jié)裝置的環(huán)458是一個厚度較小的圓形零件,它具有如圖所示的輪廓線凸臺458A,458B及凹槽458C。在上述圓環(huán)的平面圖中(為了簡明起見只畫出它的一部分),織物的位置也示意地標出。本圖將特別標出了G1X,G1Y和相鄰G2X,G2Y的位置。在褲腿上(如G1X),TC表示由圓筒上織針編織的外側(cè),TP表示由平板上織針編織的里側(cè)。與褲腿G1X(及其它任何褲腿)平齊的是凸臺458A。引導鋼絲460固定在與458A相鄰的458B上,它沿環(huán)458的圓周伸向458A,鋼絲459對稱于460。(458A為其對稱中心),但為了下文將介紹的目的,它被鉸接于461處而可移動。而導引鋼絲分布在環(huán)458的外圓周上但從外往里看(見圖25A),兩根鋼絲傾斜向上并互相靠攏但并不交織在一起。與鋼絲460,459相鄰是鋼絲471和472,471鉸接于461A處,與459對稱,472固定凸臺458B上。鋼絲471和472會交于與凹槽458C相鄰的凸臺458A上,與褲腿G1Y并齊。利用驅(qū)動裝置462和461A(例如氣動)鋼絲459和471可從上述的工作位置向內(nèi)移而脫離工作位置。
參照圖22至28,平面圖顯示了織線344和345的位置,后者處于G1X的左側(cè)(從外往里看)并剛織完線圈橫列的TP部分。在兩路織線中,345被置于凹槽458C中,344突出,斜率更大(圖24C)這些織線將被掛鉤342和343夾住(圖22),從左到右移動,織線344和345與環(huán)458及其組成部分的接觸在平面圖24和24C中顯示??椌€345與半徑較小的凹槽458C接觸,使其從環(huán)458到織針上斜率較小(參照機器的軸線,如圖22)??椌€344靠在由鋼絲459形成的凸臺上,因而在從環(huán)到織針的那一段,其斜率較344大。在圖24C所示的位置上織線位置與圖22所示位置相同,以便讓第一進給器和第二進給器342和343分別夾住。在褲腿G1X前面的反端(如圖24和24B),兩線被分開,織線345處于外側(cè),而344處于內(nèi)側(cè)。因而在形成TP部分時,織線344和345由掛鉤349和350帶動從右到左運動,織線344將從初始的內(nèi)側(cè)轉(zhuǎn)換到位于鋼絲459上的外側(cè),同時織線345從外側(cè)轉(zhuǎn)換到位于槽458C上的內(nèi)側(cè)這種“內(nèi)/外”轉(zhuǎn)換及織線的運行方式可從圖24B,24D,24C和25,25A,25B,25D中清楚地看出(環(huán)458只顯示出與褲腿G1X有關的部位)。我們還記得,鋼絲459和460并不處于水平狀態(tài),它們的末端被抬起,相隔一段距離并位于環(huán)458的表面之上(圖25A)因此,在凸臺458A的中心區(qū)(如圖2424D,25,25D),半徑最大,鋼絲460和459不與進給織線接觸,它們的末端相隔一段距離,兩路織線與凸臺458A接觸,第一進給織線344和第二進給織線345分別由平板上的掛鉤349和350帶動,位于G1X的工作區(qū)TP的中心。如圖25C所示,上述織線呈現(xiàn)不同的姿態(tài),344處于外側(cè),345處于內(nèi)側(cè)(這種狀態(tài)的獲得將在下文介紹)這時織線處于從右到左的后半部分,織線344由鋼絲459的外側(cè)引導,345由其內(nèi)側(cè)引導。當織線到達TP的終端時,它們的姿態(tài)如圖22和24C所示。在織線從左到右的回程中,織線344和345分別由圓筒上的掛鉤342和343帶動以形成TC部分。在到達TC的中部時,織線的姿態(tài)如24D和25D所示,即與圖25C所示的姿態(tài)相反,344處于內(nèi)側(cè)從鋼絲460的內(nèi)側(cè)通過,而345處于外圍從鋼絲460的外側(cè)通過。當它們結(jié)束從左到右的移動后,織線344將處于內(nèi)側(cè),345處于外側(cè)(如圖23,24和24B所示),亦即織線處于形成一個新的線圈橫列的初始狀態(tài)。
到此為止,我們描述了織線344和345的勻速連續(xù)進給方式織線344和345由分別處于內(nèi)外兩側(cè)轉(zhuǎn)換到外內(nèi)兩側(cè)。當兩線處于由左向右的前半行程和由右向左的后半行程時,345和344分別處于外內(nèi)兩側(cè);而當兩線處于其余兩個半行程時,兩線的位置與上述相反。
兩路織線由前已提及的退卷裝置提供。這種裝置與下列專利和申請專利中提供的裝置類似意大利專利申請NO.9527A/85備案于1985年11月28日,歐洲申請專利NO.86/830,356.1,1986年11月28日;捷克專利申請NO.PV8557-861986年11月24日;日本申請專利NO.279,909/86,1986年11月26日;美國申請專利NO.932,913,1986年11月9日,批準號為NO.4,724,687,1988年2月16日;退卷裝置的數(shù)量與所要編織的褲腿數(shù)量-(例如,四條褲的八個褲腿)-相同。所有這些裝置將被裝配在上文已提及的環(huán)形支撐件40上。支撐件40可呈現(xiàn)兩種姿態(tài),這將在下文介紹。
圖26和27顯示了這一退卷裝置。它處于褲腿工作區(qū)的對稱平面的徑向。圖28顯示了此裝置與環(huán)458和褲腿工作區(qū)的相對位置。每個退卷裝置(一律標以數(shù)字463)均裝配在支撐件40上,它可繞其自身的軸旋轉(zhuǎn)。它每轉(zhuǎn)一圈,織針便相應地織成一個繞成螺旋狀的線圈橫列以織成褲腿(以及隨后的褲體)。在圖26和27中,退卷裝置的工作姿態(tài)正處于織成工作行程的中途,亦即,此時織線正處于褲腿G1X工作區(qū)的中心(圖25C,24C),同時由平板上的掛鉤349和350夾住,從右到左移動。織線344向上和向外傾斜以及345向上和向內(nèi)傾斜的姿態(tài)(相對于圓環(huán)458)分別由兩個出線孔466和455來實現(xiàn)。如圖所示,兩出線孔沿徑向分布,織線344通過孔466而處于外側(cè),而345通過465而處于內(nèi)側(cè)(相對于圓環(huán)458的外周線)。
每一退卷裝置463均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可轉(zhuǎn)平板463A和構架463B。單板463A通過滾珠或其它支撐件,裝配在圓形平板40上,并由皮帶輪464通過齒形帶使其旋轉(zhuǎn)。其旋轉(zhuǎn)運動與控制織針成正反方向旋轉(zhuǎn)的三角的運動同步(但能改變)。旋轉(zhuǎn)平板463A的位置與環(huán)458的關系如圖28所示。平板463A把在其之下的筒管B45固定在其中心。筒管B45被置于構架463B之中。B45和B44分別提供織線345和344??椌€345和344分別穿過兩個對稱于平板中心的出線孔465和466。在平板463A上還裝有一導管467,它偏心地處于平板的圓周線內(nèi)但在筒管B45的最大圓周之外。第二個筒管B44裝在可相對機架運動的圓形平板40上,讓它處于平板463A的附近以使它的織線通過導管467。穿過導管467的織線途徑筒管B45,從出線孔466滑出。如圖26所示,兩織線344和345的位置使它們能分別從鋼絲459的外內(nèi)兩側(cè)通過。在圖27中,退卷裝置463在圖26的基礎上旋轉(zhuǎn)了180°(處于螺旋線圈橫列TC+TP的中途),兩線344和345相對鋼絲460的位置也與上述位置相反。實際上,當織線344和345分別被圓筒上的掛鉤342和343帶動,從左到右移動并處于褲腿G1X的中部時,討論中的退卷裝置便完成了180°的旋轉(zhuǎn),織線345和344分別處于外內(nèi)兩側(cè)當通過鋼絲460時,也分別處于它的外內(nèi)兩側(cè)(如圖25D,24B所示)。這便達到以下目的織線344總是被掛鉤342和349帶動形成第一進給,織線345被掛鉤343和350帶動形成第二進給,于是便可在避免織線交錯的情況下,分別由兩針床的織針連續(xù)織出兩個螺旋狀線圈橫列。
圖28顯示了環(huán)458和退卷裝置之間的相對位置(退卷裝置只畫出旋轉(zhuǎn)平板463A的外形輪廓)。這些裝置分別是463,474,475和476。它們分別服務于相應的褲腿并處于褲腿的中心。當褲腿完成,開始編織褲體時,因其上的兩路織線已不再需要(同時撤離兩針床四套三角中的兩套46和47),仍在操作中的退卷裝置(如位于褲腿G1X上的463)將用于整個褲體寬度(包括兩褲體前面的寬度(亦即,兩褲腿G1X,G1Y和分叉區(qū)的寬度)在圖28中,471和472為用于褲腿G1Y的兩根鋼絲,其中471鉸接在461處。由于兩路進給線的撤除和工作面的加寬,兩鋼絲459和471也應相應移離工作位置。這可由相應的驅(qū)動器(如462,462A)使鋼絲向內(nèi)旋轉(zhuǎn)來完成。于是,織線可通過一個大約90°的弧線從一端滑向另一端,而織線的換向由兩鋼絲460472及相應的一個凸臺458A來完成。
同時,我們需要把用于編織整個褲體的四個退卷裝置463分別移至相應褲體的中心。這可通過驅(qū)動器477轉(zhuǎn)動位于機體1,1C上的零件40來實現(xiàn)。結(jié)果便把圖28所示的位置轉(zhuǎn)換到圖29所示的位置。在圖29中,463和475分別用于G1和G2,而474和476不再提供織線。
上述退卷裝置也可作一些小改動而形成另一實施例(如圖30和31)。在這個實施例中,盤463A和構架463B的轉(zhuǎn)動并不把運動傳給筒管B45,這樣便可避免在起動和停止時由筒管45產(chǎn)生的慣性。并且,在機器運行時,也可防止它轉(zhuǎn)動以避免在紗線傳輸過程因其不平衡而引起的震動。在這一實例中,筒管45用軸承478裝配在盤463A的中心,固定于筒管軸心的是由鐵磁材料做成的圓盤479。其上具有多個指向圓心的狹槽479A;圓盤479被磁鐵吸住,而軸承478又能保證筒管和平板436A之間相對滑動,因而筒管能保持不動。用于引導來自筒管B44上織線344的導管467必須從磁鐵480和圓盤479之間的空隙經(jīng)過。在實際上空隙寬度非常小以保證足夠的磁場力。
織線進給和進給中斷系統(tǒng)包括鐵夾483。當織線需要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它用來給掛鉤提供織線,而當織線需要退出工作時,它用來切斷織線。
圖32和35顯示這些鐵夾483中的一個。其夾體484裝配在氣泵活塞485的端部,而使鐵夾沿雙向箭頭f485所示方向(即相對機器軸線的離心和向心方向)前后移動。鐵夾間接由機架支撐。氣泵485裝配在擺動臂486上,而擺動臂鉸接于機架的486A處,由彈簧487使其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但當氣泵488工作時,便能把它推向機器中心。
圖32顯示的是織線處于非工作時的狀態(tài)。鐵夾此時處于縮回的高位,由彈簧487和頂桿490使其定位。圖33顯示的是織線處于工作時的狀態(tài)。鐵夾此時靠近機器的軸心線。把織線344喂給掛鉤349和350,繼而喂給平板針床上的織針,鐵夾此時位置由驅(qū)動器488的活塞推動臂486達到。由于織線344來自鋼絲(如460)的邊緣,因而具有一定斜率,為使織線變得垂直一些,可在鐵夾的上部安置一斜托架489。在實際中,當鐵夾靠近機器中心時,托架489將碰到織線(如圖33,35)。
圖34所示的鐵夾483的位置處于它向中心靠近的中途。此時,織線被織針夾住,可用鐵夾把它切斷并夾住而使織線退離工作狀態(tài)而回復到圖32所示的狀態(tài)。在這個位置上,鐵夾沒有完全抬起,依然受氣泵485的控制。并且,它的刀刃492被裝在夾體484上的氣泵491推出,而使鐵夾張開。在圖35中,可看到與夾體相連零件483X,它用來鉤住和切斷正處于工作中的織線,還可看到,刀刃492上有一用于切斷和鉤住織線的凹槽,此凹槽面向從fE方向到來的織線。為使織線脫離工作,鐵夾應被帶入如圖34所示的位置并張開,讓刀刃392處于正被掛鉤帶動的織線的路徑上,以便鉤住織線,然后夾住并切斷它。最后回到圖32所示的位置。
在織線的松脫狀態(tài)(圖33),鐵夾握住織線喂給織針,當織針把織線夾住后,它再返回原位。
圖36顯示了引導掛鉤的另一實施例。在上文已介紹掛鉤中的一個(342或349)彎成45°,另一個(343或350)彎成90°,而在這一實施例中,掛鉤1342和1349被彎成90°,1343和1350也被彎成90°,但后面二者比前面二者長。以這種方式,短掛鉤1342或1349只抓住第一進給線而長掛鉤1343或1350只抓住第二進給線。
圖37展示了用于移動退卷裝置(如463)的又一實施例。在這個實例中,退卷器1463和1474或1475和1476(相當于463和474或475和476)被裝配在滑軌1480上,滑軌可沿切線方向(fD)滑動。當兩退卷器(1474,1476)退出工作狀態(tài)而另兩退卷器(1463,1475)進入中心位置時,只需把1463和1475沿滑軌fD方向直線移動,使1463和1465分別處于1463A和1475A兩個位置即可。
在圖38所顯示的實施例中,圓環(huán)458被取消,退卷器2463(類似于463)直接把織線喂給掛鉤,掛鉤在織針前面移動。轉(zhuǎn)動退卷器;出線孔2465和2466(類似于465和466)便可改變織線的方向。
機器的控制程序可根據(jù)工作需要提供不同的工作速度。特別在插入和退出給織線,以及編織兩褲腿之間的褲叉時,必須能降低機器速度。
選擇器的另一實施例如圖39所示。在此實施例中,選針由推桿116和136來完成而不是由126和136來完成。選針過程用電磁系統(tǒng)控制。在此系統(tǒng)中,每根推桿116和136均由相應的觸桿控制其擺動。觸桿由電磁鐵控制,電磁鐵依次由程序裝置驅(qū)動,使其與成正反方向旋轉(zhuǎn)裝置(其上裝有移動織針的三角)同步。
當選擇平板10上的織針時,用于擺動推桿116的工具為觸桿577,它包括臂577A并具有作為支點的圓部578。臂577A能被小磁鐵580吸引,而使整個觸桿557A-557繞支點578轉(zhuǎn)動。于是,臂577A降低,壓下推桿116的尾部而使其踵部118抬高,以便讓織針13被三角控制。上述觸桿577裝在輪582圓周上的槽內(nèi)并由彈性帶或彈簧519固定,輪582固是在平板10上。
由于討論中的機器主要用來編織高細度的織物,織針之間的距離很小,用于容納電磁鐵580的空間也小,因而這些電磁鐵不可能被兩織針間的空間所容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把電磁鐵以兩排或更多排交錯排列(如圖39)。因此,觸桿557,其臂為557B,將被電磁鐵581吸引,它被插在兩個具有觸臂557A的觸桿之間。
與上述類似的方法也用于解決圓筒11上的織針選擇問題。觸桿583能壓低推桿136,觸桿的臂有兩種583A和583B,分別被電磁鐵585和586吸引,并被交錯地安排在不同的兩排上。
這種選針系統(tǒng)較之于開始介紹的系統(tǒng)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大大減小了兩個成正反方向旋轉(zhuǎn)裝置26和32的尺寸。因為這時的尺寸僅取決于控制織針的三角而與圖8和9所示的選針器無關。圓筒11和平板10上的筒體582的尺寸較之原來的筒體11和9也相應減小。除觸桿577和583以外,其它與選擇織針有關的零件一律處于靜止狀態(tài)。
我們知道,以上附圖所展示的僅僅是本專利的一個示范性實施例。給出這些附圖只是為了具體說明本專利。完全可以在不超出專利設計思想的范圍內(nèi),對某些零部件的形狀和布置方式進行改變。在權利要求中寫出有關參考數(shù)字是為了在參照說明及附圖的情況下,能使權利要求的閱讀變得容易,這些參考數(shù)字的出現(xiàn)并不限制由權利要求所代表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用于同時編織多件筒狀針織物(包括半成品和成品)的圓形紡織機,它包括兩個用于織針的固定針床,在兩針床上相對織針的每一弧線上同時織成多件織物,織物上的每一線圈橫列分別由兩針床上的織針完成兩個成正反向連續(xù)旋轉(zhuǎn)的裝置,兩個裝置上分別裝有用來控制兩針床上織針的三角以及裝在每個旋轉(zhuǎn)裝置上的用于紗線進給和紗線換向的機構,紗線進給沿著形成織物的相應弧線以兩個方向交替進行,當織針到達其弧線終端時,換向機構把紗線從一個進給裝置上轉(zhuǎn)換到另一個成反向旋轉(zhuǎn)的進給裝置上,上述紡織機的特征在于為了給織針的每一工作弧線提供兩路依次進給的紗線并總是使相同的紗線首先進給以形成連續(xù)的螺旋形線圈橫列,兩路依次進給的紗線(344,345)用于導引和交換兩路紗線位置的裝置((458,459,460,463),以便從兩個角度把紗線喂給織針并在每次進給換向時交換紗線的位置用于進給的多付掛鉤(342,343,349,350),每一付上的掛鉤按其行進方向先后排列,第一對(342,349)被做成一定形狀以插入兩路線(344,345)之間,但僅夾取織線(344),第二對(343,350)做成另外的形狀以夾住另一路織線(345)處于兩成正反向旋轉(zhuǎn)裝置上的支撐件(352),它用于支撐掛鉤(342,343,349,350),以容許掛鉤在與織線接觸和松脫兩個位置之間轉(zhuǎn)動;以及裝在機架(1,1F)上的控制裝置(354,354′∶355,355′,353A),它們用來在每個工作行程結(jié)束時轉(zhuǎn)動掛鉤(342,343,349,35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掛鉤(342,343349,3501342,13431349,1350)具有不同形狀的工作端部,并可繞垂直于端部的軸線旋轉(zhuǎn),它還具有與控制三角(354,354′,355,355′)相互作用以克服復位元件(彈簧353A或三角)的作用力的曲柄(35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342,343,349,350)中的一對(342,349)被彎成90°角以夾住位于前面的織線,另一對(343,350)被彎成90°角以夾住另一路織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中的一對(1342,1349)較短以夾住前面的織線,另一對(1343,1350)較長,夾住后一路織線。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一個針床位于圓筒(11)上,另一個針床位于平板(10)上,把織線喂給圓筒上織針(15)的掛鉤(342,3431342,1343)可繞幾乎垂直于圓筒軸線的軸線轉(zhuǎn)動,把織線喂給平板上織針的掛鉤(349,3501349,1350)可繞幾乎垂直于平板(10)的軸線轉(zhuǎn)動。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換向和導引裝置包括具有凹槽(458C)和凸臺(458A)的環(huán)(458),環(huán)沿兩針床的四周分布剛性導絲(459,460等)對稱地分布上述圓環(huán)上,其自由端相隔一段距離相對并被抬高于凸臺(458A)之上以及退卷裝置(463),每一裝置與提供紗線(344,345)的兩個筒管(B44B45)相聯(lián),并各有一旋轉(zhuǎn)部件(463A,463B)具有兩偏心出線孔(464,465),其旋轉(zhuǎn)軸線幾乎垂直通過環(huán)(458)的凸臺(458A),在掛鉤(342,343,349,350)的交替作用下通過織線沿環(huán)(458)的輪廓滑移,以獲得在出線孔和凸臺之間兩路線(344,345)軌跡的周期性變化以及兩路紗線分別通過導絲(459,460等)內(nèi)外兩側(cè)的交換。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交換和導引裝置包括織線退卷裝置(463,1463),每一退卷裝置與兩筒管聯(lián)結(jié),包括一個具有兩個偏心出線孔(465,466,1465,1466)的旋轉(zhuǎn)組件(平板463A和構架463B)以及在每次進給行程結(jié)束時和每次紗線進行內(nèi)外側(cè)交換時紗線喂給掛鉤裝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紗線喂給掛鉤裝置包括具有凹槽(458C)和凸臺(458A)并沿針床四周分布的環(huán)(458)多組對稱地分布在上述環(huán)上的剛性導絲(459,460等),導絲的自由端被抬出凸臺(458A)的平面之上并以一距離相對具有旋轉(zhuǎn)組件(平板463A和構架463B)的退卷裝置(463),構架(463B)上有兩個偏心出線孔(464,465),其旋轉(zhuǎn)軸線幾乎垂直通過凸臺(458A),在掛鉤(342,343,349,350)的交替作用下通過織線沿環(huán)(458)的輪廓滑移,以獲得在出線孔和凸臺之間兩路紗線(344,345)軌跡的周期性變化以及兩路紗線通過導絲內(nèi)外兩側(cè)的交換。
9.如上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來夾持和切斷織線(344,345)的鐵夾(483),它用來把線喂給掛鉤(342,343,349,350)和使織線脫離工作用于移上述鐵夾的裝置(485,468A,488)和控制夾緊和切斷零件(484,492)的裝置(491)。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485486A,488)包括鉸接于機器(1-1F),用于控制零件(484)的擺動臂(486)移動上述擺動臂的驅(qū)動器(488)使鐵夾(483)與擺動臂作相對滑動的驅(qū)動器(485)以及控制零件(484,492)的驅(qū)動器(491)。
11.如上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為了織針(13,15)的兩相鄰針弧上形成兩個筒狀褲腿,然后用更多的織針連續(xù)擴展成一個筒狀褲體,此機器包括兩導絲(459,471)的鉸接裝置(461,461A),兩導絲分別屬于相鄰的兩組導絲,位于兩個褲腿(G1X,G1Y等)弧線的分叉區(qū)把導絲(459,471)移離工作位置和在上述鐵夾(483)作用的同時把導絲置于工作位置的控制裝置(462,462A)。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器,其中退卷裝置(463,474,475,476,1463)裝在可動支撐件(40,1480)上,以使退卷裝置幾乎總是位于兩針床上針弧的中心。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來支撐所有上述退卷裝置(463)并可在固定機架(1-1F)上作旋轉(zhuǎn)運動的環(huán)狀零件(40),驅(qū)動器(477),它能驅(qū)動環(huán)狀零件(40),以便在工作過程中,使退卷器(463)幾乎總是處于針床上織針弧線的中心。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撐件為滑軌(1480),它可沿接近切線的方向滑移,每個滑軌上裝有兩個退卷器。
15.如上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套控制不同針床上織針的三角(46,47),每套包括兩個降低織針的三角(331,333122,383),其中一個如(331,122)可被移離工作位置,以及起針三角(329,330,332120,380,382),利用所有的三角,即包括(331,122),用相繼進給的兩路織線可織成兩個線圈橫列,把三角(331,122)移離工作位置,通過有選擇地使織針先后上升從而形成短而松的暗縫線跡,通過織針的一起下降,從而形成單一的線圈橫列。
16.如上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兩針床上處于兩褲腿分叉區(qū)的織針由編織褲腿的織線織成至少一個封閉線圈。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為了相互交叉,每臺針床上至少有一個與兩褲腿分叉區(qū)相鄰的織針一起被抬起,以消除或減少將在分叉區(qū)產(chǎn)生的網(wǎng)眼。
18.如上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選擇織針的電磁鐵,每一電磁鐵分別作用于一織針或選擇器,這些電磁鐵以多排布置以增加每塊的存放空間。
全文摘要
織物由兩個相對織針上的單弧成型。織針(13、15)分別置于圓筒針床(11)和平板針床(10)上,織物上的線圈橫列分別由兩個針床上的織針形成??椢锷嫌袃筛来芜M給的紗線(344,345),用于導引和交換紗線位置的器件(458,459)分別從兩個不同角度給織針喂料,在每次進給換向時,由包含兩對掛鉤(342,343349,350)的進給裝置來交換紗線的位置。這兩套進給裝置分別置于兩個成正反向旋轉(zhuǎn)的裝置(26,32)上。
文檔編號D04B9/46GK1045430SQ9010120
公開日1990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1990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3月7日
發(fā)明者保羅·康蒂, 費蘭克·加里包爾蒂 申請人:拉姆布達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甘南县| 方城县| 汝城县| 贵溪市| 安宁市| 中西区| 罗定市| 哈巴河县| 来安县| 青海省| 台山市| 永兴县| 桂林市| 仙游县| 望奎县| 全椒县| 汉沽区| 确山县| 全椒县| 聂荣县| 平顶山市| 雷山县| 镇雄县| 神农架林区| 泾川县| 古交市| 新巴尔虎左旗| 四川省| 紫金县| 灯塔市| 东源县| 酒泉市| 东源县| 登封市| 长治县| 托克逊县| 当雄县| 遵义市| 德安县| 湖口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