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包括機箱、箱體以及由玻璃材料制成的載物板,機箱內(nèi)設有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導向管與第二導向管,所述載物板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上,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套裝在第一導向管內(nèi),第二升降桿套裝在第二導向管內(nèi),箱體內(nèi)設有基座,基座上設有搖輪,搖輪連接有搖柄,機箱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蝸桿分別與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以及搖輪為螺紋連接,載物板內(nèi)設有照明板,照明板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本實用新型方便了不同身高的學生觀察載物板上的記載有信息資料的透明薄片等教學物品,且能使教學物品更加清晰可見,提高了教學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如專利ZL 03800745.2公開了一種宏觀照明裝置,它包括:輸出照明光的光源部,將從前述光源部輸出的前述照明光會聚的會聚透鏡,會聚、散射切換部,使從前述會聚透鏡來的會聚光散射,照射到對象物上;或者使從前述會聚透鏡來的前述會聚光通過,照射到前述對象物上,至少使前述光源和前述會聚透鏡成一整體地進行二維移動,將前述對象物上的由前述散射光或會聚光照射的照明區(qū)域移動的照明區(qū)域移動機構(gòu)。該照明裝置不具有升降功能,教學不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了不同身高的學生觀察載物板上的記載有信息資料的透明薄片等教學物品,且能使教學物品更加清晰可見,提高了教學效率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
[0005]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包括機箱、箱體以及由玻璃材料制成的載物板,機箱內(nèi)設有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導向管與第二導向管,所述載物板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上,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套裝在第一導向管內(nèi),第二升降桿套裝在第二導向管內(nèi),箱體內(nèi)設有基座,基座上設有搖輪,搖輪連接有搖柄,機箱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蝸桿分別與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以及搖輪為螺紋連接,載物板內(nèi)設有照明板,照明板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
[0006]進一步地,所述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的正面設有防水膠層。
[0007]進一步地,所述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的背面設有鋁箔層。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桿的底端設有第一限位塊。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桿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塊。
[0010]進一步地,所述機箱的頂部設有由硅膠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撞塊。
[0011]進一步地,所述機箱的頂部設有由硅膠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撞塊。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載物板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上,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套裝在第一導向管內(nèi),第二升降桿套裝在第二導向管內(nèi),箱體內(nèi)設有基座,基座上設有搖輪,搖輪連接有搖柄,機箱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蝸桿分別與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以及搖輪為螺紋連接,載物板內(nèi)設有照明板,照明板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所以教學者可以將記載有信息資料的透明薄片等教學物品放置在載物板上,使用者通過搖柄搖動搖輪,搖輪通過控制蝸桿帶動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實現(xiàn)豎直升降,從而控制載物板豎直升降,方便了不同身高的學生觀察載物板上的教學物品,且通過照明板可以使載物板上的教學物品更加清晰可見,提高了教學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shù)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5]如圖1所示,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包括機箱1、箱體9以及由玻璃材料制成的載物板14,機箱I內(nèi)設有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導向管2與第二導向管3,載物板14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4與第二升降桿5上,第一升降桿4與第二升降桿5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4套裝在第一導向管2內(nèi),第二升降桿5套裝在第二導向管3內(nèi),箱體9內(nèi)設有基座10,基座10上設有搖輪11,搖輪11連接有搖柄12,機箱I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6,蝸桿6分別與第一升降桿4、第二升降桿5以及搖輪11為螺紋連接,載物板14內(nèi)設有照明板15,照明板15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15的正面設有防水膠層,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15的背面設有鋁箔層,第一升降桿4的底端設有第一限位塊7,第二升降桿5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塊8,機箱I的頂部設有由娃膠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撞塊16,機箱I的頂部設有由娃膠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撞塊17,箱體9的頂面設有刻度13,刻度13與蝸桿6呈平行布置。
[0016]本實用新型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由于機箱I內(nèi)設有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導向管2與第二導向管3,載物板14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4與第二升降桿5上,第一升降桿4與第二升降桿5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4套裝在第一導向管2內(nèi),第二升降桿5套裝在第二導向管3內(nèi),箱體9內(nèi)設有基座10,基座10上設有搖輪11,搖輪
11連接有搖柄12,機箱I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6,蝸桿6分別與第一升降桿4、第二升降桿5以及搖輪11為螺紋連接,載物板14內(nèi)設有照明板15,照明板15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所以教學者可以將記載有信息資料的透明薄片等教學物品放置在載物板14上,使用者通過搖柄12搖動搖輪11,搖輪11通過控制蝸桿6帶動第一升降桿4與第二升降桿5實現(xiàn)豎直升降,從而控制載物板14豎直升降,方便了不同身高的學生觀察載物板14上的教學物品,且通過照明板15可以使載物板14上的教學物品更加清晰可見,提高了教學效率。由于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15的正面設有防水膠層,所以還具有防水功能。由于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15的背面設有鋁箔層,所以光線照射效果更加好。由于第一升降桿4的底端設有第一限位塊7,第二升降桿5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塊8,所以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升降桿4、第二升降桿5與蝸桿6連接的錯位。由于機箱I的頂部設有由娃膠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撞塊16,機箱I的頂部設有由娃膠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撞塊17,所以可以有效防止載物板14在升降的過程中與機箱I相撞。由于箱體9的頂面設有刻度13,刻度13與蝸桿6呈平行布置,所以可以方便地控制載物板14的升降高度,適應儀器檢測。
[001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shù)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O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包括機箱、箱體以及由玻璃材料制成的載物板,機箱內(nèi)設有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導向管與第二導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載物板設置在呈豎直平行布置的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上,第一升降桿與第二升降桿均為螺紋管,第一升降桿套裝在第一導向管內(nèi),第二升降桿套裝在第二導向管內(nèi),箱體內(nèi)設有基座,基座上設有搖輪,搖輪連接有搖柄,機箱內(nèi)設有水平布置的蝸桿,蝸桿分別與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以及搖輪為螺紋連接,載物板內(nèi)設有照明板,照明板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的正面設有防水膠層。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若干等間距布置的貼片LED組成的照明板的背面設有鋁箔層。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桿的底端設有第一限位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桿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的頂部設有由硅膠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撞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教學用照明載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的頂部設有由硅膠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撞塊。
【文檔編號】G09B19/00GK203721073SQ201420118661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李學華 申請人: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