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在建筑原板的凹凸表面形成含有薄片狀光亮材的透明(clear)層而構成的建筑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作為建筑物的外壁而進行施工的建筑板中,在建筑原板的表面形成由著色涂料構成的涂料層之后,在該涂料層的表面形成由透明涂料構成的透明層,進行涂料層的保護,由此提高建筑板的耐久性。
并且,通過在上述透明層的內部或上述涂料層的表面配置由云母薄片或金屬粉等構成的光亮材,在建筑板的設計表面形成具有光亮性(具有光澤)的外觀。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在由纖維板構成的基材的表面形成凹凸紋理,在該凹凸紋理的整個面依次形成襯底涂膜層及上涂涂膜層,之后,僅在凹凸紋理的凸部面涂敷添加了光亮性物質的透明涂料,由此形成透明涂膜層。由此,即使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紋理,也可以由少量的光亮性物質獲得高的光亮效果。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在涂敷于基板上的瓷漆涂料的表面撒播或噴涂礦物粉或金屬粉,之后,涂敷透明涂料,由此制造可以長時間保持金屬光澤的水泥板。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對在形成于基材的表面的透明層中,光亮性物質的配置狀態(tài)沒有進行絲毫的研究。
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對配置于瓷漆涂料的表面的礦物粉或金屬粉下沉到透明涂料下之后,礦物粉或金屬粉的配置狀態(tài)也沒有進行絲毫的研究。
因此,根據上述專利文獻1、2,難以獲得光亮性物質或礦物粉等產生的充分的光亮性(光澤)。
專利文獻1特開平10-305專利文獻2特開昭58-20786號公報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正是鑒于這樣的現(xiàn)有的問題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的建筑板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技術方案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建筑原板,其具備具有凹凸紋理的表面;底涂層,其通過在該建筑原板的上述表面涂敷底涂涂料而構成;中涂層,其通過在該底涂層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而構成,且形成有沿著上述凹凸紋理的凹凸表面;光亮透明層,其通過在該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透明涂料而構成;表面透明層,其通過在包含該光亮透明層的表面的、上述中涂層的表面整體涂敷透明涂料而構成,上述光亮透明層中的上述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不下沉,且配置為與上述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發(fā)明的建筑板中,特別地對含有上述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光亮透明層進行了研究。
即,在本發(fā)明的建筑板中,在形成于建筑原板的表面的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第一透明涂料,形成光亮透明層。并且,該光亮透明層中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大部分不下沉到光亮透明層的底部,而是位于光亮透明層的內部。另外,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大部分配置為與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并且,照射到建筑板的表面的光,經過表面透明層,被光亮透明層中的薄片狀光亮材反射,由此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另外,照射到建筑板的表面的光,即使不被光亮透明層中的薄片狀光亮材反射,也經過表面透明層,并被中涂層反射,由此也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
由此,建筑板的表面,不那么受到入射光對于其的角度的影響,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
另外,通過薄片狀光亮材不在光亮透明層中下沉,且配置為與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有時被中涂層反射的光也經過薄片狀光亮材并從表面透明層出射。
由此,被薄片狀光亮材反射的光和被中涂層反射的光干涉,從而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
由此,本發(fā)明的建筑板的表面,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
第二技術方案的建筑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板成形工序,其成形具備具有凹凸紋理的表面的建筑原板;底涂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建筑原板的上述表面涂敷底涂涂料,形成底涂層;中涂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底涂層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形成具備沿著上述凹凸紋理的凹凸表面的中涂層;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且粘度為95~120KU的第一透明涂料,形成光亮透明層;表面透明層形成工序,其在包含上述光亮透明層的表面的、上述中涂層的表面整體涂敷第二透明涂料,形成表面透明層,在上述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中,通過輥涂裝上述第一透明涂料,使上述光亮透明層中的上述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不下沉,且配置為與上述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發(fā)明的建筑板的制造方法中,通過進行上述原板成形工序、底涂層形成工序及中涂層形成工序,在建筑原板的表面形成底涂層及中涂層。此時,在中涂層形成沿著建筑板的表面的凹凸紋理的凹凸表面。
接著,進行上述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在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形成光亮透明層。并且,該光亮透明層通過在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輥涂裝含有薄片狀光亮材且粘度為95~120KU的第一透明涂料而形成。
因此,在光亮透明層中,存在于第一透明涂料中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大部分不下沉到底部,而是配置于光亮透明層的內部。另外,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大部分配置為與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之后,進行上述表面透明層形成工序,在包含光亮透明層的表面的、中涂層的表面整體形成表面透明層。
這樣制造的建筑板的表面,與上述第一技術方案同樣地,不那么受到入射光對于該建筑板的表面的角度的影響,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
由此,根據本發(fā)明的建筑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的建筑板。
圖1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建筑板的表面的剖面說明圖;圖2是實施例中的、表示建筑原板的立體圖;圖3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建筑原板的表面的剖面說明圖;圖4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在建筑原板的表面形成了底涂層的狀態(tài)的剖面說明圖;圖5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在底涂層的表面形成了中涂層的狀態(tài)的剖面說明圖;圖6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在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形成了光亮透明層的狀態(tài)的剖面說明圖;圖7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建筑板的表面的俯視圖;圖8是實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地表示建筑板的表面的剖面說明圖。
圖中,1—建筑板;2—建筑原板;201—表面;211—凹凸紋理;212—凸部;213—凹部;3—底涂層;31—底涂涂料;4—中涂層;41—中涂涂料;5—光亮透明層;51—第一透明涂料;52—薄片狀光亮材;6—表面透明層;61—第二透明涂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對上述第一、第二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中,上述第一透明涂料的粘度的值(KU),可以作為通過旋轉式粘度計(葉片式(paddle)粘度計)攪拌涂料時的攪拌阻力的值。KU有時也稱為KU值或Krebs單位。在上述第二技術方案中也同樣。
在上述第一、第二技術方案中,作為上述建筑板,例如,有進行批量生產的無機質建筑板。另外,作為無機質建筑板,例如,有窯業(yè)類建筑板。
另外,作為上述薄片狀光亮材,例如,可以使用通過在云母(mica)的表面形成二氧化鈦的保護膜而構成的微粒(pearl)顏料。二氧化鈦由于具有高的折射率并且光的漫射性較大,且為半透明,所以具有容易形成多重平行光的性質。
另外,除此之外,作為薄片狀光亮材,也有通過對作為薄片狀的玻璃的玻璃薄片蒸鍍鋁而構成的材料、云母、鍍鈦云母(銀色)、白云母、合成云母、干涉云母、及添加了氧化鈦的云母等。這種薄片狀光亮材是比重4~5左右的高比重,因此有容易下沉的傾向。
另外,薄片狀光亮材,可以采用其粒徑為30~50μm、其厚度為1~2μm的光亮材。
另外,薄片狀光亮材對于第一透明涂料總量的含有量,例如,可以設為3~7質量%。
另外,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通過形成多個微細的凸部而形成上述建筑原板的凹凸紋理,通過在上述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微細的凸部進行涂敷而形成上述光亮透明層。
該情況下,通過將薄片狀光亮材固定在凹凸表面的微細的凸部,可以制造如下的建筑板減少薄片狀光亮材的使用量,光亮感好,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另外,通過盡量減少高價的薄片狀光亮材的使用量,可以抑制建筑板的成本增加。
另外優(yōu)選,上述第一透明涂料的粘度為95~120KU,且通過輥涂裝上述第一透明涂料而形成上述光亮透明層。
該情況下,可以容易地制造上述光亮感好、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的建筑板。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技術方案中,在上述第一透明涂料的粘度不足95KU的情況下,第一透明層的粘度變得過低,薄片狀光亮材因其比重而下沉,從而難以配置于光亮透明層的內部。另一方面,在第一透明層的粘度超過120KU的情況下,第一透明層的粘度變得過高,從而難以將第一透明層涂敷到中涂層的凹凸表面。
(實施例)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建筑板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本例的建筑板1,如圖1所示,通過在具有凹凸紋理211的建筑原板2的表面依次形成底涂層3、中涂層4、光亮透明層5及表面透明層6而構成。
上述底涂層3,如圖4所示,通過在建筑原板2的表面涂敷底涂涂料31而構成。上述中涂層4,如圖5所示,通過在底涂層3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41而構成,且形成有沿著建筑原板2的表面的凹凸紋理211的凹凸表面。
上述光亮透明層5,如圖6所示,通過在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第一透明涂料51而構成。并且,光亮透明層5中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不下沉,且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上述表面透明層6,如圖1所示,通過在包含光亮透明層5的表面、的中涂層4的表面整體涂敷第二透明涂料61而構成。
以下,結合圖1~圖8對本例的建筑板1及其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上述建筑原板2是窯業(yè)類建筑板,通過在水泥質原料(水泥、硅酸原料等)中混合木質原料(木纖維、木片等)、添加劑及水等,制作混合原料,并將該混合原料撒播在成形模的成形面上,使其干燥固化而成形。
并且,建筑原板2的表面包括設計凸面21,其通過由多個微細的凸部212形成凹凸紋理211而構成;接縫凹部22,其從該設計凸面21凹陷,從而劃分設計凸面21。
另外,建筑原板2的凹凸紋理211通過混合形成多個微細的凸部212和凹部213而構成。并且,凸部212對于凹部213的突出高度,形成為0.1~1mm。
上述底涂涂料31由粘度為70~75KU的涂料構成。并且,上述底涂層3通過利用噴霧器涂裝以10~12g/尺2(109~131g/m2)的涂敷量涂敷底涂涂料31而構成,且形成為建筑板1的接縫色(接縫凹部22的顏色)。
上述中涂涂料41由粘度為80~85KU的涂料構成。并且,上述中涂層4通過利用輥涂料器涂裝以4~6g/尺2(43~65g/m2)的涂敷量涂敷中涂涂料41而構成,且形成于建筑原板2的設計凸面21的凹凸紋理211的整體。
上述第一透明涂料51由粘度為95~120KU的透明涂料構成,且對于其總量含有5質量%的薄片狀光亮材52。并且,上述光亮透明層5通過利用輥涂料器涂裝以4~6g/尺2(43~65g/m2)的涂敷量涂敷第一透明涂料51而構成,且形成于凹凸紋理211的凸部212。
上述第二透明涂料61由粘度為20~25秒(イワタカツプNK2、25℃)的透明涂料構成。并且,上述表面透明層6通過利用空氣噴霧器涂裝以4~8g/尺2(43~87g/m2)的涂敷量涂敷第二透明涂料61而構成,且形成于建筑原板2的表面整體(設計凸面21及接縫凹部22)。
作為本例的薄片狀光亮材52,是通過在云母(mica)的表面形成二氧化鈦的保護膜而構成的微粒顏料。該微粒顏料可以通過變化其膜厚而進行各種顏色的成色。并且,本例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可以通過其膜厚變化為多種而在被照射光時進行多種顏色的成色。
另外,用于形成中涂層4的中涂涂料41,通過混合清漆(varnish)和顏料而構成,且具有不透明色。第一透明涂料51含有固化后呈現(xiàn)透明的外觀的透明樹脂、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及各種添加劑。第二透明涂料61含有固化后呈現(xiàn)透明的外觀的透明樹脂及各種添加劑。
另外,中涂涂料41及透明涂料51、61,幾乎不含有消光劑,由此可以形成具有光澤的涂膜。
接著,對上述建筑板1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制造建筑板1時,首先,如圖2、圖3所示,作為原板成形工序,成形建筑原板2。然后,在該建筑原板2上形成設計凸面21和接縫凹部22,在設計凸面21的表面上形成具備多個微細的凸部212和凹部213的凹凸紋理211。
接著,雖然省略了圖示,不過作為密封工序,在底涂層形成工序之前,為了使建筑原板2和底涂層3密合,對建筑原板2的表面整體實施密封處理。
接著,如圖4所示,作為底涂層形成工序,在建筑原板2的表面整體(上述設計凸面21及接縫凹部22),通過噴霧器涂裝,涂敷底涂涂料31。此時,底涂涂料31采用粘度為70~75KU的涂料。并且,在建筑原板2的表面,以10~12g/尺2的涂敷量涂敷底涂涂料31,形成底涂層3。
另外,對底涂層3吹出80~110℃的溫風大約3分鐘,使其噴氣干燥并且固化。
接著,如圖5所示,作為中涂層形成工序,在上述設計凸面21上的底涂層3的表面,通過輥涂料器涂裝,涂敷中涂涂料41。此時,中涂涂料41采用粘度為80~85KU的涂料。并且,在中涂層4的表面,以4~6g/尺2的涂敷量涂敷中涂涂料41,形成具備沿著建筑原板2的表面的凹凸紋理211的凹凸表面的中涂層4。
另外,對中涂層4吹出80~110℃的溫風大約3分鐘,使其噴氣干燥并且固化。
接著,如圖6所示,作為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在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通過輥涂料器涂裝,涂敷第一透明涂料51。此時,第一透明涂料51使用含有5質量%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且粘度為105~110KU的涂料。并且,在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以4~6g/尺2的涂敷量涂敷第一透明涂料51,形成光亮透明層5。
另外,接觸于建筑原板2的表面的輥涂料器的輥表面的橡膠硬度較高,為35~45度,且輥表面僅接觸于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
由于上述第一透明涂料51的粘度較高,為105~110,因此在光亮透明層5中,存在于第一透明涂料51中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大部分不下沉到底部,而是配置于光亮透明層5的內部。另外,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大部分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作為薄片狀光亮材52的大部分如此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的理由,可以考慮如下。即,由于第一透明涂料51為高粘度,因此,薄片狀光亮材52游離于第一透明涂料51的中間部分。并且,由于輥涂料器的輥表面的橡膠硬度較高,因此第一透明涂料51中的薄片狀光亮材52受到輥涂料器的壓力成為平行狀,從而薄片狀光亮材52的大部分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之后,如圖1所示,作為表面透明層形成工序,在包含光亮透明層5的表面的、中涂層4的表面整體(上述設計凸面21及接縫凹部22),通過噴霧器涂裝,涂敷第二透明涂料61。此時,第二透明涂料61使用粘度為20~25秒(イワタカツプNK2、25℃)的透明涂料。并且,在中涂層4的表面整體,以4~8g/尺2的涂敷量涂敷第二透明涂料61,形成表面透明層6。
然后,對光亮透明層5及表面透明層6吹出80~110℃的溫風大約3分鐘,使它們噴氣干燥并且固化。這樣,可以制造通過在建筑原板2的表面形成涂料層而構成的建筑板1。
這樣制造的建筑板1不使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大部分在光亮透明層5中下沉,并使它們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圖7是放大并示意地表示建筑板1的表面的圖。在同圖中,配置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部分,表示建筑板1的表面的凹凸紋理111的凸部112,幾乎沒有配置薄片狀光亮材52的部分,表示建筑板1的表面的凹凸紋理111的凹部113。
并且,如圖8所示,照射到建筑板1的表面的光L1,經過表面透明層6,并被光亮透明層5中的薄片狀光亮材52反射,由此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另外,照射到建筑板1的表面的光L2,即使不被光亮透明層5中的薄片狀光亮材52反射,也經過表面透明層6,被中涂層4反射,并再次經過表面透明層6,由此也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
由此,建筑板1的表面,不那么受到入射光對于其的角度的影響,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
另外,如圖8所示,通過薄片狀光亮材52不在光亮透明層5中下沉,并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有時被中涂層4反射的光L3也經過薄片狀光亮材52并從表面透明層6出射。該光L3可以反映中涂層4的色彩并成色。
由此,被薄片狀光亮材52反射的光和被中涂層4反射的光干涉,從而建筑板1可以呈現(xiàn)作為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的各種色彩。
這樣,由于可以通過薄片狀光亮材52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因此不需要使形成光亮透明層5的第一透明涂料51含有著色涂料。因此,薄片狀光亮材52并不會潛入到著色涂料下,可以進一步有效地呈現(xiàn)光亮感。
另外,呈現(xiàn)光亮感的薄片狀光亮材52,可以有效地反射從對于其接近直角的角度入射的光,但具有幾乎不能夠反射例如以10~20°左右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的缺陷。
因此,為了彌補該薄片狀光亮材52的缺點,在本例的建筑板1中,通過含有薄片狀光亮材52的光亮透明層5和表面透明層6這2層的透明層形成了透明涂膜。由此,對于薄片狀光亮材52不發(fā)揮光亮性的入射角的光,利用中涂層4及表面透明層6產生的反射,發(fā)揮反映了中涂層4的顏色的、色彩的光亮感。
另外,在現(xiàn)有的建筑板中,為了通過薄片狀光亮材使具有光亮感的色彩成色,使用了對于薄片狀光亮材呈現(xiàn)各種色彩的顏料。因此,在現(xiàn)有的建筑板中,薄片狀光亮材呈現(xiàn)出反映了顏料的色彩的色彩。
與此相對,在本例的建筑板1中,不使用顏料,而利用中涂層4的色彩,使薄片狀光亮材52對具有光亮感的色彩進行成色。即,被中涂層4反射并經過薄片狀光亮材52出射的光,可以反映中涂層4的色彩并成色。
因此,在本例的建筑板1中,不需要顏料,通過根據需要適當變更中涂層4的色彩,可以呈現(xiàn)對應于變更的中涂層4的色彩的色彩。
由此,本例的建筑板1的表面,即使從大部分的傾斜方向觀察也均可以呈現(xiàn)光亮感,且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反射的干涉色。并且,根據上述建筑板1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呈現(xiàn)這樣好的作用效果的建筑板1。
另外,光亮透明層5形成在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幾乎不形成在凹部213。因此,可以減少高價的薄片狀光亮材52的使用量。
另外,建筑板1的表面整體被表面透明層6包覆,通過該表面透明層6可以有效地抑制建筑板1的表面的劣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建筑原板,其具備具有凹凸紋理的表面;底涂層,其通過在該建筑原板的上述表面涂敷底涂涂料而構成;中涂層,其通過在該底涂層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而構成,且形成有沿著上述凹凸紋理的凹凸表面;光亮透明層,其通過在該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的第一透明涂料而構成;表面透明層,其通過在包含該光亮透明層的表面的、上述中涂層的表面整體涂敷第二透明涂料而構成,上述光亮透明層中的上述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不下沉,且配置為與上述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通過形成多個微細的凸部而形成上述建筑原板的凹凸紋理,通過在上述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微細的凸部進行涂敷而形成上述光亮透明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透明涂料的粘度為95~120KU,且通過輥涂裝上述第一透明涂料而形成上述光亮透明層。
4.一種建筑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板成形工序,其成形具備具有凹凸紋理的表面的建筑原板;底涂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建筑原板的上述表面涂敷底涂涂料,形成底涂層;中涂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底涂層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形成具備沿著上述凹凸紋理的凹凸表面的中涂層;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其在上述中涂層的凹凸表面的凸部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且粘度為95~120KU的第一透明涂料,形成光亮透明層;表面透明層形成工序,其在包含上述光亮透明層的表面的、上述中涂層的表面整體涂敷第二透明涂料,形成表面透明層,在上述光亮透明層形成工序中,通過輥涂裝上述第一透明涂料,使上述光亮透明層中的上述多個薄片狀光亮材不下沉,且配置為與上述建筑原板的面方向大致平行。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建筑板及其制造方法。建筑板(1)通過在具有凹凸紋理(211)的建筑原板(2)的表面順次形成底涂層(3)、中涂層(4)、光亮透明層(5)及表面透明層(6)而構成。中涂層(4)通過在底涂層(3)的表面涂敷中涂涂料而構成,且形成有沿著凹凸紋(211)的凹凸表面。光亮透明層(5)通過在中涂層(4)的凹凸表面的凸部(411)涂敷含有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的第一透明涂料(51)而構成。光亮透明層(5)中的多個薄片狀光亮材(52)不下沉,且配置為與建筑原板(2)的面方向大致平行。表面透明層(6)形成在包含光亮透明層(5)的表面的、中涂層(4)的表面整體。
文檔編號B32B3/30GK1891948SQ20061009420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大野省三 申請人:日吉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