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叉設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帶和第二分隔帶,第一分隔帶包括防透分隔帶槽、蓄水槽、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雨水滯留層,沿防透分隔帶槽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多根豎向穿過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和雨水滯留層的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封堵,溢流管的上端開口并位于蓄水槽內,溢流管的管壁對應雨水滯留層的位置開設有連接雨水管網的泄水孔,雨水滯留層內設置有連通溢流管內部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設有多個穿孔;第二分隔帶包括回填種植土、無口路緣石和防透層。有益效果是降低舊城改造成本,緩解城市內澇及面源污染,解決道路雨水徑流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城市規(guī)劃領域,具體是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
【背景技術】
[0002]在中國迅速城鎮(zhèn)化的背景下,大量鄉(xiāng)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張的同時,給城市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城市內澇問題日益凸顯,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成為時下城市建設主流。
[0003]道路作為城市的骨架,是影響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道路面積基本占城市總用地面積的近1/3。有效的利用道路改造對推進海綿城市低沖擊開發(fā)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道路分隔帶作為道路斷面結構的重要組成單元,具有分隔不同功能車道、美化道路景觀和夜間防眩光等重要作用。它是海綿城市生物滯留設施的重要載體,不僅可以凈化雨水,還具有一定的調蓄作用,對于緩解市政管網壓力,防治城市內澇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0004]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舊時建設的城市的道路大多由車行道(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帶和分隔帶四部分組成。道路徑流雨水根據道路豎向設計通過雨水井直接排入市政管網中,遇到暴雨來襲,瞬時雨水管網壓力過大,容易引起溢流及面源污染,導致舊城內澇、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徑流問題嚴重,而今舊城改造亦在逐漸的開展,但目前舊城改造成本高昂,城市內澇、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徑流問題解決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降低舊城改造成本,緩解城市內澇及面源污染,解決道路雨水徑流問題的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舊城改造方面的實施。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設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帶和第二分隔帶,所述第一分隔帶包括防透分隔帶槽、蓄水槽、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雨水滯留層,所述蓄水槽、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和雨水滯留層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防透分隔帶槽內,沿所述防透分隔帶槽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多根豎向穿過所述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和雨水滯留層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封堵,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開口并位于所述蓄水槽內,所述溢流管的管壁對應所述雨水滯留層的位置開設有連接雨水管網的泄水孔,所述雨水滯留層內設置有連通所述溢流管內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有多個穿孔,所述防透分隔帶槽的延伸方向兩側分別設置有開口路緣石,所述開口路緣石的頂部伸出地面,其開口連通所述蓄水槽內外;所述第二分隔帶包括回填種植土、無口路緣石和防透層,所述防透層豎向設置在所述回填種植土沿其延伸方向的兩側,所述無口路緣石設置在所述防透層的頂部,并伸出地面。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其一,由于所述第一分隔帶為海綿城市的生物滯留設施,而所述第二分隔帶為傳統道路分隔帶,利用所述開口路緣石的開口將雨水引入所述第一分隔帶內滯留去污,盡量避免雨水直接通過雨水井排入市政管網,起到錯峰減排的效果,達到緩解城市內澇及面源污染并解決道路雨水徑流問題的目的。
[0009]其二,進入所述第一分隔帶的雨水依次經過所述蓄水槽、樹皮覆蓋層、換土層、隔污透水層滯留去污后被所述雨水滯留層存儲,經所述穿孔排水管可將過量的雨水排入所述溢流管內進而經過泄水孔排入市政管網,若所述蓄水槽內的雨水水位超過所述溢流管上端的開口,則所述蓄水槽內過量的雨水經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開口進入市政管網,強化所述第一分隔帶的錯峰減排效果,緩解城市內澇及面源污染并解決道路雨水徑流問題。其中,所述蓄水槽主要為雨水提供一定的調蓄空間,同時起到初步的污物截留作用;所述樹皮覆蓋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時為微生物提供碳源,有利于水質凈化;所述換土層也就是生物滯留介質層,用于海綿城市生物滯留設施中的植物的培養(yǎng),固定培植植物根系的同時,具有一定的凈化和下滲功能;所述透水層用于透水及隔離污物,防止所述穿孔排水管堵塞。
[0010]其三,舊城改造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受周邊建成環(huán)境影響,可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區(qū)域非常有限,而利用道路翻修或埋設市政管網的機會,對道路分隔帶分段進行所述第一分隔帶的建設,第一分隔帶與第二分隔帶(即傳統道路分隔帶)共存的情況下,既可以節(jié)約海綿城市建設在舊城區(qū)實施的工程投資造價,又可以緩解雨水管網瞬時的壓力,解決道路積水問題的同時改善道路景觀環(huán)境(第一分隔帶內可種植禾本植物,第二分隔帶內可種植喬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舊城改造方面的實施。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2]進一步,所述防透分隔帶槽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確保所述防透分隔帶槽的防透性能,進而確保所述第一分隔帶與第二分隔帶分隔可靠,保護道路地基和其他市政管網設施。
[0013]進一步,所述換土層由覆植土、種植土和沙混合組成,利于海綿城市生物滯留設施中植物的生長,并提高所述換土層的凈化和下滲功能。
[0014]進一步,所述隔污透水層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提高所述透水層的透水和隔離污物性能。
[0015]進一步,所述雨水滯留層為礫石粒徑大于所述排水管的穿孔孔徑的礫石層,避免穿孔排水管堵塞的同時提尚所述滯留層存儲和收集雨水的性能。
[0016]進一步,所述防透層由防滲膜制成,提高所述防透層保護道路路基和路面結構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俯視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分隔帶的側視剖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分隔帶的側視剖視圖;
[0020]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無口路緣石,2、第二分隔帶,3、防透分隔帶槽,4、開口路緣石,5、第一分隔帶,6、溢流管,7、蓄水槽,8、樹皮覆蓋層,9、換土層,10、隔污透水層,11、雨水滯留層,12、泄水孔, 13、排水管,14、防透層,15、回填種植土。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3]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設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帶5和第二分隔帶2,第一分隔帶5包括防透分隔帶槽3、蓄水槽7、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雨水滯留層11,蓄水槽7、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和雨水滯留層11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防透分隔帶槽3內,沿防透分隔帶槽3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多根豎向穿過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和雨水滯留層11的溢流管6,溢流管6的下端封堵,溢流管6的上端開口并位于蓄水槽7內,溢流管6的管壁對應雨水滯留層11的位置開設有連接雨水管網的泄水孔12,雨水滯留層11內設置有連通溢流管6內部的排水管13,排水管13上設有多個穿孔,防透分隔帶槽3的延伸方向兩側分別設置有開口路緣石4,開口路緣石4的頂部伸出地面,其開口連通蓄水槽7內外;第二分隔帶2包括回填種植土 15、無口路緣石I和防透層14,防透層14豎向設置在回填種植土 15沿其延伸方向的兩側,無口路緣石I設置在防透層14的頂部,并伸出地面。
[0024]本實施例中,防透分隔帶槽3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確保防透分隔帶槽3的防透性能,換土層9由5 %的覆植土、45 %的種植土和50 %的沙混合組成,隔污透水層10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雨水滯留層11為礫石粒徑大于排水管13的穿孔孔徑的礫石層,防透層14由防滲膜制成。
[0025]工作原理:經開口緣石的開口進入第一分隔帶5的雨水依次經過蓄水槽7、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滯留去污后被雨水滯留層11存儲,經排水管13可將過量的雨水排入溢流管6內進而經過泄水孔12排入市政管網,若蓄水槽7內的雨水水位超過溢流管6上端的開口,則蓄水槽內7過量的雨水經溢流管6的上端開口進入市政管網,為市政管網錯峰減排,緩解城市內澇及面源污染并解決道路雨水徑流問題。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設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帶(5)和第二分隔帶(2),所述第一分隔帶(5)包括防透分隔帶槽(3)、蓄水槽(7)、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雨水滯留層(11),所述蓄水槽(7)、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和雨水滯留層(11)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防透分隔帶槽(3)內,沿所述防透分隔帶槽(3)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多根豎向穿過所述樹皮覆蓋層(8)、換土層(9)、隔污透水層(10)和雨水滯留層(11)的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的下端封堵,所述溢流管(6)的上端開口并位于所述蓄水槽(7)內,所述溢流管(6)的管壁對應所述雨水滯留層(11)的位置開設有連接雨水管網的泄水孔(12),所述雨水滯留層(11)內設置有連通所述溢流管(6)內部的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上設有多個穿孔,所述防透分隔帶槽(3)的延伸方向兩側分別設置有開口路緣石(4),所述開口路緣石(4)的頂部伸出地面,其開口連通所述蓄水槽(7)內外;所述第二分隔帶(2)包括回填種植土(15)、無口路緣石(I)和防透層(14),所述防透層(14)豎向設置在所述回填種植土(15)沿其延伸方向的兩側,所述無口路緣石(I)設置在所述防透層(14)的頂部,并伸出地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透分隔帶槽(3)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污透水層(10)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滯留層(11)為礫石粒徑大于所述排水管(13)的穿孔孔徑的礫石層。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舊城區(qū)道路分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透層(14)由防滲膜制成。
【文檔編號】E01C1/00GK205529730SQ201620098822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
【發(fā)明人】凌犀, 劉洋, 袁強, 羅鴿, 吳婷婷
【申請人】洛陽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