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彈子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特別涉及一種彈子鎖。
現(xiàn)有的彈子鎖的結構大致相同,即鎖體鎖芯的彈子孔中都裝有圓柱形彈子,鑰匙上有對應不同長度彈子的牙花,開鎖的方式也大致相同,即通過鑰匙牙花的高低不同來上下移動相應的彈子,使每個鎖芯彈子的高度都處在鎖體與鎖芯的分界面處,轉動鎖芯,達到開鎖目的?,F(xiàn)有的彈子鎖的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在受到沿彈子軸向的沖力時,容易出現(xiàn)空隙。在對鎖芯施加一扭力的同時,再對其施加沿彈子軸線朝鎖體方向的沖力的條件下,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便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此時彈子鎖極易被異物開啟,另外,用萬能鑰匙撥動彈子的同時又對鎖芯施加換向扭力,在這種情況下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徑向及軸向的相對位移會同時或交替發(fā)生,而上述位移是可感知到的,是可測的,現(xiàn)有的彈子鎖普遍存在著可測性的缺點,故安全性較差。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彈子鎖,其主要目的在于該彈子鎖在鎖定狀態(tài)下,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連為一體,從而防止在因受外力作用,鎖體彈子與彈芯彈子之間出現(xiàn)分離時,彈子鎖被異物開啟。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防止在用萬能鑰匙撥動彈子時,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的相對軸向及徑向位移的現(xiàn)象,同時或交替出現(xiàn),排除彈子鎖的可測性,提高其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提供一種彈子鎖,所述彈子鎖包括鎖體、鎖芯、彈子彈簧、鎖體彈子孔、鎖芯彈子孔、鎖體彈子、鎖芯彈子及鑰匙,其特征在于鎖芯彈子在與鎖體彈子相鄰的一端沿徑向有一T形槽,鎖體彈子在于鎖芯彈子相鄰的一端,具有一與所述T形槽松動配合的T形凸緣,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在鎖體彈子孔與鎖芯彈子孔處于同心狀態(tài)下連為一體,并可在鎖體彈子孔及鎖芯彈子孔中滑動,所述鎖芯彈子具有一自其外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凸部,鎖芯彈子孔內壁具有一平行于鎖芯彈子孔中心線的凹槽,所述凸部被保持在所述凹槽內,所述凸部與所述凹槽滑動配合,鎖芯外緣上對應每一個鎖芯彈子孔分別開有沿周的環(huán)形凹槽,該環(huán)形凹槽與所述鎖體彈子T形凸緣滑動配合。
在第二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該彈子鎖的鎖體彈子及鎖芯彈子分別具有直徑相同的鎖體彈子里孔及鎖芯彈子里孔,所述鎖體彈子里孔)及鎖芯彈子里孔內,分別裝有鎖體彈子芯及鎖芯彈子芯,鎖體彈子芯朝向鎖體一端,頂有一彈子芯彈簧,該彈子芯彈簧的另一端作用于鎖體上,所述鎖體彈子芯及鎖芯彈子芯與所述鎖體彈子里孔及鎖芯彈子里孔滑動配合,所述鑰匙上具有分別對應于鎖芯彈子及鎖芯彈子芯的牙花。
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在鎖定狀態(tài)下,由于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以卡式連接方式連為一體,所以,如遇到外來沖擊力時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不會分離,只能聯(lián)動,從而能有效地防止采用對鎖芯施加扭力,對彈子施加沖擊力的手段開啟彈子鎖;由于鎖體彈子及鎖芯彈子中安裝了鎖體彈子芯及鎖芯彈子芯,在鎖定狀態(tài)下,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軸向及徑向都不會發(fā)生相對位移,從而消除了彈子鎖的可測性,提高了彈子鎖的安全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具體描述,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鎖芯的結構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一個實施例中鎖芯彈子的結構主視圖;圖4是圖3的K向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一個實施例中鎖體彈子的結構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二個實施例中鎖體彈子的結構主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第二個實施例中鎖芯彈子的結構主視圖;圖9是圖8的B向視圖。
在
圖1中,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包括鎖體1、鎖芯2、彈子彈簧3、鎖體彈子孔4、鎖芯彈子孔5、鎖體彈子6、鎖芯彈子7及鑰匙8,如圖3所示,鎖芯彈子7與鎖體彈子6相鄰的一端沿徑向開有一T形槽10,看圖5,鎖體彈子6在與鎖芯彈子7相鄰的一端具有一與所述T形槽10松動配合的T形凸緣11,圖3、4示出了鎖芯彈子7具有一個自其外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凸部16,圖2示出鎖芯2外緣上對應每一個鎖芯彈子孔5分別開有沿周向的環(huán)形凹槽13,該環(huán)形凹槽13與鎖體彈子6T形凸緣11滑動配合,
圖1、2示出鎖芯彈子孔5內壁開有一平行于鎖芯彈子孔5中心線的凹槽12,該凹槽12與鎖芯彈子7外緣上的凸部16滑動配合,在
圖1中,所述凹槽12與所述凸部16共同構成了鎖芯彈子定向裝置,該裝置使鎖芯彈子7在沿軸向作往復運動時,不會發(fā)生自身轉動,以保證所述T形槽10與鎖芯2外緣上的環(huán)形凹槽13,在該彈子鎖開啟狀態(tài)下相互慣通,并使鎖體彈子6T形凸緣11從鎖芯彈子7T形槽10中滑出,順利地進入鎖芯2環(huán)形凹槽13,
圖1同時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兩種不同狀態(tài),即示出鑰匙8部分的開啟狀及來示出鑰匙8部分的鎖定狀態(tài),先看鎖定狀態(tài),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由相鄰端的T形凸緣11及T形槽10以卡式連接方式連成一體,在彈子彈簧3的彈簧力作用下,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的分界面14嵌入鎖芯彈子孔5,此時鎖體1與鎖芯2不能相對轉動,彈子鎖被鎖定;再看開啟狀態(tài),將鑰匙8插入鎖芯2,鑰匙8上對應于鎖芯彈子7的牙花9將鎖芯彈子7與鎖體彈子6的分界面14頂?shù)芥i體1與鎖芯2的分界面15處,與此同時,鎖芯彈子7T形槽10與鎖芯2環(huán)形槽13相慣通,這時扭動鑰匙8,鎖體彈子6T形凸緣11便從鎖芯彈子7T形槽10中滑出進入鎖芯2環(huán)形槽13,彈子鎖被開啟。
圖6至圖9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在圖7至圖9中示出該彈子鎖的鎖體彈子6及鎖芯彈子7分別具有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子里孔19,圖6示出在所述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了里孔19內分別裝有鎖體彈子芯20及鎖芯彈子芯21,該鎖體彈子芯20及鎖芯彈子芯21與所述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子里孔19滑動配合;鑰匙8上具有分別對應于鎖芯彈子7及鎖芯彈子芯21的牙花9及牙花17,所述鎖體彈子芯20朝向鎖體的一端頂有彈子芯彈簧22,該彈子芯彈簧22的另一端作用于鎖體1上,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子鎖的第二個實施例彈子鎖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即示出鑰匙8部分的鎖定狀態(tài)及未示出鑰匙8部分的開啟狀態(tài)。先看鎖定狀態(tài),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由相鄰端的T開凸緣11及T形槽10以及卡式連接方式連成一體,在彈子彈簧3的彈簧力作用下,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的分界面14嵌入鎖芯彈子孔5,與此同時,鎖體彈子芯20在彈子芯彈簧22的作用下,封閉了鎖體彈子6T形凸緣11與鎖芯彈子7T形槽10的分界面23,此時鎖體彈子6及鎖芯彈子7在鎖體彈子孔4及鎖芯彈子孔5中既不能有軸向相對運動,也不能有徑向相對位移,鎖體1與鎖芯2亦不能相對轉動,該彈子鎖被鎖定;再看開啟狀態(tài),當將鑰匙8插入鎖芯2時該鑰匙8上的牙花9及牙花23分別將對應的鎖芯彈子7及鎖芯彈子芯21頂起,鎖芯彈子7被頂?shù)芥i體1與鎖芯2的分界面15處,同時鎖芯彈子芯21被頂?shù)芥i體彈子6T形凸緣11與鎖芯彈子7T形槽10的分界面23處,此時通過鑰匙8轉動鎖芯2,該彈子鎖被開啟。
權利要求1.一種彈子鎖包括鎖體(1)、鎖芯(2)、彈子彈簧(3)、鎖體彈子孔(4)、鎖芯彈子孔(5)、鎖體彈子(6)、鎖芯彈子(7)及鑰匙(8),其特征在于;鎖芯彈子(7)在與所述鎖體彈子(6)相鄰的一端沿徑向有一T形槽(10),鎖體彈子(6)在與鎖芯彈子(7)相鄰的一端具有一與所述T形槽(10)松動配合的T形凸緣(11),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在鎖體彈子孔(4)與鎖芯彈子孔(5)處于同心狀態(tài)下連為一體,并可在鎖體彈子孔(4)及鎖芯彈子孔(5)中滑動,所述鎖芯彈子(7)具有一自其外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凸部(16),所述鎖芯彈子孔(5)內壁具有一平行于該鎖芯彈子孔(5)中心線的凹槽(12),所述凸部(16)被保持在所述凹槽(12)內,所述凸部(16)與所述凹槽(12)滑動配合,鎖芯(1)外緣上對應每一個鎖芯彈子孔(5)分別開有沿周向的環(huán)形凹槽(13),該環(huán)形凹槽(13)與所述鎖體彈子(6)T形凸緣(11)滑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彈子鎖,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體彈子(6)及鎖芯彈子(7)分別具有直徑相同的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子里孔(19),所述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子里孔(19)內分別裝有鎖體彈子芯(20)及鎖芯彈子芯(21),鎖體彈子芯(20)朝向鎖體(1)一端頂有一彈子芯彈簧(22),該彈子芯彈簧(22)的另一端作用于鎖體(1)上,所述鎖體彈子芯(20)及鎖芯彈子芯(21)與所述鎖體彈子里孔(18)及鎖芯彈子里孔(19)滑動配合,所述鑰匙(8)上具有分別對應于鎖芯彈子(6)及鎖芯彈子芯(21)的牙花(9)及牙花(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彈子鎖,該彈子鎖的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之間通過T形凸緣11及T形槽10連接為一體,鎖芯外緣有環(huán)形凹槽13,該彈子鎖能有效地防止在外加沖擊力時鎖體彈子6與鎖芯彈子7之間出現(xiàn)分離;在鎖體彈子6及鎖芯彈子7中分別裝入鎖體彈子芯20及鎖芯彈子芯21更加有效地避免了通常彈子鎖的鎖體彈子與鎖芯彈子之間在外加來扭力加沖力的作用下的相對軸向位移及徑向位移現(xiàn)象同時或交替發(fā)生,消除了彈子鎖的可測性,提高了彈子鎖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E05B27/08GK2428542SQ0020061
公開日2001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李明 申請人: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