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建筑結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式。
【背景技術】
[0002]在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框架節(jié)點處,主要采用鋼筋貫通式,穿心鋼牛腿、外加強環(huán)式、環(huán)梁式幾種連接方式。但上述幾種連接方式,都各有缺點。鋼筋貫通式需要在管柱上開孔,現場穿過鋼筋,管內有了上、下兩層雙向鋼筋后,也將影響管內混凝土的澆筑。穿心鋼牛腿式和外加強環(huán)式都需要現場把梁中的鋼筋焊在牛腿的環(huán)板上,受現場操作條件和操作工人水平的影響,焊接質量難以保證,且人工費高昂。環(huán)梁式制作簡單且無現場焊接,但是占用較大空間,且環(huán)梁出現嚴重裂縫或局部破壞時,抗剪環(huán)筋的承載力將大幅度下降。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為了解決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筋混凝土梁連接節(jié)點處焊接工作量大、施工操作難度大、占用空間大而提出一種采用與柱鋼管焊接的連接構件與梁縱向鋼筋搭接的連接方法。
[0004]為實現本發(fā)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包括上翼緣板、下翼緣板、豎板、若干根縱筋、若干個套筒和圓鋼管。
[0005]所述上翼緣板與圓鋼管連接。所述上翼緣板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的側面。所述下翼緣板與圓鋼管連接。所述下翼緣板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的側面。
[0006]所述豎板的上端與上翼緣板的下板面連接。所述豎板的下端與下翼緣板的上板面連接。所述豎板的板面與水平面垂直。所述豎板的一條側邊與圓鋼管的側面連接。
[0007]若干個所述套筒為中空的圓柱體。若干個所述套筒分為I組、II組、III組和IV組。I組的套筒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的上板面。所述I組的套筒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的上板面接觸。II組的套筒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的下板面。所述II組的套筒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的下板面接觸。III組的套筒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的上板面。所述III組的套筒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的上板面接觸。IV組的套筒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的下板面。所述IV組的套筒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的下板面接觸。
[0008]若干根所述縱筋位于上翼緣板和下翼緣板的上下板面。若干根所述縱筋的一端分別延伸到若干個套筒中。
[0009]進一步,所述上翼緣板和下翼緣板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重合。
[0010]進一步,所述上翼緣板和下翼緣板的中間沿長度方向上均按一定間距設置圓孔。
[0011]進一步,所述上翼緣板的上板面和下翼緣板的下板面設置有若干外側栓釘;所述上翼緣板的下板面和下翼緣板的上板面設置有若干內側栓釘。
[0012]進一步,所述上翼緣板的上下板面分布的縱筋的數量根據鋼梁結構的大小做相應的變化;所述下翼緣板的上下板面分布的縱筋的數量根據鋼梁結構的大小做相應的變化。
[0013]進一步,若干根所述縱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或RRB400強度等級的鋼筋。
[0014]本發(fā)明提出的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具有下列優(yōu)點:
[0015]1、上、下翼緣板、豎板與管壁相互之間焊接連接均在工廠內完成,施工階段無焊接工作,施工快捷方便。
[0016]2、由于縱筋末端插入套筒,搭接段長度減小,上下翼緣板的長度得以減短方便運輸和節(jié)省鋼材。
[0017]3、由于豎板窄,梁端拉筋設置方便,不受豎板影響。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的示意圖。
[0019]圖中:上翼緣板1、下翼緣板2、豎板3、若干根縱筋4、外側栓釘5、內側栓釘6、若干個套筒7 (套筒I組、II組、III組和IV組)、圓孔8、圓鋼管9。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發(fā)明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0021 ] 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包括上翼緣板1、下翼緣板2、豎板3、若干根縱筋4、若干個套筒7和圓鋼管9。
[0022]所述上翼緣板I與圓鋼管9連接。所述上翼緣板I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I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9的側面。所述下翼緣板2與圓鋼管9連接。所述下翼緣板2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I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9的側面。所述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重合。
[0023]所述豎板3的上端與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連接。所述豎板3的下端與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連接。所述豎板3的板面與水平面垂直。所述豎板3的一條側邊與圓鋼管9的側面連接。所述豎板3僅起連接作用。選用的豎板3寬度較窄,以便使梁端拉筋不受阻礙。所述圓鋼管9、上翼緣板1、下翼緣板2和豎板3之間的相互連接均采用焊接的方式。
[0024]若干個所述套筒7為中空的圓柱體。若干個所述套筒7分為I組、II組、III組和IV組。每組的套筒數量相同。本實施例中,每組套筒7的數量為4個,可根據鋼筋的根數相應地調整套筒的數量。I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I的上板面。所述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I的上板面接觸。II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所述I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接觸。III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所述II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接觸。IV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2的下板面。所述IV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2的下板面接觸。
[0025]若干根所述縱筋4位于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上、下板面。若干根所述縱筋4的一端分別延伸到若干個套筒7中,可減小縱筋4的搭接長度。所述上翼緣板I的上下板面分布的若干縱筋7和若干套筒8的數量相同且位置關于上翼緣板對稱。所述下翼緣板2的上下板面分布的若干縱筋4和若干套筒8的數量相同且位置關于下翼緣板對稱。
[0026]實際施工方法如下: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板面均按一定間距開設圓孔8,且在上下板面按一定間距交錯布置外側栓釘5和內側栓釘6。在工廠中將圓鋼管9、上翼緣板
1、下翼緣板2和豎板3相互之間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然后在圓鋼管9上嵌入若干個套筒8,之后運至施工地點。若干根縱筋4下料、就位,將其末端插入套筒7中,然后綁扎好箍筋,澆筑混凝土,形成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結構。
【主權項】
1.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緣板(I)、下翼緣板(2)、豎板(3)、若干根縱筋(4)、若干個套筒(7)和圓鋼管(9); 所述上翼緣板(I)與圓鋼管(9)連接;所述上翼緣板(I)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I)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9)的側面;所述下翼緣板(2)與圓鋼管(9)連接;所述下翼緣板(2)的板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上翼緣板(I)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圓鋼管(9)的側面; 所述豎板(3)的上端與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連接;所述豎板(3)的下端與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連接;所述豎板(3)的板面與水平面垂直;所述豎板(3)的一條側邊與圓鋼管(9)的側面連接; 若干個所述套筒(7)為中空的圓柱體;若干個所述套筒(7)分為I組、II組、III組和IV組;I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I)的上板面;所述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⑴的上板面接觸;II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所述I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接觸;111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所述III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接觸;IV組的套筒(7)的一端垂直嵌入圓鋼管(9)的側面,未嵌入部分位于下翼緣板(2)的下板面;所述IV組的套筒(7)的側面均與下翼緣板(2)的下板面接觸; 若干根所述縱筋(4)位于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上下板面;若干根所述縱筋(4)的一端分別延伸到若干個套筒(7)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緣板(I)和下翼緣板(2)的中間沿長度方向上均按一定間距設置圓孔(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緣板(I)的上板面和下翼緣板(2)的下板面設置有若干外側栓釘(5); 所述上翼緣板(I)的下板面和下翼緣板(2)的上板面設置有若干內側栓釘(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緣板(I)的上下板面分布的縱筋(4)的數量根據鋼梁結構的大小做相應的變化; 所述下翼緣板(2)的上下板面分布的縱筋(4)的數量根據鋼梁結構的大小做相應的變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縱筋(4)采用HPB235、HRB335、HRB400或RRB400強度等級的鋼筋。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建筑結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管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節(jié)點連接方法。本發(fā)明的目的為了解決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筋混凝土梁連接節(jié)點處焊接工作量大、施工操作難度大而提出的一種新型連接方法。它包括由上翼緣板、下翼緣板、豎板、若干根縱筋、若干個套筒、圓鋼管。其優(yōu)點在于:豎板窄,梁端拉筋布置不受豎板影響。由于鋼筋末端設置套筒,搭接段長度減小,上下翼緣板的長度得以減短方便運輸和節(jié)省鋼材。上、下翼緣板、豎板與柱型鋼翼緣相互之間連接均在工廠內完成,施工階段無焊接工作,施工快捷方便。
【IPC分類】E04B1-58
【公開號】CN10486327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88472
【發(fā)明人】余瑜, 劉界鵬, 谷軍
【申請人】重慶大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