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縱肋的施工用組合式內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土木工程施工中供生產格子板結構用的組合式內模。
背景技術:
格子板結構廣泛應用于目前的土木及建筑工程領域中。例如制造業(yè)的廠房,特別是例如晶圓廠的高科技制造業(yè)廠房,均使用格子板做為安裝機具設備的主要結構。
一般格子板制造方式,可分現(xiàn)場澆灌及預鑄場預鑄兩種。然而不論是現(xiàn)場澆灌或預鑄,均需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內模,再灌注漿料于內模之間,以形成格子板。內模內部的空間即為中空的部分。
因于格子板成形后會因側向壓力而與內模緊密連接,不易脫模,故傳統(tǒng)上在格子板成形后,保留內模于格子板上,亦即不將格子板與內模脫模。因此每一單位的格子板即需使用一定數(shù)量且無法重復使用的內模,增加模具成本。
若在設計上需要必需將格子板與內模脫模時,傳統(tǒng)上采破壞性的脫模方式。亦即于對內模進行結構性破壞后,再將內模從格子板中取出。因破壞后的內模無法重復使用,此一脫模施工方式的成本與不脫模的施工方式近似。
此外,在上述習知施工方式中,每一格子板均需使用新內模來制造。當內模的生產品質不穩(wěn)定時,格子板的生產品質容易同時受到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供生產格子板結構之用。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提高脫模作業(yè)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提高生產的模具可重復使用性。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再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使模具具抵抗?jié){料壓力的能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的技術方案包含數(shù)個模體、具形變能力的套模、底座及頂蓋。數(shù)個模體環(huán)繞排列以形成內部空間。具形變能力的套模套合于數(shù)個模體之組合模體外側。底座及頂蓋均位于內部空間內。底座位于內部空間的下半部;頂蓋則位于內部空間的上半部,并與每一模體抵接。
每一模體的內側具有至少一縱肋及至少一橫肋??v肋由上而下向內部空間傾斜。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在組裝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時,先將數(shù)個模體置入套模內,并環(huán)繞排列形成內部空間。此時由內部空間頂端得開口處置入底座。當由上而下將底座沿傾斜的縱肋推至內部空間的底部時,模體及套模即相應向外擴張,同時使模體與套模的連接更為緊密。此時再將頂蓋置入內部空間的頂端,并與每一模體抵接。底座與頂蓋共同支撐模體抵抗套模及漿料向內部擠壓的壓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縱肋的施工用組合式內模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提高脫模作業(yè)的效率,并且能夠提高生產的模具可重復使用性,還能夠使模具具抵抗?jié){料壓力的能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實施例與底模組合示意圖;圖2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b是圖2a所示實施例的半組合示意圖;圖3是圖2a所示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圖4a是圖3所示實施例的剖面圖;圖4b是圖3所示實施例的另一角度剖面圖;圖4c是類似圖4a且頂蓋一部分露出于內部空間的剖視圖;以及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組合式內模100模體101第一模體102第二模體 103第三模體110內部空間130縱肋 131邊肋150橫肋151頂肋 153底肋200套模
300底座 400頂蓋 500底模520側模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較佳實施例而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合式內模供使用于生產格子板結構之用。此外,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可依實際施工需要,應用于預鑄結構生產工法或是現(xiàn)場灌漿的結構生產工法。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組合式內模10設置于底模500上。側模520設于內模10的外側。進行灌漿程序時于內模10外充填漿料以形成結構體,例如格子板。
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包含數(shù)個模體100、具形變能力的套模200、底座300及頂蓋400。數(shù)個模體100環(huán)繞排列以形成內部空間110。在如圖2b所示的實施例中,數(shù)個模體100環(huán)繞排列形成圓柱體。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數(shù)個模體100可環(huán)繞排列形成方柱體、椎體。此外,在如圖2b所示的實施例中,相鄰模體100的側邊并非緊密相接,而是有間隙存在。模體100較佳以硬塑料制成,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模體100也可由金屬、木料或其它材質制成。
具形變能力的套模200套合于數(shù)個模體100之組合模體外側。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套模200由塑料所制成。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套模200也可由其它具延展性且可防止?jié){料滲過的材料所制成。如圖2a及圖2b所示,套模200的內周長約略等于數(shù)個模體100所形成組合模體剖面的外周長。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套模200的內周長可略小于數(shù)個模體100所形成組合模體剖面的外周長,以提高套模200與組合模體的密合度?;蛘咛啄?00的內周長可略大于數(shù)個模體100所形成組合模體剖面的外周長,以減低套模200與組合模體套合時的難度。
如圖3所示,底座300及頂蓋400均位于內部空間110內。底座位于內部空間110的下半部;頂蓋400則位于內部空間110的上半部,并與每一模體100抵接。如圖4a所示的實施例,底座300連接每一模體100的底端,頂蓋400則連接每一模體100的頂端。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底座300可設置于內部空間110接近模體100底端處。頂蓋400可設置于內部空間110接近模體100頂端處。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頂蓋400也可僅有一部分位于內部空間110內,其余部分露出于內部空間110外,如圖4c所示。
如圖4a所示,底座300可分離地連結底模500。較佳為以螺栓鎖固底座300于底模500之上。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也可以卡合、釘合及其它不同方式可分離地連結底座300及底模500。
請參閱圖2a,每一模體100的內側具有至少一縱肋130及至少一橫肋150??v肋130及橫肋150具有增加模體100剛性的作用。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模體100可僅具有縱肋130而無橫肋150。在較佳實施例中,縱肋130及橫肋150以釘合方式固定于模體100的內側。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縱肋130及橫肋150亦可以膠合或其它連接方式固定于模體100的內側,或與模體100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同步制成。
如圖4a所示,縱肋130由上而下向內部空間110傾斜??v肋130的傾斜斜率較佳為一個固定值,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此斜率也可漸次改變。此外,如圖4a及圖4b所示,底座300的側緣與每一模體100上的縱肋130抵接。
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在組裝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時,先將數(shù)個模體100置入套模200內,并環(huán)繞排列形成內部空間110。此時由內部空間110頂端得開口處置入底座300。當由上而下將底座沿傾斜的縱肋130推至內部空間110的底部時,模體100及套模200即相應向外擴張,同時使模體100與套模200的連接更為緊密。此時再將頂蓋400置入內部空間110的頂端,并與每一模體100抵接。底座300與頂蓋400共同支撐模體100抵抗套模200及漿料向內部擠壓的壓力。
如圖2a所示,模體100內側具有三條縱肋130,其中靠近模體側邊的縱肋130即為邊肋131。在如圖2a所示的實施例中,邊肋131與模體100側邊有一個間隔,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邊肋131可直接自模體100側邊向內部空間110延伸而出。
此外,在如圖2a及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模體100內側具有三條橫肋150,其中靠近模體頂端的橫肋150即為頂肋151。在此實施例中,頂肋151與模體100頂端有一個間隔,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頂肋151可直接自模體100頂端向內部空間110延伸而出。頂蓋400可分離地連接頂肋151的上表面。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也包含單純地將頂蓋400擱置于頂肋的上表面上。
同樣在如圖2a及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模體100內側具有三條橫肋150,其中自模體底端向內部空間110延伸而出得橫肋150即為底肋153。底座300可分離地連接底肋153的上表面。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底肋153夾合于底座300與底模500之間。借由底座300與底模500鎖固的力量,固定底肋153及模體100于底模500上。
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用以強調每一模體100并非完全同一尺寸及規(guī)格,而是可以包含不同尺寸的第一模體101、第二模體102及第三模體103。此外,模體100的數(shù)量亦不限制為三個。在不同實施例中,可采用兩個乃至多個模體100共同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內模。
本實用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相反地,包含于申請專利范圍的精神及范圍的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縱肋的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供設置于一個底模上,并于該內模外充填漿料以形成一個結構體,其特征在于,該內模包含數(shù)個模體,環(huán)繞排列并形成一個內部空間,每一個模體的內側具有至少一個縱肋及至少一個橫肋,其中該縱肋由上而下向該內部空間傾斜;具形變能力的套模,該套模套合于該數(shù)個模體外側;底座,位于該內部空間的下半部,并與每一個模體的縱肋抵接;以及頂蓋,該頂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該內部空間的上半部,并與每一模體抵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該底座連接該每一個模體的一個底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該頂蓋連接該每一個模體的一個頂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該至少一個縱肋包含一個邊肋,該邊肋自靠近該模體一側邊的位置向該內部空間延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每一個模體的內側具有至少一個橫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模,其中該至少一個橫肋包含一個底肋,該底肋自該模體的一個底端向該內部空間延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模,其中該底座可分離地連接該底肋的一個上表面。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模,其中該至少一個橫肋包含一個頂肋,該頂肋自靠近該模體一個頂端的位置向該內部空間延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模,其中該頂蓋可分離地連接該頂肋的一個上表面。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相鄰該數(shù)個模體的一個側邊間具有一個間隙。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該底座可分離地連結該底模。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式內模包含數(shù)個模體、具形變能力的套模、底座及頂蓋。數(shù)個模體為環(huán)繞排列以形成內部空間。具形變能力的套模套合于數(shù)個模體之組合模體外側。底座及頂蓋均位于內部空間內。底座位于內部空間的下半部;頂蓋則位于內部空間的上半部,并與每一個模體抵接。每一個模體的內側具有至少一個縱肋及至少一個橫肋??v肋由上而下向內部空間傾斜。
文檔編號B28B7/22GK2837440SQ20052011362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尹衍樑, 張坤隆 申請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