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綜桿控制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綜桿控制機構(gòu)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它提供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包括至少一個細長的綜桿,該綜桿可以在其長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往復運動限定位置之間運動;一個綜桿驅(qū)動裝置,該裝置沿著平行于所述綜桿的縱軸的一條路徑,往復的不停運動;綜桿為了能停在第一經(jīng)紗口位置,偏向往復運動的第一限定位置;綜桿和其驅(qū)動裝置包括一個相互配合動作的鎖住裝置,該裝置在驅(qū)動裝置相對于綜桿沿著所述路徑的一個方向向著往復運動第二限定位置運動時接合,而當驅(qū)動裝置相對于綜桿沿所述路徑向著往復運動第一限定位置的方向運動時自動脫離接合;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其位于緊挨著所述往復運動第一限定位置,以便使所述的相互配合的驅(qū)動鎖住裝置進行鎖住和脫離動作,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沿著所述的路徑不停的往復運動從而將綜桿從往復運動第一限定位置移動到一個中間限定位置,該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限定位置之間;一個可選擇操作的固定的鎖住裝置,其在所述的綜桿上進行操作能夠可選擇的將綜桿保持在所述的中間位置,以便當綜桿保持在所述的中間位置時所述的相互配合的運動鎖住裝置能接合,從而使得所述的綜桿由所述驅(qū)動裝置驅(qū)動從所述中間位置向所述往復運動的第二限定位置運動。
本發(fā)明的各個方向?qū)⒄崭綀D在下文作描述,其中
圖1為一示意側(cè)視圖,圖中說明本發(fā)明一個機構(gòu)的主要的運行原理;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一個更為詳細的側(cè)視圖;圖2a為一個第一實施例里的改變了的保持裝置的局部放大的側(cè)視示意圖;圖3是一個局部透視簡圖,它所示的是圖2所示機構(gòu)的下部;圖4a、b和c為示意圖,所示的是圖3所示各零件的相對運動,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一個更為詳細的局部側(cè)視圖;圖6是與圖5相類似的一個視圖,所示的是綜桿的選擇;圖7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更為詳細的側(cè)視圖;圖8a,8b是一示意圖,所示的圖7中零件的運動;
圖9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一個更詳細的側(cè)視圖;圖10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一個更詳細的側(cè)視圖;圖11是第六實施例的一個側(cè)視圖;圖12a到12c是一個局部放大的側(cè)視圖,所示的是圖11中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機構(gòu)的局部,它展示了不同的運行位置;圖13是一個類似于圖12的放大的側(cè)視圖,所示的是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圖14a,b和c為放大的側(cè)視圖,所示的是本發(fā)明第八個實施例的機構(gòu)的局部,展示了不同的運行位置;圖15是所述保持裝置和綜桿鎖住裝置的相對位置的示意圖;圖16是一個本發(fā)明綜桿局部的側(cè)視圖。
首先參照圖1,其所示的是一個示意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10,該機構(gòu)包括多個細長的綜桿或鉤11(在圖1中僅僅示出了一個),每一個綜桿或鉤可以在往復運動的較低位置HLL和較高位置HUL之間作縱向運動。每一個綜桿11借助于一根通絲14在其底端與一個綜眼12相連。綜眼12又依次借助于線16和彈簧17與機構(gòu)的架15相連。
綜桿11包括一個阻擋結(jié)構(gòu)20,其與一往復運動的輔助驅(qū)動機構(gòu)50接合。
輔助驅(qū)動機構(gòu)50在一較低限制位置SLL和一較高限制位置SUL之間往復運動。
輔助驅(qū)動裝置50的往復運動使得綜桿11在其較低限制位置HLL和中間位置IP之間往復運動。
最好較低的限定位置HLL被選擇成綜眼12位置相對應于較低的梭口位置。
基本的驅(qū)動裝置30用來將綜桿11從其中間限制位IP向其上限制位置HUL移動,其后又將綜桿11從其上限制位置HUL,向其下限制位HLL移動。
綜桿驅(qū)動裝置30最好包括一對刀31,32,該對刀沿著一根平行于綜桿11的縱軸的直線往復運動,該對刀31,32位于綜桿11的兩側(cè),并且在一上限制位KUL和一下限制位KLL之間往復運動;刀31,32往復運動的相位相差180°。一般常規(guī),每一個刀31,32為細長的,并且沿著一排綜桿11延伸,便于單獨移動該排綜桿中的每一個綜桿。在特殊情況下,會設置多排緊挨著的綜桿和與其相連的刀。
刀31,32每一個上都設有鎖住裝置34,該裝置34與綜桿1上的鎖住裝置35相互配合動作。
由此,當綜桿被固定握持時在刀31,32往復運動時,相互配合動作的鎖住裝置34,35沿著綜桿11的縱向相互相對運動。相互配合的鎖住裝置34,35被這樣設置即當鎖住裝置34向著上限制位HUL相對于綜桿11運動時,他們便與鎖住裝置35相接合,從而使得綜桿11由刀31或32所支承持,刀31或32上安裝著被接合的鎖住裝置34。
相互配合的鎖住裝置34,35也被這樣安置即當鎖住裝置34向著下限制位HLL相對于綜桿運動時,鎖住裝置34會自動地也鎖住裝置35脫離接合(如果相互配合的鎖住裝置34,35是接合著的)或者通過鎖住裝置35而不與其接合。
鎖住裝置34,35也如此設置即當在一個刀上設置的鎖住裝置34與鎖住裝置35相接合時,則位于另一個刀上的鎖住裝置34是不會與鎖住裝置35相接合的。這種結(jié)構(gòu)能夠在綜桿11被一個向KLL位置移動的刀降下時不會與另外一個向著其KUL位置上升的刀相接合,因而兩個刀相互通過對方。
一個與驅(qū)動裝置50相連接的鎖住連接控制裝置40設置在刀31,32的往復運動的路徑上的較下部位與下限制位KLL緊鄰著。
鎖住接合控制裝置40用來在綜11被保持在其中間位IP時,控制每一個刀31,32上的鎖住裝置34與綜桿11上的鎖住裝置35的接合。
第二驅(qū)動裝置50的往復運動被如此安排即當?shù)?1,32的其中一個或另外一個位于其KLL限制位置時,綜桿11上升到其中間位置IP。照這樣,當?shù)?1或32向著其KUL位置相對于綜桿11運動時,位于刀31上或32上的鎖住裝置34位于鎖住裝置35的下邊,其已準備與鎖住裝置35相接合。
鎖住接合控制裝置40被如此設置即如果綜桿11位于其中間位置IP則相互配合的鎖住裝置34,35就相互接合。從而使得綜桿11被與其連接的刀31或32控制向著其上限制位HUL移動。鎖住接合控制裝置40還被設置成,當綜桿11不在其中間位置IP的情況下,該裝置40會阻止鎖住裝置34,35的相互接合。在這種情況下,綜桿11由第二驅(qū)動裝置50控制向著其下限制位HLL移動而不會向著其上限制位HUL上升。
因此,與刀31,32聯(lián)接的整個一排的所有的綜桿11被驅(qū)動裝置50驅(qū)動不停地在其HLL和IP之間沿箭頭RM所示方向往復運動,除非其保持在中間位置IP,這可以通過一個有選擇的工作的綜桿保持裝置51來獲得。該保持裝置51處于工作時,會使得位于綜桿11上的相互配合動作的IP鎖住裝置52與保持鎖住裝置53接合,從而阻止綜桿11向著其下位置HLL運動,最好IP鎖住裝置52和保持鎖住裝置53被設置成,當綜桿11由刀31,32作用向其上限制位HUL運動時,它們能自動的斷開。
綜桿11包括至少1個US鎖住裝置56,該裝置位于IP鎖住裝置52和鎖住裝置35之間。US鎖住裝置56與保持鎖住裝置53相互配合的,便于綜桿11保持在或相鄰于HUL位置從而為綜眼12限定上梭口位置US。多個US鎖住裝置56沿著綜桿間隔開一段距離設置能夠使得綜桿11被選擇地保持在不同的高度;因而能便于選擇不同的梭口高度。
在圖2到圖4將更為詳盡的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100。
在第一實施例100中設有幾排的綜桿11(僅有3個在圖2中示出),每排綜桿由一對刀31,32作用。每個刀31,32包括一個帶有多個鎖住裝置34的剛性的細長體160。每個鎖住裝置34包括一個鎖住體161,最好由塑料材料制成,且固定在一個彈性的支撐臂162上,便于向外偏向于并且緊與其相連著的綜桿11接觸,每個綜桿11的一同工作的鎖住裝置35由一個開口135確定,鎖住體161在偏轉(zhuǎn)的臂162的偏壓影響下可以進入該開口135。
最好鎖住體161包括一個面朝上的插肩165,其形狀便于與綜桿11上的面朝下的插肩166配合工作,來阻止它們之間側(cè)向的相互運動。在說明的例子里所采取的是V形橫截面的插肩165,166。最好,鎖住體161的結(jié)構(gòu)設成其外邊一面168大體與攜帶該鎖住體161的綜桿的側(cè)向相接觸。
第二驅(qū)動裝置50包括一個細長體150,其上有一對向上的凸緣152,該對凸緣152沿細長體150的兩邊延伸。
每個凸緣152包括一個斜面邊153,其就如一個凸輪面一樣工作,使得鎖住體161向里傾斜遠離與其連接的綜桿11。兩凸緣152被隔開有一足夠的距離,在兩上相對的鎖住體150都向里足夠的傾斜時,能在該距離內(nèi)容納得下它們,細長體150被支撐在一個架子上(未示)便于在上、下限制位SUL和SLL之間作往復運動。
細長體150直接位于每個刀31,32的下邊,其被設置成,當細長體150位于其上位置SUL和刀位于其下上位置HLL時,兩排相對的鎖住體161位于凸緣152之間(圖4a)。
細長體150的外側(cè)縱面上都設有一系列垂直槽156,每個槽156可以容納相應的綜桿11在其內(nèi)滑動。
每個綜桿11包括一個肩120用來限制止檔體20;該肩120向兩邊偏與位于細長體150上的相接肩121相接合。當肩120,121相接時,鎖住裝置35(圖2中為一缺口135)位于凸緣152的下邊。因此,在這個位置,鎖住裝置34被阻止與鎖住裝置35連接。
如果綜桿11被選擇上升到其上梭口位置,它被保持在其IP位置處。因此由于細長體150向其SLL位置運動,鎖住體161從凸緣152(圖4b)中退出來,鎖住缺口135被露出來。因此,鎖住體161向外移動與綜桿11連接起來,當?shù)?1或32上升,相關(guān)的由刀攜帶的鎖住體161與被選擇的綜桿11的缺口135接合,將綜桿向著其上位置HUL移動。
如果綜桿11設有被選擇上升到其上梭口位置,它就不保持在其IP位置。因此當綜桿向其下位SLL移動時,綜桿11保持與細長體150相接,相關(guān)的綜桿11的缺口135,在鎖體165從細長體150(圖4c)退出時不與鎖住體165接合。
在第一實施例100中每個綜桿11的綜桿保持裝置51包括一個位于彈性臂154上的鉤狀鎖住體153。臂154固定于一印刷電路板180上,且由一彈性材料制成,便于將鎖住體153偏壓到一緊鄰板180的非鎖住位,與該非鎖住位置鎖住體153不能與位于綜桿11上的鎖住裝置裝置鎖在一起,鎖住體153可選擇的移動到鎖住位置,該位置與印刷電路板180隔開有一段距離,位于綜桿11的鎖住裝置的移動路徑上,便于與該鎖住裝置接合。
鎖住體153由一個電磁鐵182移動到其鎖住位置,該電磁鐵固定在印刷電路板180上,與固定在臂154上永久磁鐵183配合動作。當電磁鐵182處激發(fā)時推動永久磁鐵183到其鎖住位置。最好,如圖中所示,電磁鐵182為一環(huán)形,其具有一空芯186,供當鎖住體153在其非鎖住位時容納永久磁鐵183。
作為一個替代的方法,也可能將臂154設置成鎖住體153偏向于其鎖住位置,而電磁鐵182在激發(fā)狀態(tài)時吸引永久磁鐵向其非鎖住移動。
另外一個替代方法是電磁鐵182可選擇的激發(fā)來主動的移動鎖住體153到達其鎖住位和非鎖住位置。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臂154不必為彈性材料制成。
在圖2a中所示,電磁鐵182可以固定在臂154上而永久磁鐵184固定在板180上。
最好,每個磁鐵184由一軟鐵環(huán)形護套186所包圍,該護套與磁鐵184保持磁接觸。該護套186用來限定出一個磁通量的通道,因而電磁鐵182和永久磁鐵184之間提供一強有力的吸引力/排斥力。護套也用來屏蔽那些毫無意義的磁通量通過相鄰的電磁鐵182,因此能使電磁鐵182密排。在圖2所示的裝置中護套186也可以裝在臂154上,用來包圍磁鐵184。
也可以設想每個鎖住體153可以被其它的電子驅(qū)裝置操縱在其鎖住和非鎖住位之間移動,諸如一種電致伸縮條。
印刷電路板180沿每一排綜桿11延伸,且為每排每一個綜桿攜帶一鎖住體153。最好相連的電磁鐵184交錯的排列,這樣使得相鄰的鎖住體153密排。每個印刷電路板180位于一剛性機架187上,該剛性機架187固定在機構(gòu)的主機架上,最好一個下部的橫零件188攜帶單獨的導引件189,用來導引每個綜桿11的縱向運動。
與每個綜桿11連接的鎖住體153能可操作的將綜桿11保持在其上梭口位和其中間位IP。因此,僅僅需要一個保持裝置51來選擇綜桿11的上升和握持其位于上梭口位置。
在實施例100中,綜桿11一般由塑料制成,鎖住裝置52,56最好與之整體澆鑄。
圖5和圖6詳細說明了第二實施例200的局部,第二實施例200與第一實施例100的區(qū)別在于第二實施例第二驅(qū)動裝置50和鎖住接合控制裝置40采用了不同的結(jié)構(gòu)。它也采用了相同的綜桿保持裝置50,因而此處不再做說明。在圖5中的驅(qū)動裝置50包括一個細長的支撐體250,該支撐體上具有多個凸輪體260,第個凸輪體260靠一撓性的最好是彈性的臂261與支撐體250連接在一起。
每排綜桿11都有支撐體250,該支撐體沿著每排綜桿延伸。
在與支撐體連接著的一排綜桿中的每個綜桿都提供了一凸輪體260。鎖住裝置35以一種鎖住體235的形式固定在綜桿11上,該鎖住體235具有面向下的傾斜的鎖住相接面236,該相接面突起于綜桿11的兩邊。
凸輪體260有一向上的支座237,在彈簧17(未示出)的作用下相接面236靠在支座237上。支座237以這樣方式覆蓋相接面236,即位于刀31,32上的向上的鎖住面234不會與支座237接合。
綜桿11由撓性的,最好彈性的材料制成,綜桿11被以如下方式導引即當綜桿11在沒有偏轉(zhuǎn)時鎖住體235位于鎖住面234的運行路徑上(圖6) 。
凸輪體260具有側(cè)凸面238,該凸面238其位于支座237的下邊,與位于刀31,32上的凸面240配合動作,能將綜桿11向兩邊偏轉(zhuǎn)到綜桿11的偏轉(zhuǎn)非鎖住位(圖5),這個偏轉(zhuǎn)動作是發(fā)生在刀31或32下降到其低位KLL,而綜桿11位于其中間位IP時。
如果綜桿11沒有被選擇上升,即它沒有被保持裝置51保持在中間位IP,支撐體250能夠向著其低位SLL運動,與之相連的綜桿11也被拉著運動,而由于鎖住相接面236被凸輪體260所遮擋,所以鎖住體235不會與鎖住裝置234鎖住接合在一起。如果桿11被選擇作上升運動,即其被保持裝置51保持在其中間位IP,接著在細長支撐體250向著其低位SLL運動時,凸輪體260會與鎖住體235與刀31,32分離。因而綜桿11會在其固有的偏轉(zhuǎn)力和/或彈性臂261的偏轉(zhuǎn)力作用下回到其非偏轉(zhuǎn)的鎖住位置,由此當?shù)?1,32上升時,鎖住體235和鎖住體234之間就會接合(圖6)。
為了從刀31,32脫離下來回到其低位KLL,支撐體250向著其上位SUL運動,而刀31,32是下降。因而當?shù)?1,32通過上升的支撐體250時,鎖住體235就會坐凸輪體體260,因而從下降的刀上脫離下來。
如圖5和圖6中所示的那樣,綜桿11最好由細長條狀的彈性材料諸如彈簧鋼制得,并通過位于260上的一個缺口導引。綜桿11通過凸輪體260的導引用來確保鎖住體235正確的在凸輪體260上以及確保綜桿11在其鎖住和非鎖住位之間的積極的側(cè)向移動??梢韵氲骄C桿11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制得,將偏轉(zhuǎn)的綜桿11恢復到其鎖住位的偏轉(zhuǎn)力主要由彈性臂261提供。
第三個實施例300在圖7中說明。其類似于實施例200,綜桿11是側(cè)向移動,用來使位于刀31,32上和位于綜桿11上的相互配合的鎖住裝置進行接合/脫離動作。而且,在第三實施例中,采用了與實施便100相同的保持裝置51。
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驅(qū)裝置50包括一個狹長體350,其固定于一個架子上(未示出)用來在刀31,32的移動方向上進行往復運動,并且也能在垂直于刀31,32的移動方向上往復運動。
綜桿11具有一鎖住體235類似于實施例200,但是另外不其有一分開的止擋桿320,它用來在彈簧17的作用下偏轉(zhuǎn)與狹長體350相接。最好每個綜桿11靠位于細長體350上的相應的缺口作縱向的導引,以便當狹長體350在所述的垂直方向上往復運動時,綜桿11做積極的側(cè)向移動。
當狹長體350位于其低位SLL時也處于其第一側(cè)向位置(如圖8a示,)在此處綜桿11被導引處于其相對于刀31,32的非鎖住位置。因而,當綜桿11由狹長體350導引向中間位IP上升時,鎖住體235與刀31,32在側(cè)向隔開一足夠的距離,從而確保在鎖住體235和234之間不會發(fā)生鎖住接合。
當狹長體350開始向其低位SLL回歸時,狹長體350保持在其第一側(cè)向位。在其回歸期間或當其位于其低位SLL時,狹長體350側(cè)向(如圖8a中箭頭B所示)移動到第二側(cè)向位置(圖7、8b),在此處綜桿11向刀31,32移動到達其鎖住位置。
狹長體350保持在其第二側(cè)向位置直到狹長體350又一次向其上位SUL上升時為止,在此時狹長體350回歸到其第一側(cè)向位。
如果綜桿11被選擇上升(8a,8b),綜桿11被綜桿保持裝置51保持在綜桿中間位置,以便鎖住體235位于與其配合的相關(guān)的刀31,32上的鎖住裝置234的上邊,且綜桿11由狹長體350側(cè)向移動進入鎖住位,當綜桿上升到其上位置時,與相應的刀31,32接合在一起,如果綜桿11沒有被選擇上升,當綜桿位于圖7所示的11a狀態(tài),它不會被保持在其中間位IP,所以回到其低位HLL。
為了使綜桿11與向著其下位KLL移動的刀31,32脫離連接,狹長體350當?shù)?1,32下降時上升到其SUL位,狹長體350則位于其第一側(cè)向位。
因而當?shù)?1,32通過狹長體350時,止擋體320與狹長體350連接。因而將對綜桿11的支持由刀31,32轉(zhuǎn)移到狹長體350上。
在圖9中展示了另外一個實施例400,它使用了與實施例100相同的保持裝置51,并且綜桿11的側(cè)向偏轉(zhuǎn)來控制相關(guān)的刀31,32和綜桿11之間的鎖住接合。
在第四實施例400中,給定的一排綜桿中,第一個綜桿11位于一對輔助刀451,452之間,這對輔助刀451,452在位置SUL、SLL之間往復運動。輔助刀451,452被安排成相應的多個組,每個組中的刀統(tǒng)一往復運動。
每一組451,452的刀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和高度統(tǒng)一從位置SLL到位置SUL上升,但是以不同的速度返回位置SLL。
當多個刀31位于其最低位KLL以集中綜桿11時,在451組中的刀比在452組中的刀以更快的速度向著位SLL回歸,而在第二個循環(huán)中,當多個刀32位于它們的最低位KLL以集中綜桿11時,452組中的刀比451組中的刀以更快的速度向位SLL回歸。
每個綜桿11包括一個止擋體420,其斜著與與其配合工作的刀451,452接合。刀451,452的上邊緣被做成傾斜的凸面454,在常位下止擋體420靠在凸面454上,止擋體420有一對托面422,該對托面422在擋體的兩側(cè)方向延伸,用來與相鄰刀451,452的相應面454接觸。最好托面422也是傾斜的在刀451、452的上升行程中,兩個刀以相同的水平上升。
因此,在這樣的運動中,綜桿11上升而不作側(cè)向偏轉(zhuǎn),因為兩個托面422被相鄰的刀451,452的兩個凸面454所托住。
然而,當?shù)?51,452開始向著位SLL做回程運動時,位于在刀452兩側(cè)的兩個綜桿11都側(cè)向傾斜離開刀31,這是因為刀451刀452的下邊運動,從而引起止擋體420向下滑過傾斜凸面454,這可以在圖9中的綜桿11b看出。
因此,綜桿11運動到一側(cè)向的非鎖住位,在該位置鎖住體435與刀31上的鎖住結(jié)構(gòu)434隔開有一段距離。如果綜桿11被上升到其HUL位置,(如圖9中綜桿11a所示),它被保持裝置51在其中間位IP獲得。因而當?shù)?51,452向其SLL位回歸時,止擋體420運動脫離面454,綜桿11保持在其非偏轉(zhuǎn)位置,在該位置鎖住體435位于鎖住裝置434的移動路徑上。
如果綜桿11沒有被上升,當其向其HLL位回歸時,它被向側(cè)向偏轉(zhuǎn)到非鎖住位,在該上它與鎖住結(jié)構(gòu)434離開一段間隙。
最好刀31,32上鎖住結(jié)構(gòu)434和鎖住體435有相互能合動作的鎖住托面438,439,該托面是傾斜的形成凸面用來向著刀31或32偏轉(zhuǎn)鎖住體435,從而被刀31,32所攜帶,這用來移動鎖住體435到達一個位置,在此位置它位于相鄰刀31或32的移動路徑之外。
在圖10中說明了第五個實施例500。
第五個實施例500除了刀451,452有著向上的傾斜凸面554用來與綜桿11上的鎖住體535相嚙合以外,其它地方與第四實施例400相類似,因此,在第五實施例500中,鎖住體535也用作止擋體20使用,當鎖住體535位于凸面554上時,綜桿11側(cè)向偏轉(zhuǎn)到一非鎖住位(如圖10中綜桿11b所示)。
另外,451組刀和452組刀往復運動相位差為180°,因而綜桿11要么被451組中的刀要么被組452中的刀攜帶向其中間位IP運動。
當兩組刀451,452都位于它們的底位置SLL時,所給出的綜桿11的鎖住體535就坐在相鄰兩組刀451,452的凸面554上,因此,留在非偏轉(zhuǎn)位置處綜桿11就位于其底梭口位置處。
每一對緊挨著的刀451相互配合來偏轉(zhuǎn)一對被它們所攜帶的綜桿11,側(cè)向遠離與之配合的刀31到達綜桿11的非鎖住位,以使得在鎖住體535與刀31上的鎖住裝置534之間不會鎖在一起,每一對緊挨著的刀452與刀32也有著相類似的配合運動。
如果綜桿11被選擇做上升運動,(如圖10中綜桿11c所示),它被綜桿保持裝置51握持在中間位IP,因而當451下降,被選擇的綜桿11的鎖住體535被支撐面554放下來,綜桿11由此靠其本身的偏轉(zhuǎn)移動回到其非偏轉(zhuǎn)(鎖住)位置。鎖住體535現(xiàn)在位于鎖住結(jié)構(gòu)534的移動路徑上。
就如實施例400中一樣,鎖住體535具一個傾斜面538,該面與鎖住結(jié)構(gòu)534的傾斜座539相配合來將鎖住體535向著刀31或32移動,靠著這個動作綜桿11被拉動離開另外一個刀31或32的移動路徑上。
另外一個實施600在圖11、12a到12c中作說明。
實施例600與實施例500相類似,驅(qū)動裝置50包括兩刀451,452,它們在相應的SUL,SLL位移動時位相相差180°。
如圖11中所示,綜桿11位于其底梭口位置正準備被選擇,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綜桿11靠一止擋體(未示)握持在底梭口。
每個刀451,452包括向上的傾斜凸面654用來與鎖住體635的向下的傾斜凸面638相配合。
如圖12a中所示,當?shù)?52向其上位置SUL上升時,相互配合的凸面654,638嚙合,引起一對綜桿11被攜帶向上朝其中間位IP運動。
凸面654,638引起鎖住體635向里朝刀452運動,因而將綜桿11移動到非鎖住位,在此位置,綜桿11能被移動到其IP位置而不去與刀32相嚙合(圖12a)。
如果綜桿11不需要上升到上梭口位置,則當?shù)?52下降到下位SLL時,綜桿11保持在非鎖住位。
如果綜桿11需要上升,當?shù)?52下降時,綜桿11靠綜桿止擋裝置51保持在IP位置。在圖12b中所示。
鎖住體635具有向上的凸面639而刀451,452具有相下的凸面640。當鎖住體635被刀451,452攜帶時,凸面639,640直接相對,以便當?shù)?51,452下降,綜桿11被握持在IP位時,綜桿11被凸面639,640積極的向著相應的刀32移動。
綜桿由相對的凸面639,640所側(cè)向移動的量足夠移動綜桿11到達其鎖住位,在該位上一個上升的刀32能與鎖住體635鎖住嚙合在一起從而將綜桿11移動到其上梭口位。在圖12b中示出了刀32和鎖住體635的最初的鎖住嚙合。
在開始嚙合之后,相對的相互配合的凸輪面539,638將鎖住體635向著攜帶刀32移動使得鎖住體635離開相鄰的刀31一段距離(圖12c)。
如圖11所示,刀31,32最好為壓縮金屬結(jié)構(gòu),它具有連接在一起的相同的兩半;鎖住體634在每一半上單獨形成。
最好每個刀31,32有一寬部651。寬部651被設計成緊密的靠近保持在上位的綜桿11的鎖住體635,這有助于確保一相鄰的向上位KUL上升的刀31,32正確的與鎖住體635嚙合(即由于上升的刀對鎖住體635的擠壓,綜桿11不會不被阻擋的偏轉(zhuǎn)于非鎖住位)。
在圖11中,綜桿11由一阻擋體(未示)保持在其底梭口位置,使得兩套刀451,452下降到它們的SUL位時與鎖住體635脫離嚙合。
作為一個替換的結(jié)構(gòu),可以設計成當?shù)?51,452向它們的低位SUL下降時,停止一段時間,使得確保綜桿11被拉到其底梭口位置。
在這種裝置中,上升的一套刀451或452從下降的一套刀451或452收集綜桿11。在這種情況下,位于底梭口區(qū)域的綜桿11總是被一個或另外一個刀451或452所攜帶,因而如圖11中所示的用來握持綜桿11在其底梭口位置的止檔裝置可以不需要了,實施例600確保了每個綜桿11在其鎖住和非鎖住位之間的積極的移動。因而,綜桿11的主體不必是可以彈性偏轉(zhuǎn)的,因此在實施例600中最好綜桿11由塑料制成。
在圖13中說明了另外一個實施例700。實施例700在綜桿11上有所不同,在綜桿11上設置了一構(gòu)件740,其用來與刀451,452配合運作將綜桿11帶到其IP位,也用來在其鎖住和非鎖住之間移動綜桿11。因而,在實施例700中,鎖住體635僅僅與刀31,32配合動作,而不被刀451,452所接觸。
如圖13所示,每個綜桿11有兩個凸體740a,740b分別用來與刀451,452配合動作,每個凸體740a,740b都有一個向下的傾斜凸面742用來與相接觸的刀451,452的向上的傾斜凸面743相配合。凸面742,743也是斜面狀的,用來當凸面742,743相互嚙合在一起時,防止它們在刀451,452的縱向上的側(cè)面的分開。
當?shù)?51,452上升來集中和攜帶綜桿11時,相對的與之配合的凸面742,743嚙合,引起綜桿11向非鎖住位偏轉(zhuǎn)。
每個凸體740也包括一個向上的傾斜面746用來與刀451,452上的向下的凸面747相嚙合。如圖13中綜桿11a所示,當凸體740完全座在刀451,452上時,凸面746,747是直接相對著的。
如果綜桿11被綜桿保持裝置51握持在其中間位IP,凸面746,747在相應的刀451,452下降時相互配合積極的偏轉(zhuǎn)綜桿11向其鎖住位運動。
最好綜桿11由塑料制成,凸體740最好整體澆鑄在綜桿11的主體之上。
另外一個實施例800在圖14a、b、c中作說明。
實施例800其綜桿11被刀451,452攜帶在其底梭口位和IP位之間運動,在這一點上與實施例500相同;在綜桿11上設有凸面,刀451,452用來積極的將綜桿從非鎖住位(圖14a中綜桿11b)偏轉(zhuǎn)到鎖住位(圖14b綜桿11c),這點與實施例600和700相同。
因此,分別與實施例500,600和700相同的零件在圖14a、b和c中分別標以與之相應的相同的標號。
在實施例800中,每個刀451,452上都具有多個凸指850,它們沿著每個刀被間隔開,凸指850上具有向上的傾斜凸面554用來與綜桿上的鎖住體535相嚙合。鎖住體553具有向下的傾斜面538用來綜桿11被刀451,452支撐,此時其位于非鎖住位(圖14a)每個綜桿11位于一對相鄰的凸指850之間,綜桿11上具有側(cè)向凸起的凸出體811位于凸面838的下邊。
凸出體811具有向上的傾斜凸面812,其與凸指850上的向下的凸面814配合用來在綜桿11保持在I P位時偏轉(zhuǎn)綜桿11到其非鎖住位。圖14c說明一綜桿11d,其已經(jīng)被選擇出來向其上梭口位運動。
以靠綜桿編轉(zhuǎn)凸出體811在鎖住體535下的定位,可以減小刀451,452的行程,能夠便得上刀31,32的下行程更加靠近下刀451,452的上行程。
最好,在圖2中舉例說明,所有實施例中的綜桿11包括多個沿綜桿主體長度方向隔開排列的鎖住裝置56,這能便相鄰排的綜桿11獲得不同的高度,因而能獲得傾斜的梭口,即經(jīng)向斜削的紗口。更特別的,相鄰鎖住裝置56被間隔6mm排列,以便能獲得一個以6毫米為間隔的逐級斜削梭口。
每一組刀31或32的相鄰的刀被上升到不同的高度,便于獲得一傾斜的梭口,即在每組刀的前邊的刀被上升的高度與后邊的刀上升的刀的高度不同,這已經(jīng)是公知的了。
因而,對于給定一組刀里的一個刀,需要上升一排綜桿11到達一預定的高度,使得鎖住體153能與預定的鎖住裝置56鎖在一起。
在實際應用中,每個行程中實際位置KUL所到達的位置可能變化,因為被上升的不同數(shù)量的綜桿11所需的載荷是不同的,這靠在最大載荷下當?shù)?1,32位于其計算出的上位KUL時,確保鎖住體153位于相鄰的上、下鎖住裝置56之間,它們之間預定的間隙為相應的C1和C2,如圖15所示。
典型情況下,鎖住裝置56間隔6mm,C1和C2每個至少有1.5mm。
對于某個相應刀組里的刀31,32,至少1.5mm的間隙C1或C2是不獲得的,在這種情況,有一種危險即綜桿11與保持裝置51的脫離鎖住可能會達不到。例如如果鎖住是在一個較輕載荷的第一循環(huán),而在第二循環(huán)中,刀卻經(jīng)歷一個較重的載荷,因此不能足夠的上升。
本發(fā)明使用一個單獨的保持裝置51,其中鎖住體153需要與鎖住裝置52相配合(對綜桿11被選擇上升到其上梭口位),也與一預定的鎖住裝置56相配合用來在其上梭口位獲得綜桿11。
因而不可能調(diào)節(jié)鎖住體153的高度來保證其與鎖住裝置56的正確鎖住而又不會影響鎖住裝置52的鎖住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最好裝備兩上鎖住裝置52,它們被隔開一段距離,它們之間的間距不同于鎖住裝置56之間的間距,例如鎖住裝置5 之間的間距為鎖住裝置56之間間距的11/2倍,即舉個特例,鎖住裝置56之間的間距為9mm。
這能使得每排鎖住體153定位于兩個不同的高度(一個較高的高度和一個較低的高度,它們相隔9mm),在這兩個高度處給定排的鎖住體153與一個或另外一個鎖住裝置52配合動作。照這種方法,鎖住體153用來在相同的高度在所有的排里邊獲得綜桿11。
如果每一排的鎖住體153的高度因為與之相連的刀31,32的上舉程度不同,使得間隙C1或C2同一的尺度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可能移動鎖住體153從一個高度設置(叫做上高度)到另外一高度設置(叫下高度)或者反之亦然。這樣有一個結(jié)果即將鎖住體153定位成一排與下一對鎖住體56配合動作,因為鎖住體153已經(jīng)被移動了9mm,而鎖住裝置56間隔6mm,現(xiàn)在獲得了間隙C1或C2相同的尺度。
可以設想,可以具有兩個以上的鎖住裝置,也可采用不同的間隔間隙,例如圖16a展示了一個合適的綜桿,具有5個鎖住裝置52具有的間隙為9mm和10個鎖住裝置56具有的間隙為12mm。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綜桿控制機構(gòu)包括至少一個狹長的綜桿,該綜桿可以在其往復運動的第一和第二限制位之間縱向運動;一個綜桿驅(qū)動裝置,該驅(qū)動裝置沿著平行于綜桿縱軸的路徑不停地往復運動;該綜桿為了位于第一梭口位,而向著往復運動的第一限制位移動,綜桿和驅(qū)動裝置包括共同配合的驅(qū)動鎖住裝置,該鎖住裝置當驅(qū)動裝置沿著所述路徑向著往復運動的第二限制位相對于綜桿作運動時進行嚙合,而當驅(qū)動裝置沿所述的路徑向往復運動的第一限制位相對于綜桿作運動時自動地脫離嚙合;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其位于緊挨著所述往復運動的第一限制位于用來控制所述共同配合的鎖住裝置的鎖住和離開動作,該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沿所述的路徑不停的往復運動,從而將所說的綜桿從所述的往復運動的第一限制位移動到一個位于往復運動第一和第二限制位之間的中間限制位;可選擇操作的固定鎖住裝置,該裝置作用于所述的綜桿,來有選擇的將綜桿保持在所述的中間位置,以便當綜桿保持在所述的中間位置時,所述的共同配合的驅(qū)動鎖住裝置能夠相互嚙合,從而使所述的綜桿被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從所述的中間位置向所述的往復運動的第二限制位移動。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所述的固定的鎖住裝置可以操縱綜桿將之有選擇的保持在位于所述往復運動的中間位和所述第二限制位之間的第二梭口位置。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所述的共同配合的驅(qū)動鎖住裝置包括一個鉤,其可以彈性偏轉(zhuǎn)到鎖住嚙合位,所述的驅(qū)動鎖住裝置與所述的驅(qū)動裝置相連,所說的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用來操作偏轉(zhuǎn)所述的鉤到其非鎖住位。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所述的共同配合的鎖住裝置固定的位于綜桿上和驅(qū)動裝置上,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作用于所述的綜桿將綜桿在鎖住和非鎖住位之間移動。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綜桿被導引沿著往復運動的路徑作縱向運動,該路徑對應于所說的鎖住位,驅(qū)動鎖住裝置控制裝置用來控制偏轉(zhuǎn)桿到其非鎖住位。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包括一個刀,該刀用來在其第一限制位和中間位之間攜帶綜桿運動,當綜桿被攜帶在所述的刀上時,所述的刀與綜桿配合動作將綜桿偏轉(zhuǎn)到所述的非鎖住位。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包括一凸起件,當綜桿被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攜帶時,綜桿就座在所述的凸起件上,該凸起件被可動的固定并且設計成能接觸驅(qū)動裝置以將綜桿偏轉(zhuǎn)到非鎖住位。
8.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綜桿控制機構(gòu),其中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包括一個刀,其被設計成沿著所述的路徑在所述的第一限制位和中間位之間往復運動,并且也能垂直于所說的路徑將綜桿在鎖住和非鎖住位之間往復移動。
全文摘要
綜桿控制機構(gòu)包括至少一個狹長的綜桿,該綜桿可以在其往復運動的第一和第二限制位之間作縱向運動;一個綜桿驅(qū)動裝置,綜桿和驅(qū)動裝置包括共同配合的驅(qū)動鎖住裝置;驅(qū)動鎖住控制裝置,用來控制所述鎖住裝置的鎖住和離開動作;可擇選操作的固定鎖住裝置,它作用于所述的綜桿,有選擇地將綜桿保持在一中間位置,以便當綜桿保持在該中間位置時,所述的驅(qū)動鎖住裝置相互嚙合,使綜桿被驅(qū)動裝置從所述的中間位置向往復運動的第二限制位移動。
文檔編號D03C3/24GK1178266SQ9711306
公開日1998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7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5月4日
發(fā)明者J·D·格里菲思 申請人:邦納斯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