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
背景技術:
縫紉機包括送布驅動裝置。為了在布中形成期望的針跡,送布驅動裝置使布沿X軸方向和Y軸方向移動。日本專利第3592379號公報公開了縫紉機的X — Y送布驅動裝置。X-Y送布驅動裝置包括一對Y軸固定軌、Y軸移動構件、一對X軸固定軌、X軸移動構件和壓臺。一對Y軸固定軌以與縫紉機的下軸彼此相向的方式與該下軸平行且設置在該下軸的下方。Y軸移動構件能夠沿著一對Y軸固定軌往返移動。X軸固定軌固定在Y軸移動構件的上表面。X軸固定軌位于下軸與針板之間,沿與Y軸固定軌正交的方向延伸。X軸移動構件能夠沿著X軸固定軌往返移動。壓臺設置在X軸移動構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預定的布。如上所述,Y軸固定軌設置在縫紉機的下軸的下方。由于X軸固定軌設置在下軸的上方,因此,需要使該X軸固定柜的厚度尺寸形成得較小。由于一對Y軸固定軌與縫紉機的下軸彼此相向,因此,固定于Y軸移動構件上表面的X軸固定軌在一對Y軸固定軌之間容易撓曲。因此,X軸移動構件無法沿著X軸固定軌穩(wěn)定地移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縫紉機,在該縫紉機中,能夠使沿著固定軌往返移動的移動構件穩(wěn)定地移動,該固定軌沿彼此正交的方向延伸。技術方案I的縫紉機包括:下軸,其設置在縫紉機的基座內,用于驅動上述縫紉機的梭機構;一對第一固定軌,其在上述下軸的下方彼此隔開預定間隔,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設置,且具有相對于上述下軸彼此相向的一側的部分和另一側的部分;第一移動構件,其能夠沿著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往返移動;第一移動機構,其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動構件移動;第二固定軌,其沿與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水平地設置;第二移動構件,其能夠沿著上述第二固定軌往返移動;第二移動機構,其用于使上述第二移動構件移動;以及壓布部,其設置在上述第二移動構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布,其中,上述第二固定軌是在上述第一移動構件的上表面彼此隔開預定間隔且彼此平行地設置的一對第二固定軌,上述第一移動構件包括:多個移動部,其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中分別在上述一側的部分和上述另一側的部分沿著上述第一固定軌移動;多個豎立設置部,其分別從上述多個移動部豎立設置在上述下軸的上方;以及架設部,其架設在上述多個豎立設置部的上部之間,且在上部支承上述一對第二固定軌,上述第一移動機構包括:一對皮帶輪,其設置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之間,分別配置于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所延伸的方向上分離的位置;環(huán)形帶,其架設在上述一對皮帶輪之間,且固定于上述第一移動構件;以及第一馬達,其用于驅動上述一對皮帶輪中的一個皮帶輪,使該皮帶輪旋轉,進而使上述環(huán)形帶移動,上述第二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馬達;小齒輪,其由上述第二馬達驅動而進行旋轉;以及齒條,其借助上述小齒輪的旋轉驅動使上述第二移動構件沿著上述一對第二固定軌往返移動。第一固定軌設置在下軸的下方,第一移動構件一邊避開下軸,一邊沿著第一固定軌移動。架設部在上部支承一對第二固定軌。第二移動構件沿著第二固定軌移動。因此,第一移動構件能夠利用第一移動機構理想地沿著一對第一固定軌移動。由于架設部在上部支承一對第二固定軌,因此,第二移動構件能夠沿著一對第二固定軌穩(wěn)定地移動。第二移動機構由于采用第二馬達、小齒輪和齒條這樣簡單的結構,因此,能夠容易地使第二移動構件穩(wěn)定地移動。在技術方案2的縫紉機中,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均是軸,上述多個移動部均是滾珠套。滾珠套沿著軸滑動。因此,第一移動構件能夠理想地沿著第一固定軌移動。技術方案3的縫紉機具有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中的上述多個移動部能夠移動的范圍之外的部分從下方支承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由于支承構件在多個移動部的能夠移動的范圍之外的部分從下方支承第一固定軌,因此能夠在移動部不干涉的前提下防止第一固定軌朝向下方撓曲。
圖1是縫紉機I的立體圖。圖2是縫紉機I的右視圖。圖3是送布驅動裝置20的從左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圖4是送布驅動裝置20的從右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圖5是送布驅動裝置20的主視圖。圖6是送布驅動裝置120的立體圖。圖7是送布驅動裝置220的立體圖。圖8是送布驅動裝置320的立體圖。圖9是送布驅動裝置420的立體圖。圖10是送布驅動裝置420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將圖1中的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左斜上方、右斜下方分別設為縫紉機I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將圖3中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分別設為送布驅動裝置20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X軸方向是縫紉機I和送布驅動裝置20的左右方向。Y軸方向是縫紉機I和送布驅動裝置20的前后方向。參照圖1、圖2對縫紉機I的構造進行說明??p紉機I包括基座部2、支柱部3、臂部4。基座部2包括前方部8和后方部9。前方部8、后方部9分別位于縫紉機I的前方、后方。前方部8包括工作臺支承部18和收納部89。工作臺支承部18從前方部8的前壁向前方突出。工作臺支承部18在上表面具有工作臺5。工作臺5在大致中央具有針板12。針板12在大致中央具有針孔13。支柱部3豎立設置在后方部9的上部。臂部4從支柱部3的上部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部具有頂端部7。頂端部7包括針桿、機針、壓桿、壓腳(省略圖示)等。頂端部7的下部與針板12的上表面相對。如圖3所示,收納部89用于收納下軸10、梭機構11、送布驅動裝置20等。[0020]送布驅動裝置20包括壓布機構80。壓布機構80以在后述的壓框84與夾持框87之間夾持布(省略圖示)的方式在工作臺5上保持該布。機針利用主軸(省略圖示)的旋轉而上下往返移動。主軸利用縫紉機馬達(省略圖示)驅動??p紉機I的控制裝置(省略圖示)基于縫制數(shù)據(jù)而控制送布驅動裝置20。送布驅動裝置20沿X軸方向和Y軸方向驅動壓布機構80。布在工作臺5上向X軸方向和Y軸方向移動。因此,縫紉機I能夠在布上形成針跡。參照圖3、圖4對送布驅動裝置20的構造進行說明。送布驅動裝置20包括左側支承構件21、右側支承構件22、一對X軸固定軸24、25、X軸馬達31、一對皮帶輪36、39、環(huán)形帶27、X軸移動構件40、一對Y軸固定軌61、62、Y軸移動構件73、Y軸馬達65、小齒輪67、齒條68、連結構件77、壓布機構80等。為了圖示Y軸固定軌61、62、Y軸移動構件73的周圍,圖4省略了夾持框87 (參照圖3)。參照圖3 圖5對左側支承構件21和右側支承構件22進行說明。左側支承構件21和右側支承構件22分別設置在以下軸10作為大致中央而向左右分離的位置。如圖3所示,左側支承構件21包括固定部21A、一對支承部21B、21C、一對軸支承部21D、21E。固定部21A是在Y軸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狀的板構件。收納部89 (參照圖1)設置在基座部2的前方部8。固定部21A固定在收納部89的底面。支承部21B設置在固定部21A的上表面前側。支承部21C設置在固定部21A的上表面后側。軸支承部21D設置在支承部21B的上部。軸支承部21E設置在支承部21C的上部。軸支承部21D、21E分別具有軸支承孔(省略圖示)。右側支承構件22包括固定部22A、一對支承部22B、22C。固定部22A是在Y軸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狀的板構件。固定部22A固定在收納部89的底面。支承部22B設置在固定部22k的上表面前側。支承部22C設置在固定部22k的上表面后側。對X軸固定軸24、25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X軸固定軸24的左端241固定在左側支承構件21的支承部21B的上表面。X軸固定軸25的左端251以貫穿左側支承構件21的支承部21C的方式固定于該支承部21C。如圖4所示,X軸固定軸24的右端242固定在右側支承構件22的支承部22B的上表面。X軸固定軸25的右端252以貫穿右側支承構件22的支承部22C的方式固定于該支承部22C。因此,X軸固定軸24、25與X軸方向平行且以彼此隔開預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如圖3 圖5所示,X軸固定軸24、25在下軸10的下方配置為與下軸10正交。X軸固定軸24的左端241和右端242相對于下軸10相對,X軸固定軸25的左端251和右端252相對于下軸10相對。如圖4、圖5所示,X軸固定軸24、25在大致中央下部分別具有被支承部29 (省略X軸固定軸25的被支承部的圖示)。被支承部29是向上方凹陷的槽。由于X軸固定軸24、25在X軸方向上較長,因此,其中央部容易向下方撓曲。軌道支承構件90的上端部抵接于被支承部29,從而分別支承X軸固定軸24、25。軌道支承構件90形成為主視觀察時呈倒T字形,固定在收納部89的底面。由于軌道支承構件90支承X軸固定軸24、25,因此能夠防止X軸固定軸24、25撓曲。X軸固定軸24、25的中央部處于后述的移動部52 55 (參照圖3 圖5)的能夠移動的范圍之外。因此,軌道支承構件90不會與移動部52 55干涉。參照圖3對旋轉軸34和X軸馬達31進行說明。左側支承構件21的軸支承部21D、21E在各軸支承孔中以能夠使旋轉軸34旋轉的方式支承旋轉軸34。旋轉軸34的后端部從軸支承部21E朝向后方突出。旋轉軸34的后端部包括齒輪35。X軸馬達31包括驅動軸32。驅動軸32向X軸馬達31的前方突出。驅動軸32包括齒輪33。齒輪33與齒輪35嚙
口 O對皮帶輪36、39和環(huán)形帶27進行說明。皮帶輪36設置在軸支承部2ID與軸支承部2IE之間的旋轉軸34上。皮帶輪36與旋轉軸34 —體地旋轉。如圖4所示,皮帶輪支承構件37以能夠使皮帶輪39旋轉的方式支承皮帶輪39。皮帶輪支承構件37鄰近右側支承構件22的左側地設置。環(huán)形帶27架設在皮帶輪36、39之間。如圖5所示,在從正面觀察送布驅動裝置20時,皮帶輪36、39使環(huán)形帶27在下軸10的上側和下側相對于水平方向平行地移動。參照圖3、圖4對X軸移動構件40進行說明。X軸移動構件40包括固定臺41、腿部42 45、移動部52 55等。固定臺41是俯視觀察時呈長方形狀的板構件,位于下軸10的上方。固定臺41的上表面在X軸方向大致中央具有臺階部47。臺階部47在俯視觀察時呈長方形狀,比固定臺41的上表面低一階。Y軸移動構件73以能夠沿Y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臺階部47。腿部42設置在固定臺41的前端部的左端側。腿部43設置在固定臺41的前端部的右端側。腿部44設置在固定臺41的后端部的左端側。腿部45設置在固定臺41的后端部的右端側。腿部42 45從固定臺41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移動部52設置在腿部42的下端部。移動部53設置在腿部43的下端部。移動部54設置在腿部44的下端部。移動部55設置在腿部45的下端部。移動部52 55是圓筒狀的滾珠套。X軸固定軸24插入至移動部52、53。X軸固定軸25插入至移動部54、55。移動部52在X軸固定軸24的左端241側沿著X軸固定軸24移動。移動部53在X軸固定軸24的右端242側沿著X軸固定軸24移動。移動部54在X軸固定軸25的左端251側沿著X軸固定軸25移動。移動部55在X軸固定軸25的右端252側沿著X軸固定軸25移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40能夠沿著X軸固定軸24、25移動。X軸固定軸24、25的中央部處于移動部52 55的能夠移動的范圍之外。固定臺41的下表面連結于環(huán)形帶27。因此,固定臺41能夠借助環(huán)形帶27的移動一邊避開下軸10,一邊在下軸10的上方沿X軸方向往返移動。參照圖4對Y軸固定軌61、62進行說明。臺階部47在X軸方向兩側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內壁面。Y軸固定軌61、62分別設置于臺階部47的一對內壁面。Y軸固定軌61、62彼此相對。Y軸固定軌61在與Y軸固定軌62相對的面具有槽部61A。Y軸固定軌62在與Y軸固定軌61相對的面具有槽部62A。槽部61A、62A在內側還具有引導部63 (省略槽部61A的引導部的圖示)。引導部63朝向臺階部47中央突出。對Y軸移動構件73進行說明。Y軸移動構件73設置在臺階部47的上表面,該臺階部47設置在固定臺41的上表面。Y軸移動構件73是俯視觀察時呈長方形狀的板構件。Y軸移動構件73的右端部具有槽部74。Y軸移動構件73的左端部具有槽部75。槽部74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嵌入到設置于Y軸固定軌61的槽部61A的引導部(省略圖示)中。槽部75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嵌入到設置于Y軸固定軌62的槽部62A的引導部63中。Y軸移動構件73能夠沿著一對Y軸固定軌61、62向Y軸方向移動。對Y軸馬達65、小齒輪67、齒條68進行說明。Y軸馬達65包括驅動軸66。驅動軸66向右方突出。小齒輪67設置于驅動軸66。小齒輪67嚙合于齒條68的齒部69。齒條68在驅動軸66的正下方與驅動軸66的軸向正交,且齒條68沿Y軸方向延伸。齒條68由圓柱狀的支承部71、72支承為能夠沿Y軸方向移動。支承部71、72安裝于支柱部3 (參照圖1)內的構件上。齒部69設置在齒條68的上部。對連結構件77進行說明。連結構件77固定在齒條68的前端部。連結構件77支承移動軸78。移動軸78與X軸方向平行,且位于連結構件77的前方。移動軸78插入到壓布機構80的引導孔85中。引導孔85設置在后述的托架部81的基部側。參照圖3、圖4對壓布機構80的結構進行說明。壓布機構80包括托架部81、框支承部82、L字連結部83、壓框84、夾持框87。托架部81的基部固定在Y軸移動構件73的上表面。托架部81—邊從基部向上方呈圓弧狀地彎曲一邊向前方延伸。托架部81在基部側具有引導孔85。引導孔85貫穿托架部81的左右兩側面。連結構件77的移動軸78插入到引導孔85中。框支承部82固定在托架部81的前端部??蛑С胁?2是主視觀察時呈長方形狀的板構件,且在前表面具有多個軌道部82A。軌道部82A沿上下方向引導L字連結部83。L字連結部83是側視觀察時呈L字形的板構件,能夠沿著軌道部82A升降。壓框84是俯視大致長方形狀的框。壓框84在大致中央具有開口部84A。開口部84A在俯視觀察時呈長方形狀。壓框84的后端部連結于L字連結部83。因此,壓框84能夠朝上下方向升降。夾持框87的基部以夾在Y軸移動構件73的上表面與托架部81的基部之間的狀態(tài)固定。夾持框87的前側部分與壓框84的下表面接觸。夾持框87在與壓框84的下表面接觸的部分具有開口部87A。開口部87A與壓框84的開口部84A相對。開口部87A的大小與開口部84A的大小大致相同。布配置在夾持框87的上表面。壓框84從上方下降而按壓布。因此,壓布機構80能夠保持布。對送布驅動裝置20的動作進行說明。并對使壓布機構80沿X軸方向往返移動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在X軸馬達31進行驅動時,驅動軸32旋轉。旋轉軸34借助齒輪33與齒輪35的嚙合而旋轉。由于旋轉軸34旋轉,因此皮帶輪36旋轉。環(huán)形帶27伴隨著皮帶輪36的旋轉在皮帶輪36、39之間移動。X軸移動構件40伴隨著環(huán)形帶27的移動沿X軸方向移動。因此,壓布機構80沿X軸方向移動。壓布機構80的托架部81沿著連結構件77的移動軸78移動。托架部81能夠以連結于連結構件77的狀態(tài)沿X軸方向移動。送布驅動裝置20能夠在工作臺5上使利用壓框84和夾持框87保持的布沿X軸方向移動。對使壓布機構80沿Y軸方向往返移動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在Y軸馬達65進行驅動時,小齒輪67與驅動軸66共同旋轉。嚙合于小齒輪67的齒條68沿Y軸方向移動。齒條68經(jīng)由連結構件77而能夠向前方推出、或向后方拉回壓布機構80的托架部81。因此,壓布機構80沿Y軸方向移動。送布驅動裝置20能夠在工作臺5上使利用壓框84和夾持框87保持的布沿Y軸方向移動。在以上說明中,X軸固定軸24、2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對第一固定軌的一例。X軸移動構件40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移動構件的一例。Y軸固定軌61、6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對第二固定軌的一例。Y軸移動構件7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移動構件的一例。壓布機構80是本實用新型的壓布部的一例。X軸移動構件40的腿部42 45是本實用新型的豎立設置部的一例。固定臺41是本實用新型的架設部的一例。如以上所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I包括送布驅動裝置20。送布驅動裝置20包括一對X軸固定軸24、25、X軸移動構件40、一對Y軸固定軌61、62、Y軸移動構件73、壓布機構80等。X軸固定軸24、25配置在下軸10的下方,Y軸固定軌61、62配置在下軸10的上方。X軸移動構件40具有利用腿部42 45將固定臺41支承在下軸10上方的凸形狀。因此,X軸移動構件40能夠一邊避開下軸10,一邊使固定臺41沿著X軸固定軸24、25移動。X軸移動構件40的移動部52 55是滾珠套,沿著X軸固定軸24、25滑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40能夠理想地沿著X軸固定軸24、25移動。由于Y軸固定軌61、62被支承在固定臺41的上部,因此,Y軸移動構件73能夠沿著Y軸固定軌61、62穩(wěn)定地移動。送布驅動裝置20通過使用Y軸馬達、小齒輪67和齒條68這樣簡單的結構而能夠容易地使Y軸移動構件73穩(wěn)定地移動。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下面四個變形例是改變上述實施方式的一部分并共用其他部分而得到的結構。因此,對相同的構成部件標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附圖標記而進行說明。參照圖6對第一變形例進行說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固定軌的一例,上述實施方式具有X軸固定軸24、25,作為移動部的一例,上述實施方式具有滾珠套、亦即移動部52 55。送布驅動裝置120替代具有X軸固定軸24、25而具有X軸直線導軌124、125,替代具有移動部52 55而具有移動部153、155 (其他省略圖示)。移動部153、155沿著X軸直線導軌124、125滑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40沿著X軸直線導軌124、125移動。提高了X軸移動構件40的X軸方向上的移動的直線性。參照圖7對第二變形例進行說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使用一對皮帶輪36、39和環(huán)形帶27使X軸移動構件40沿X軸方向移動。送布驅動裝置220使用齒輪齒條副機構使X軸移動構件40沿X軸方向移動。X軸馬達131配置在X軸移動構件40的固定臺41的右后方。X軸馬達131的驅動軸134向前方突出。驅動軸134具備小齒輪135。齒條100固定在固定臺41的上表面的后方的右角部。齒條100是沿X軸方向延伸的板狀。齒條100嚙合于小齒輪135。小齒輪135與X軸馬達131的驅動軸134的旋轉與共同旋轉。由于嚙合于小齒輪135的齒條100沿X軸方向移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40沿X軸方向移動。送布驅動裝置220能夠將X軸馬達131的驅動力直接轉換為X軸移動構件40的移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40能夠可靠地沿X軸方向移動。并且,由于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送布驅動裝置220的部件件數(shù)較少,因此能夠使裝置整體小型化。參照圖8對第三變形例進行說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X軸固定軸24、25撓曲,軌道支承構件90的上端部從下方抵接于分別設置在X軸固定軸24、25的中央部的被支承部29而對被支承部29進行支承。送布驅動裝置320的X軸固定軸具有至少在下軸10的下方區(qū)域中分割而成的形狀。位于送布驅動裝置320的前側的X軸固定軸具備左側軸24A和右側軸24B。左側軸24A和右側軸24B至少在下軸10的下方區(qū)域中分離。軌道支承構件191、192設置在分開的區(qū)域中。上述左側支承構件21支承左側軸24A的左端。軌道支承構件191支承左側軸24A的右端。上述右側支承構件22支承右側軸24B的右端。軌道支承構件192支承左側軸24A的左端。在第三變形例中,由于將X軸固定軸分成多根進行支承,因此能夠防止X軸固定軸的中央部撓曲。在第三變形例中,雖將一根X軸固定軸分割為兩根,但也可以進一步分割為多根。并且,在第三變形例中對X軸固定軸進行了說明,該X軸固定軸也可以應用于第I變形例的直線導軌。參照圖9、圖10對第四變形例進行說明。圖9、圖10酌情省略與上述實施方式共用的各種部件而示出。在圖4、圖5所示的送布驅動裝置20中,將X軸固定軸24、25設置在下軸10的下方,將Y軸固定軌61、62設置在下軸10的上方。圖9、圖10所示的送布驅動裝置420將X軸固定軸24、25和后述的Y軸固定軸171、172這兩者設置在下軸10的下方。送布驅動裝置420具備X軸移動構件140。X軸移動構件140包括固定臺141、四個腿部142、四個移動部168、一對Y軸固定軸171、172、移動支承體160等。固定臺141是俯視時呈長方形狀的板構件。固定臺141位于下軸10的上方。四個腿部142設置在固定臺141的四角。四個腿部142從固定臺141的四角向鉛垂下方延伸。各腿部142在下端部具有移動部168。移動部168例如是圓筒狀的滾珠套。X軸固定軸24、25插入到各移動部168的孔部(省略圖示)中。各移動部168沿著X軸固定軸24、25滑動。因此,X軸移動構件140能夠沿著X軸固定軸24、25移動。固定臺141能夠在下軸10的上方沿X軸方向移動。固定臺141的下表面連結于環(huán)形帶27。因此,固定臺141借助環(huán)形帶27的移動而沿X軸方向往返移動。一對腿部142在固定臺141的X軸方向的左右兩側沿Y軸方向相對。Y軸固定軸171、172分別設置在一對腿部142之間。Y軸固定軸171、172沿Y軸方向延伸。移動支承體160包括主體部161、托架部162、163。主體部161是沿X軸方向延伸的細長的長方形狀的板構件。主體部161在X軸方向中央部具有固定部165。固定部165是向Y軸方向后方突出的板構件。托架部162設置在主體部161的左端側。托架部162向左斜下方傾斜地延伸(參照圖10)。托架部162的頂端部具有導孔(省略圖示)。導孔沿著Y軸方向設置。位于左側的Y軸固定軸171插入到托架部162的導孔中。托架部163設置在主體部161的右端偵U。托架部163向右斜下方傾斜地延伸。托架部162的頂端部具有導孔(省略圖示)。導孔沿著Y軸方向設置。位于右側的Y軸固定軸172插入到托架部163的導孔中。因此,移動支承體160能夠沿著一對Y軸固定軸171、172向Y軸方向移動。壓布機構80的托架部81的基部88固定在固定部165的上表面和主體部161的上表面。因此,移動支承體160將壓布機構80支承為能夠沿Y軸方向移動。X軸固定軸24、25和Y軸固定軸171、172均位于比下軸10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第四變形例中,能夠在下軸10的上方充分地確保用于設置X軸移動構件140等各種部件的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縫紉機(I),其包括: 下軸(10),其設置在縫紉機的基座(2)內,用于驅動上述縫紉機的梭機構(11); 一對第一固定軌(24、25),其在上述下軸的下方彼此隔開預定間隔,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設置,且具有相對于上述下軸彼此相向的一側的部分和另一側的部分; 第一移動構件(40 ),其能夠沿著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往返移動; 第一移動機構(20),其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動構件移動; 第二固定軌(61、62),其沿與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水平地設置; 第二移動構件(73),其能夠沿著上述第二固定軌往返移動; 第二移動機構(65、67、68),其用于使上述第二移動構件移動;以及 壓布部(80 ),其設置在上述第二移動構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布, 該縫紉機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固定軌是在上述第一移動構件中彼此隔開預定間隔且彼此平行地設置的一對第二固定軌, 上述第一移動構件包括: 多個移動部(52 55),其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中分別在上述一側的部分和上述另一側的部分沿著上述第一固定軌移動; 多個豎立設置部(42 45),其分別從上述多個移動部豎立設置并延伸到上述下軸的上方;以及 架設部(41),其架設在上述多個豎立設置部的上部之間,且在上部支承上述一對第二固定軌, 上述第一移動機構包括: 一對皮帶輪(36、39),其設置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之間,分別配置于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所延伸的方向上分離的位置; 環(huán)形帶(27),其架設在上述一對皮帶輪之間,且固定于上述第一移動構件;以及第一馬達(31 ),其用于驅動上述一對皮帶輪中的一個皮帶輪,使該皮帶輪旋轉,進而使上述環(huán)形帶移動, 上述第二移動機構包括: 第二馬達(65); 小齒輪(67),其由上述第二馬達驅動而進行旋轉;以及 齒條(68),其借助上述小齒輪的旋轉驅動使上述第二移動構件沿著上述一對第二固定軌往返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均是軸,上述多個移動部(52 55)均是滾珠套。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縫紉機具有支承構件(90),該支承構件在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中的上述多個移動部能夠移動的范圍之外的部分從下方支承上述一對第一固定軌的各第一固定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縫紉機。該縫紉機能夠使沿著固定軌往返移動的移動構件穩(wěn)定地移動,該固定軌沿彼此正交的方向延伸。X軸固定軸配置在下軸的下方。X軸移動構件具有利用腿部等將固定臺支承在下軸的上方的凸形狀。X軸移動構件一邊避開下軸,一邊沿著X軸固定軸移動。Y軸固定軌被支承在X軸移動構件的上表面。Y軸移動構件沿著Y軸固定軸移動。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使X軸移動構件理想地沿著X軸固定軸移動,能夠容易地使Y軸移動構件穩(wěn)定地移動。
文檔編號D05B21/00GK202968969SQ20122065382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飯?zhí)飩愖? 鬼頭宏明, 位田敬, 田川祐二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