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炒鍋后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炒鍋后帖。
技術背景一般酒店中使用的炒鍋,結構簡單,其基本組成為鍋體和手柄為,為 了使其更為牢固,最簡單的方法是在鍋體與手柄之間采用加強結構。如國內專利號為CN01254984. 3的一種炒鍋,其在發(fā)明目的上是相近的, 但是組成結構卻有很大的區(qū)別,它包括鍋體、手柄,手柄連接鍋體的一端 至少設置一塊加強塊,加強塊連接鍋體。其結構較復雜,不易安裝,牢固 性差。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結構不科學,對鍋子和手柄 固定效果不好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對鍋子和手柄固定效 果好的炒鍋后帖。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炒 鍋包括鍋體、手柄和炒鍋后帖,炒鍋后帖中心有兩條交叉的十字凹槽,炒 鍋后帖后部與手柄完全貼合,炒鍋后帖前部與鍋體完全貼合;十字凹槽可 以起到加強炒鍋后帖強度,使炒鍋后帖不易變形的作用。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炒鍋后帖與手柄完全貼合后,形成只有一端開口的 容器狀的手柄;這樣的結構使得手柄不易被下部的污物污染,因為手柄下 部靠爐火近,易產生積炭,不封閉則積炭進入手柄內部后,較難清洗,封 閉之后,使得鍋子的衛(wèi)生狀況得到良好的改進。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炒鍋后帖為近似球面狀的容器;球面的設計使得炒 鍋后帖能更好的與手柄與鍋體貼合,使貼合時的縫隙產生率減低。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結構緊湊,布局合理,保證手柄和 鍋體結合牢固;可以使炒鍋不燙手,不變形,延長鍋的使用壽命。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炒鍋后帖的正視剖面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炒鍋的側視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炒鍋后帖的仰視圖; 圖中的標注為鍋體l、手柄2、炒鍋后帖3、凹槽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 體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l、圖3所示,炒鍋后帖3為不規(guī)則球面的一部分,兩條凹槽4垂 直相交,其中一條凹槽與手柄2軸線垂直, 一條凹槽與手柄2軸線平行。如圖2所示,炒鍋后帖3前半段與鍋體1緊密貼合,炒鍋后帖3后半 段與手柄2緊密貼合。采用氬弧焊接的技術將,少鍋后帖3焊接在鍋體1、手 柄2的連接處。使用時,鍋體和手柄被炒鍋后帖牢固的固定,使炒鍋不燙手,不變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 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鍋體l、手柄2、炒鍋后帖3、凹槽4等術語,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 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炒鍋后帖,包括鍋體(1)、手柄(2)和炒鍋后帖(3),其特征在于炒鍋后帖(3)中心有兩條交叉的十字凹槽(4),炒鍋后帖(3)后部與手柄(2)完全貼合,炒鍋后帖(3)前部與鍋體(1)完全貼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鍋后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鍋后帖(3) 與手柄(2)完全貼合后,形成只有一端開口的容器狀的手柄(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鍋后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鍋后帖(3) 為近似球面狀的容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炒鍋后帖。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結構不科學,對鍋子和手柄固定效果不好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對鍋子和手柄固定效果好的炒鍋后帖。本發(fā)明主要技術方案為炒鍋包括鍋體、手柄和炒鍋后帖,炒鍋后帖中心有兩條交叉的十字凹槽,炒鍋后帖后部與手柄完全貼合,炒鍋后帖前部與鍋體完全貼合。
文檔編號A47J45/06GK201033036SQ20072010871
公開日2008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王新田 申請人:王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