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屬于中醫(yī)骨傷科針具醫(yī)療器械設備技術領域,用于中醫(yī)骨傷科治療的骨減壓和抽取骨髓的操作。其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針芯和套管的兩體結構,套管套裝在針芯上,套管的兩側外壁上分別安裝有鉤頭,鉤頭限定了針芯進入骨皮質的深度,避免了穿刺過程中針芯對骨骼造成損傷;穿刺到位后抽出針芯,套管后部與骨髓抽取裝置接通,可以同步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既能達到骨減壓的作用,解決骨內(nèi)壓力,又不至于誤傷骨骼,而且通過套管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在套管退出過程中,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的兩個鉤頭可以進一步減除軟組織的張力和壓力,提高了療效,減少疾病的反彈。
【專利說明】
一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錫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骨科治療的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屬于中醫(yī)骨傷科針具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鉤活術療法是一種現(xiàn)代骨科治療方法,主要用于骨性關節(jié)炎等退變性疾病的控制發(fā)展、緩解癥狀、改善功能和保護關節(jié)。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世界醫(yī)療界對于骨關節(jié)病的治療有了新的理解和認知。2014版《美國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治療指南》推薦的方法是保養(yǎng)關節(jié)、服用止痛藥和短期內(nèi)慎用激素。推出該指南的美國骨科醫(yī)師學會(AAOS)認為,關節(jié)置換術在終末期骨關節(jié)炎的治療中有著巨大的價值,但是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還沒有嚴重到非進行關節(jié)置換不可的程度,他們僅僅是“軸線不正的單間室癥狀者”,可以采用其它保守方法進行治療,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0003]鉤活術療法符合現(xiàn)在循證醫(yī)學治療骨性關節(jié)炎等退變性疾病的控制發(fā)展、緩解癥狀、改善功能、保護關節(jié)的原則。目前鉤活術采用巨、中、微、水液類鉤鍉針,解決了軟組織的壓力和張力改善了周圍的環(huán)境,由原有的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變?yōu)榱夹匝h(huán)狀態(tài),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硬組織(骨)的壓力和張力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所以部分癥狀得不到控制,其原因是對硬組織(骨)減壓采用傳統(tǒng)的骨減壓針進行穿刺,在穿刺過程中骨減壓針的插入深度控制困難,全憑醫(yī)生的經(jīng)驗和感覺,還可能對骨骼造成損傷,同時骨減壓針穿刺后抽取骨髓不能同步進行,需要另外插入抽取裝置,不但延長了手術時間,而且增加了感染的可能。因此,改進鉤活術中對骨的穿刺是十分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這種骨減壓鉤鍉針能夠有效地減小骨腔內(nèi)壓力,同時可以避免誤傷骨骼,并且可以同步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0005]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它由手柄、針芯、套管組成,手柄固定連接在針芯的后部,針芯的前端尖銳,套管套裝在針芯上,針芯的外徑與套管的內(nèi)徑為緊密的滑動配合,針芯的前端伸出套管的前端,套管的后端與手柄的前端為卡式連接,套管的前端連接有兩個鉤頭,兩個鉤頭分別位于套管的相對兩側的外壁上,兩個鉤頭的長度方向與套管的長度方向垂直,鉤頭到針芯前端的距離與針芯刺入骨皮質深度相匹配。
[0007]上述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所述手柄的前端平面上有向上的長條形凸起,與手柄前端面相對的套管的后端面上有凹槽,套管后端面的凹槽的位置和寬度與手柄前端面的凸起相匹配,手柄前端面的凸起嵌在套管后端面的凹槽中。
[0008]上述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所述套管后端有螺紋和套環(huán)結構,螺紋和套環(huán)結構與骨髓抽取裝置的接口相匹配。
[0009]上述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所述套管前端的鉤頭前端尖銳,鉤頭前端至鉤頭與套管連接處的兩側壁為圓弧形側面。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采用針芯和套管的兩體結構,套管的兩側外壁上分別安裝有鉤頭,鉤頭限定了針芯和套管前端進入骨皮質的深度,避免了穿刺過程中針芯對骨骼造成損傷;穿刺到位后抽出針芯,套管后部與骨髓抽取裝置接通,可以同步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
[001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既能達到骨減壓的作用,解決骨內(nèi)壓力,又不至于誤傷骨骼,而且通過套管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在套管退出過程中,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的兩個鉤頭可以進一步減除軟組織的張力和壓力,協(xié)調硬組織骨和軟組織之間的吻合運動,達到了骨內(nèi)外、筋內(nèi)外的平衡,增加了穩(wěn)定性,提高療效,減少疾病的反彈。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標記如下:手柄1、針芯2、套管3、鉤頭4、凸起5、凹槽6、套環(huán)結構7。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本實用新型由手柄1、針芯2、套管3組成。
[0016]圖中顯示,手柄I固定連接在針芯2的后部,針芯2的前端尖銳。握緊手柄I可以將針芯2旋轉向前刺入骨骼中,進行穿刺操作。
[0017]圖中顯示,套管3套裝在針芯2上,針芯2的前端伸出套管3的前端,針芯2的外徑與套管3的內(nèi)徑為緊密的滑動配合,套管3的作用是可以通過套管3進行抽取骨髓的操作。
[0018]圖中顯示,套管3的后端與手柄I的前端為卡式連接,在轉動手柄I時,套管3隨之轉動,與針芯2—起進行穿刺??ㄊ竭B接的結構是,手柄I的前端平面上有向上的長條形凸起5,與手柄I前端面相對的套管3的后端面上有凹槽6,套管3后端面的凹槽6的位置和寬度與手柄I前端面的凸起5相匹配,手柄I前端面的凸起5嵌在套管3后端面的凹槽6中。
[0019]圖中顯示,套管3的前端連接有兩個鉤頭4,兩個鉤頭4分別位于套管3的相對兩側的外壁上,兩個鉤頭4的長度方向與套管3的長度方向垂直,鉤頭4到針芯2前端的距離即為針芯2刺入骨皮質深度。
[0020]鉤頭4限定了針芯2和套管3進入骨皮質的深度,達到骨減壓的作用,解決骨內(nèi)壓力,又不至于誤傷骨骼,避免了穿刺過程中針芯2對骨骼造成損傷。
[0021]圖中顯示,鉤頭4前端尖銳,鉤頭4前端至鉤頭4與套管3連接處的兩側壁為圓弧形側面。鉤頭4的前端可以向上彎曲,也可以向下彎曲,也可以采取平直形狀,操作者可以根據(jù)骨骼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0022]圖中顯示,套管3后端有套環(huán)結構7,套環(huán)結構7與骨髓抽取裝置的接口相匹配,用于抽取骨髓時與骨髓抽取裝置相連接。
[002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是將套管3取消,直接將鉤頭4連接在針芯2的前部,鉤頭4到針芯2前端的距離即為針芯2刺入骨皮質深度。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是結構更加簡單,進行骨減壓操作更加方便。它的缺點是只能進行骨減壓操作,不能同步進行抽取骨髓的操作,如果需要抽取骨髓還必須重新進行。因此這種結構適合單獨進行骨減壓的治療,醫(yī)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選擇應用。
[0024]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
[0025]將套管3套裝在針芯2上,手柄I前端面的凸起嵌在套管3后端面的凹槽中。轉動手柄I進行穿刺操作,針芯2和套管3同步刺入軟組織,同時到達骨皮質下,針芯2進入骨皮質,套管3兩側的翼形鉤頭4限定了針芯2進入骨皮質的深度,同時使套管3前端止于骨皮質邊緣,只有翼形鉤頭前面的部分進入骨皮質。
[0026]針芯2達到應達到的深度后,抽出針芯2,在套管3的后端連接無菌注射器,通過套管3和無菌針管的吻合順利抽吸骨腔內(nèi)的骨髓,進行骨減壓。
[0027]抽吸骨髓完成后慢慢抽出套管3,套管3的兩個翼形鉤頭4進一步減除軟組織的張力和壓力,協(xié)調硬組織骨和軟組織之間的吻合運動。達到了骨內(nèi)外、筋內(nèi)外的平衡,增加了穩(wěn)定性,提尚療效,減少疾病的反彈。
[0028]抽出套管3后,局部加壓5分鐘后,包扎完成治療。
【主權項】
1.一種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其特征在于:它由手柄(I)、針芯(2)、套管(3)組成,手柄(I)固定連接在針芯(2)的后部,針芯(2)的前端尖銳,套管(3)套裝在針芯(2)上,針芯(2)的外徑與套管(3)的內(nèi)徑為緊密的滑動配合,針芯(2)的前端伸出套管(3)的前端,套管(3)的后端與手柄(I)的前端為卡式連接,套管(3)的前端連接有兩個鉤頭(4),兩個鉤頭(4)分別位于套管(3)的相對兩側的外壁上,兩個鉤頭(4)的長度方向與套管(3)的長度方向垂直,鉤頭(4)到針芯(2)前端的距離與針芯(2)刺入骨皮質深度相匹配。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I)的前端平面上有向上的長條形凸起(5),與手柄(I)前端面相對的套管(3)的后端面上有凹槽(6),套管(3)后端面的凹槽(6)的位置和寬度與手柄(I)前端面的凸起(5)相匹配,手柄(I)前端面的凸起(5)嵌在套管(3)后端面的凹槽(6)中。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后端有套環(huán)結構(7),套環(huán)結構(7)與骨髓抽取裝置的接口相匹配。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鉤活術骨減壓鉤鍉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前端的鉤頭(4)前端尖銳,鉤頭(4)前端至鉤頭(4)與套管(3)連接處的兩側壁為圓弧形側面。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5514837SQ201620241110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fā)明人】魏玉鎖, 趙曉明, 魏樂, 魏來
【申請人】魏玉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