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25?35克、生地黃25?35克、金銀花15?25克、板藍根15?25克、炒白芍15?25克、大棗15?25克、茵陳10?20克、茯苓10?20克、太子參10?20克、白術(shù)10?20克、當歸10?20克、陳皮9?15克、枳實9?15克、海螵蛸9?15克、川楝子9?15克、浙貝母8?12克、制半夏8?12克、木香8?12克、厚樸8?12克、澤瀉8?12克、黃芩8?12克、甘草6?10克、干姜6?10克、防風(fēng)4?8克、大黃4?8克、蜂蜜270?450克。本發(fā)明中藥,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慢性膽囊炎是指膽囊的慢性炎癥,一般多由急性膽囊炎未徹底治愈引起,其癥狀表現(xiàn):右上腹持續(xù)性隱痛或脹痛,反復(fù)發(fā)作的胃灼熱、噯氣、反酸、腹脹、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份患者有右上腹壓痛和右脅叩擊痛,患者常有低熱,一般在38-39度,熱度高低與炎癥范圍及嚴重程度有關(guān)。中醫(yī)認為膽附于肝,互為表里。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可導(dǎo)致氣滯血瘀,濕熱內(nèi)蘊而致膽囊腫大發(fā)炎。目前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較多,但療效差別較大,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針對上述不足,發(fā)明人對用中藥治療慢性膽囊炎,進行了潛心研究總結(jié),優(yōu)選出一種療效顯著的中藥組合物。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25-35克(30克)、生地黃25-35克(30克)、金銀花15-25克(20克)、板藍根15-25克(20克)、炒白芍15-25克(20克)、大棗15-25克(20克)、茵陳10-20克(15克)、茯苓10-20克(15克)、太子參10-20克(15克)、白術(shù)10-20克(15克)、當歸10-20克(15克)、陳皮9-15克(12克)、枳實9-15克(12克)、海螵蛸9-15克(12克)、川楝子9-15克(12克)、浙貝母8-12克(10克)、制半夏8-12克(10克)、木香8-12克(10克)、厚樸8-12克(10克)、澤瀉8-12克(10克)、黃芩8-12克(10克)、甘草6-10克(8克)、干姜6-10克(8克)、防風(fēng)4-8克(6克)、大黃4-8克(6克)、蜂蜜270-450克(350克)。
[0004]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最佳重量配比為括號內(nèi)數(shù)字。
[0005]本發(fā)明各味藥材的入經(jīng)、功能、主治如下:連錢草一入肝、腎、膀胱經(jīng)。功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主治:腎炎水腫,濕熱,黃疸,尿路結(jié)石,瘡癰腫痛。生地黃一入心、肝、腎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主治:熱入營血,身熱口干,熱在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熱病傷陰,舌紅口干。金銀花一入肺、胃、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主治:溫病發(fā)熱,斑疹,咽喉腫痛,痢疾便血,瘡癰腫毒。板藍根一入胃、心、肺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涼血。主治:時行溫毒,斑疹丹毒,咽喉腫痛。白芍一入肝、脾經(jīng)。功能: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行經(jīng)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肝氣不和,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拘攣作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大棗一入脾、胃經(jīng)。功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主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痿黃,婦女臟躁。茵陳一入脾、胃、肝、膽經(jīng)。功能:清濕熱、退黃疸。主治:濕熱,黃疸,胸脅脹痛,小便黃赤。茯苓一入心、脾、腎經(jīng)。功能:益心脾,利水濕,安神。主治:脾虛腹瀉,消化不良,水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咳嗽多痰。太子參一入脾、肺經(jīng)。功能:益氣生津。主治:氣虛乏力,口干,心悸,自汗,病后體弱,津虧口渴。白術(shù)一入脾、胃經(jīng)。功能: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虛泄瀉,消化不良,食少倦怠無力,水腫,自汗,胸腹脹滿,胎動不安。當歸一入心、肝、脾經(jīng)。功能:補血,活血止痛,潤腸。主治:血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崩漏,風(fēng)濕痹痛,癰疽瘡瘍,跌打損傷,腸燥便秘。陳皮--入脾、肺經(jīng)。功能:理氣和胃,燥濕化痰。主治:脘腹脹滿,反胃嘔吐,食欲不振,痰多咳嗽。枳實--入脾、胃、大腸經(jīng)。功能:行氣,化痰,消積導(dǎo)滯。主治:食積痰滯,脘腹脹滿,腹痛瀉痢,大便秘結(jié)。海螵蛸--入肝、腎經(jīng)。功能: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主治:吐血,便血,崩漏,帶下,胃酸過多,外傷出血,遺精,胃痛吐酸。j 11楝子--入肝、胃經(jīng)、小腸、膀胱經(jīng)。功能:行氣止痛,殺蟲,療癬。主治:脅肋作痛,胃痛,腹痛,胸脘脹悶,疝氣,蟲積腹痛,痛經(jīng)。浙貝母--入肺、心經(jīng)。功能:清肺化痰,清熱散結(jié)。主治:外感風(fēng)熱咳嗽,痰火郁結(jié),瘡癰腫毒,瘰癘結(jié)核。制半夏--入脾、胃、肺經(jīng)。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胸脘脹滿,反胃嘔吐等。木香--入脾、胃、大腸、膽經(jīng)。功能:行氣,調(diào)中,止痛。主治:氣滯腹脹,食欲不振,食積不化,腹痛腸鳴,泄瀉痢疾,濕熱郁蒸,脅肋脹痛,胃痛嘔吐。厚樸--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功能:行氣,燥濕,消積,平喘。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滿,嘔吐瀉痢,痰多喘咳。澤瀉一入腎、膀胱經(jīng)。功能:利水滲濕,泄熱。主治:小便不利,淋瀝,水腫,痰飲,泄瀉。黃芩--入肺、膽、胃、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濕熱所致黃疸,瀉痢,熱淋,癰腫瘡毒,壯熱煩渴,肺熱咳嗽,內(nèi)熱亢盛,吐血,咳血,衄血,胎動不安。甘草一入心、肺、脾、胃經(jīng)。功能:和中益氣,緩急止痛,緩和藥性,解毒,祛痰。主治:中氣不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咳嗽痰多,癰瘡腫毒,胸腹或四肢攣急作痛。干姜--入脾、胃、心、肺經(jīng)。功能:溫中散寒,回陽。主治:陽氣虛脫,虛寒泄瀉,寒冷疼痛,咳嗽氣喘,痰多。防風(fēng)--入膀胱、肝、脾經(jīng)。功能:解表,祛風(fēng)除濕,止痛,解痙。主治:外感風(fēng)寒,頭痛身痛,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四肢攣急等。大黃--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功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主治:大便秘結(jié),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腹痛脹滿,熱毒瘡瘍,燒傷,婦女經(jīng)閉,肝炎黃疸,目赤口瘡。蜂蜜--入脾、肺、大腸經(jīng)。功能: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主治:脾胃虛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肺虛久咳,腸燥便秘,解毒。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入經(jīng)、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對治療慢性膽囊炎針對性很強??v觀整體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在各種藥材相互配合下,使其發(fā)揮最大效率,用藥取疊加方式,可增強藥物的療效。
[0006]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按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制成細藥粉。將蜂蜜置容器內(nèi)加熱,煉至起大泡后起小泡時?;?,加入藥粉拌勻,然后制成每丸重9克的蜜丸。
[0007]本發(fā)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2丸,早、晚飯后各服I丸,溫水送服,10天I療程。忌煙、酒、辛辣及油膩食物。
[0008]本發(fā)明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組方合理,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經(jīng)多年臨床應(yīng)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1、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25克、生地黃25克、金銀花15克、板藍根15克、炒白芍15克、大棗15克、茵陳10克、茯苓10克、太子參10克、白術(shù)10克、當歸10克、陳皮9克、枳實9克、海螵蛸9克、川楝子9克、浙貝母8克、制半夏8克、木香8克、厚樸8克、澤瀉8克、黃芩8克、甘草6克、干姜6克、防風(fēng)4克、大黃4克、蜂蜜270克。
[0010]2、制備方法:按上述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制成細藥粉。將蜂蜜置容器內(nèi)加熱,煉至起大泡后起小泡時?;?,加入藥粉拌勻,然后制成每丸重9克的蜜丸。
[0011]3、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2丸,早、晚飯后各服I丸,溫水送服,10天I療程。忌煙、酒、辛辣及油膩食物。
[0012]實施例2
1、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30克、生地黃30克、金銀花20克、板藍根20克、炒白芍20克、大棗20克、茵陳15克、茯苓15克、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5克、當歸15克、陳皮12克、枳實12克、海螵蛸12克、川楝子12克、浙貝母10克、制半夏10克、木香10克、厚樸10克、澤瀉10克、黃芩10克、甘草8克、干姜8克、防風(fēng)6克、大黃6克、蜂蜜350克。
[0013]2、制備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實施例1。
[0014]實施例3
1、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35克、生地黃35克、金銀花25克、板藍根25克、炒白芍25克、大棗25克、茵陳20克、茯苓20克、太子參20克、白術(shù)20克、當歸20克、陳皮15克、枳實15克、海螵蛸15克、川楝子15克、浙貝母12克、制半夏12克、木香12克、厚樸12克、澤瀉12克、黃芩12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防風(fēng)8克、
大黃8克、蜂蜜450克。
[0015]2、制備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實施例1。
[0016]慢性膽囊炎診斷、治療標準及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療效總結(jié)。
[0017]1、診斷標準:右上腹持續(xù)性隱痛或脹痛,反復(fù)發(fā)作的胃灼熱、噯氣、反酸、腹脹、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份患者有右上腹壓痛和右脅叩擊痛,患者常有低熱,一般在38-39度,熱度高低與炎癥范圍及嚴重程度有關(guān)。
[0018]2、治療標準:有效一癥狀減輕,治愈一癥狀消失。
[0019]3、2013-2015年,有16人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治愈14人,癥狀減輕者2人。
[0020]4、本發(fā)明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組方合理,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經(jīng)多年臨床應(yīng)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0021 ]病例介紹:
1、隋XX,男,42歲,2013年7月就診。患者半月來右上腹持續(xù)性隱痛,常有胃熱、反酸、惡心消化不良感覺,發(fā)低熱38度左右,按胃病治療病情未見好轉(zhuǎn),經(jīng)查確診為慢性膽囊炎。月艮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I療程,胃部癥狀減輕,共服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fù)發(fā)。
[0022]2 SXX,男,51歲,2014年5月就診。患者有慢性膽囊炎病史,病情經(jīng)常反復(fù)發(fā)作,犯病時常服西藥治療,產(chǎn)生副作用反應(yīng),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fù)發(fā)。[0023 ] 3、沈XX,女,64歲,2015年1月就診?;悸阅懩已兹齻€月,病情時輕時重,近日又感胃部不適,反酸、腹脹、惡心,發(fā)低燒,服用本發(fā)明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fù)發(fā)。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25-35克(30克)、生地黃25-35克(30克)、金銀花15-25克(20克)、板藍根15-25克(20克)、炒白芍15-25克(20克)、大棗15-25克(20克)、茵陳10-20克(15克)、茯苓10-20克(15克)、太子參10-20克(15克)、白術(shù)10-20克(15克)、當歸10-20克(15克)、陳皮9-15克(12克)、枳實9-15克(12克)、海螵蛸9-15克(12克)、川楝子9-15克(12克)、浙貝母8-12克(10克)、制半夏8-12克(10克)、木香8-12克(10克)、厚樸8-12克(10克)、澤瀉8-12克(10克)、黃芩8-12克(10克)、甘草6-10克(8克)、干姜6-10克(8克)、防風(fēng)4-8克(6克)、大黃4-8克(6克)、蜂蜜270-450克(350克)。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藥材及重量為:連錢草35克、生地黃35克、金銀花25克、板藍根25克、炒白芍25克、大棗25克、茵陳20克、茯苓20克、太子參20克、白術(shù)20克、當歸20克、陳皮15克、枳實15克、海螵蛸15克、川楝子15克、浙貝母12克、制半夏12克、木香12克、厚樸12克、澤瀉12克、黃芩12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防風(fēng)8克、大黃8克、蜂蜜450克。
【文檔編號】A61K35/644GK105999149SQ201610386612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4日
【發(fā)明人】宮本忠
【申請人】宮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