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
[0001]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2]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3]胸悶氣短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fā)生呼吸困難并引起胸悶氣短。西醫(yī)多將其歸為呼吸道疾病,常采用一些擴張氣管的藥物進行治療,但常規(guī)的病理檢查往往難以發(fā)現(xiàn)病變部位,因此存在用藥盲目性、治療效果不佳的技術(shù)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以中醫(yī)理論為依據(jù),通過對胸悶氣短一癥的辯證分析,找準病因,進而提供一種治療該癥的中藥組合物。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shù)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附子9-15份、肉桂9-15份、砂仁25-35份、干姜20-30份、吳茱萸20-30份、丁香25-35份、茯苓15-25份、胡椒9-15份、黨參10-20份、甘草6-12份、白術(shù)20-30份、山奈15-25份、桔梗25-35份、杏仁20-30份、柴胡25-35份、芍藥20-30份。
[0006]該中藥組合物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以克為單位混合后按照常規(guī)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300-500ml,每日一副,分早晚兩次飲用。
[0007]組方分析:胸悶氣短一癥據(jù)癥分析,胸悶則上焦壅塞,氣短則清陽不升,其一緣于中焦不運,其二緣于肺氣不宣,而中焦不運或因腎陽衰微或由于中焦土濕而致。據(jù)此,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中,取砂仁、干姜、吳茱萸、丁香、胡椒、山奈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甘草、白術(shù)、黨參培土健中,茯苓瀉濕,中焦通,則胃受盛而降濁,肺氣清降。胃氣虛,根于腎陽之微,取附子、肉桂以補腎陽,以桔梗、杏仁宣肺氣之擁塞,取柴胡疏肝、芍藥養(yǎng)營以助清陽上升。上述諸藥合用,則中焦樞運有力,肺氣清降,清陽上升,胸悶短氣一癥自消。由此可見,該中藥組合物在藥物選用上雖然為常用藥物,但通過對病癥準確的辯證分析,將常規(guī)藥物進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0009]實施例1
患者朱某,男,56歲,病史2年,癥狀表現(xiàn)為短氣,自感氣不夠用,胸悶,呼吸困難,上下樓不便,納食差,雙脅脹滿,苔滑、趺陽脈微。
[0010]服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一周后,自感呼吸好轉(zhuǎn),胸悶癥狀減輕,病人得以信心,繼續(xù)服用該中藥組合物2周,胸悶短氣癥狀消失,納食改善,身體相對于服藥前明顯輕快。
[0011]該患者服用該中藥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的重量為:附子12g、肉桂12g、砂仁30g、干姜25g、吳茱萸25g、丁香30g、茯苳20g、胡椒12g、黨參15g、甘草9g、白術(shù)25g、山奈20g、桔梗30g、杏仁25g、柴胡30g、茍藥25g。
[0012]實施例2
患者,李某,女,48歲,就診時聲媼息短,愁容滿面,胸中似有巨石所壓,四肢冰涼,納食差,患者反映癥狀持續(xù)半年,服用多種藥物癥狀無改善。
[0013]服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一周后,癥狀明顯改善,繼續(xù)服用該中藥組合物I周,胸悶短氣癥狀消失,四肢轉(zhuǎn)溫,進食恢復正常,聲音響亮。
[0014]患者服用該中藥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的重量為:附子9g、肉桂15g、砂仁25g、干姜30g、吳茱萸20g、丁香35g、茯苳15g、胡椒15g、黨參10g、甘草12g、白術(shù)20g、山奈25g、桔梗25g、杏仁30g、柴胡25g、芍藥30g。
[0015]實施例3
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附子15g、肉桂9g、砂仁35g、干姜20g、吳茱萸30g、丁香25g、茯苓25g、胡椒9g、黨參20g、甘草6g、白術(shù)30g、山奈15g、桔梗35g、杏仁20g、柴胡35g、茍藥20g。
[0016]經(jīng)統(tǒng)計,自2013年以來就診的患者124例,其共同癥狀為胸悶短氣、呼吸不暢,納食差,多數(shù)患者趺陽脈微且伴緊,四肢不溫。服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后,癥狀改善患者36例,癥狀徹底消失患者79例,無效9例,充分說明了該中藥組合物對治療胸悶氣短一證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能夠取得令人信服的治療效果。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附子9-15份、肉桂9-15份、砂仁25-35份、干姜20-30份、吳茱萸20-30份、丁香25-35份、茯苓15-25份、胡椒9_15份、黨參10-20份、甘草6_12份、白術(shù)20-30份、山奈15-25份、桔梗25-35份、杏仁20-30份、柴胡25-35份、芍藥20-30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以中醫(yī)理論為依據(jù),提供一種治療胸悶氣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附子9-15份、肉桂9-15份、砂仁25-35份、干姜20-30份、吳茱萸20-30份、丁香25-35份、茯苓15-25份、胡椒9-15份、黨參10-20份、甘草6-12份、白術(shù)20-30份、山奈15-25份、桔梗25-35份、杏仁20-30份、柴胡25-35份、芍藥20-30份。該中藥組合物在藥物選用上雖然為常用藥物,但通過對病癥準確的辯證分析,將常規(guī)藥物進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IPC分類】A61P11/00, A61K36/9068
【公開號】CN10505616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417957
【發(fā)明人】張強, 姜彩紅
【申請人】張強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