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桉葉12-15份、杜衡3-6份、隔山香12-15份、骨節(jié)草6-9份、黑藁本12-15份、黑及草12-15份、蒟醬葉12-15份、蓽茇1-3份、蓽澄茄2-5份、臭樟6-9份、地仙桃3-6份、鵝腳板12-15份、崗邊菊25-30份、藁本6-10份、川楝子3-6份、莪術6-10份、沙芥3-5份、山柰6-9份、阿育魏實3-6份、橫經(jīng)席15-18份、花臉細辛2-3份、甘草5-7份。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有效率高,療效可靠,愈后不再復發(fā)。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于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 物。
【背景技術】
[0002] 三叉神經(jīng)痛屬于中醫(yī)的"頭痛"、"偏頭痛"、"面痛"等范疇。引起三叉神經(jīng)痛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風熱。風入陽明,與內(nèi)熱搏結(jié),上擾清竅,經(jīng)絡郁滯,不通而痛。②、風 寒。風寒侵犯陽明,風陽升發(fā)易犯頭面。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故惡寒喜暖;其性凝滯,致辭 氣血閉塞而痛;寒性收引,致氣機收斂,牽引而痛?;蚝胺改X,與正氣相搏,郁久傷陽,血 脈收引,經(jīng)絡阻滯,不通則痛。③、痰火上攻。痰濁內(nèi)盛,郁滯化火,痰隨火升,阻遏經(jīng)脈,氣 血與痰上凝于頭面;或風痰陰于少陽、陽明之脈絡。④、久痛入絡。痰因風動,阻塞脈絡; 或久痛入絡入血,瘀血內(nèi)陰。⑤、脾胃氣虛。勞倦或飲食失節(jié)傷中,脾虛不運,陰血無源,肝 失所養(yǎng),肝陽乘之,上攻面頰胃絡而發(fā)病。⑥、陰虛陽亢。腎精虧損,肝失所養(yǎng),虛陽獨亢, 陽動風生;或為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而陽亢;或陰虛陽亢,肝膽之火升騰無度。⑦、肝火上炎 。肝氣郁結(jié)化火或肝經(jīng)郁熱化火而致病。⑧、陰虛胃熱、胃火上攻。胃熱偏盛或邪熱犯胃循 經(jīng)上炎而發(fā)病。其發(fā)作時表現(xiàn)為以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明顯的劇烈電擊樣、針刺樣、刀割樣或 撕裂樣疼痛,持續(xù)數(shù)秒或1?2分鐘,突發(fā)突止,間歇期完全正常。嚴重者可因疼痛出現(xiàn)面 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患側(cè)即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發(fā)作可為數(shù)日、數(shù)周或數(shù)月不等, 緩解期如常人。目前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西醫(yī)治療、手術治 療、中醫(yī)治療。西醫(yī)的治療是開鎮(zhèn)靜、止痛、消炎的藥劑或者打封閉針,但療效都不是很好, 手術治療后遺癥大,可能引起患側(cè)面部麻木,目前較少應用,中醫(yī)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是安全可 靠的治療方式。中醫(yī)根據(jù)不同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結(jié)合臨床實際進行辨證治療,將本病 分為:風寒外襲型、風熱外襲型、陽明熱盛型、肝火上炎型、痰火上攻型、陰虛陽亢型、久病入 絡型。目前,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有多種,但針對于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成藥尚無 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物,通過選擇 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目的。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 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桉葉12-15份、杜衡3-6份、隔山香 12-15份、骨節(jié)草6-9份、黑藁本12-15份、黑及草12-15份、筠醬葉12-15份、蓽茇1-3份、 蓽澄爺2-5份、臭樟6-9份、地仙桃3-6份、鵝腳板12-15份、崗邊菊25-30份、藁本6-10份、 川楝子3-6份、莪術6-10份、沙芥3-5份、山柰6-9份、阿育魏實3-6份、橫經(jīng)席15-18份、 花臉細辛2-3份、甘草5-7份。
[0005]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藥材的來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0006] 桉葉【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藍桉的葉【性味】味辛;苦;性寒【歸經(jīng)】歸 肺;胃;脾;肝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疲理氣;殺蟲止癢。主感冒;商熱喘咳; 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鉤;絲蟲病;瘧疾;風濕痛;濕疹;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0007] 杜衡【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杜衡的根莖及根或全草?!拘晕丁啃?;溫【歸 經(jīng)】肺;肝;腎;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散寒;消痰利水;活血止痛。主風寒感冒;痰飲喘咳; 水腫;風寒濕痹;跌打損傷;頭痛;齒痛;胃痛;痧氣腹痛;瘰疬;腫毒;蛇咬傷。
[0008] 隔山香【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隔山香的根或全草?!拘晕丁课缎?;微苦; 性平【功能主治】疏風清熱;祛痰止咳;消腫止痛。主感冒;咳嗽;頭痛;腹痛;痢疾;肝炎; 風濕痹痛;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傷腫;瘡癰;毒蛇咬傷。
[0009] 骨節(jié)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蕨類植物藥木賊科植物犬問荊的全草【性味】平;甘; 微苦【歸經(jīng)】肝;肺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明目;活血;止痛。主迎風流淚;翳膜遮睛;跌打損 傷;風濕痛。
[0010] 黑藁本【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蕨葉藁本的根?!拘晕丁课缎?;苦;性溫【功 能主治】疏風發(fā)表;散寒止痛。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腰痛;胃痛;跌打腫痛。
[0011] 黑及草【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橢圓葉花錨的全草?!拘晕丁靠?;性寒【歸 經(jīng)】肺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疏風止痛。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腸胃炎;流 感;咽喉痛;牙痛;脈管炎;外傷感染發(fā)熱;中暑腹痛;外傷出血。
[0012] 筠醬葉【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筠醬PiperbetleL.的葉。【性味】辛;溫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行氣化痰,解毒消腫,燥溫止癢。主風寒咳嗽,哮喘, 百日咳,院腹脹痛,食滯納呆,水腫,跌打傷腫,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痔瘡腫痛,湯火傷,風毒 腳氣,疥癩,濕疹疫癢。
[0013] 蓽茇【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果穗?!拘晕丁啃粒粺帷練w經(jīng)】脾;胃; 大腸;肺;膀胱;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頭痛; 牙痛;鼻淵;冠心病心絞痛。
[0014] 蓽澄茄【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蓽澄茄的果實?!拘晕丁啃?;溫【歸經(jīng)】脾; 腎;胃;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暖腎。主胃寒嘔逆;脘腹脹滿冷痛;腸鳴泄 瀉;寒疝腹痛;寒濕小便淋浙渾濁。
[0015] 臭樟【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云南樟的果實【性味】辛;苦;溫【歸經(jīng)】肺;脾 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主風寒感冒;咳嗽;風濕痹痛;脘腹脹痛;腹瀉。
[0016] 地仙桃【來源】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性味】甘辛;溫 【歸經(jīng)】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消腫止痛;消腫止痛。主明脘冷痛作脹;泛吐酸水;跌 打腫痛;骨折。
[0017] 鵝腳板【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異葉茴芹的全草?!拘晕丁课缎?;苦;微甘; 性微溫【歸經(jīng)】歸肺;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散風宣肺;理氣止痛;消積健脾;活血通經(jīng);除濕 解毒。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癆;肺癰;頭痛;頭痛;芽痛;脆脅痛;胃氣痛;腹脹痛;縮陰 冷痛;風濕關節(jié)痛。
[0018] 崗邊菊【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琴葉紫菀的帶根全草?!拘晕丁咳~苦;辛;性 溫【功能主治】溫肺止咳;散寒止痛。主肺寒咳喘;胃脘冷痛。
[0019] 藁本【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藁本和遼藁本的根莖和根?!拘晕丁课缎?;性 濕【歸經(jīng)】歸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風寒頭痛;巔頂疼痛;風濕痹痛;疥 癬;寒濕泄瀉;腹痛;疝瘕。
[0020] 川楝子【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實。【性味】苦、寒【歸經(jīng)】歸肝、小 腸、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主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 頭癖。
[0021] 莪術【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莪術、廣西莪術和溫郁金的根莖。【性味】味辛; 苦;性溫【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主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 脹痛;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瘤痞塊;跌打損傷。
[0022] 沙芥【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斧翅少芥的的全草?!拘晕丁啃?;溫 【歸經(jīng)】心;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消食;解毒。主胸脅脹滿;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0023] 山柰【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莖。【性味】味辛;性【歸經(jīng)】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除濕;行氣消食;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霍亂;胸腹脹滿,飲食不消, 牙痛;風濕痹痛。
[0024] 阿育魏實【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阿育魏的果實?!拘晕丁课缎粒豢?;性溫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利濕解毒。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嘔惡;泄瀉;寒疝;痛經(jīng);尿路結(jié) 石;瘡市腫毒。
[0025] 橫經(jīng)席【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薄葉紅厚殼的根。【性味】微苦;平【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止痛。主風濕痹證;腎虛腰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跌打損傷。
[0026] 花臉細辛【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青城細辛的根、根莖或全草?!拘晕丁?辛;溫;【歸經(jīng)】肺;脾;肝經(jīng)【功能主治】散寒祛風;消腫解毒;化瘀止痛。主風寒感冒;痰飲 喘咳;腦疽;瘰疬;牙痛;頭痛;風濕痹痛;蛇犬咬傷。
[0027] 甘草【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拘晕丁扛?, 平?!練w經(jīng)】歸心、肺、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 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 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8] 在中醫(yī)辨證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通常結(jié)合臨床體征、實驗室檢查、肌電圖檢查來進 行確診。中醫(yī)認為,三叉神經(jīng)痛是五臟六腑失調(diào),氣血不暢,三陽經(jīng)筋受邪,風,火,痰,毒阻 斷耳面經(jīng)絡,壓迫并損傷三叉神經(jīng),牙神經(jīng)所致的奇痛頑癥。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常因遇 風寒引發(fā),疼痛呈刀割樣劇痛,面肌緊束,畏寒喜暖,驟作驟停。痛后如常,發(fā)作時面色蒼白, 流淚,不能言語及進食。鼻流清涕??诘豢?,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療原則為:疏 風散寒、行氣止痛。
[0029] 本發(fā)明采用科學的配方及配比,配方中所采用的桉葉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 痰理氣、殺蟲止癢的功效;杜衡具有疏風散寒、消痰利水、活血止痛的功效;隔山香具有疏 風清熱、祛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骨節(jié)草具有疏風、明目、活血、止痛的功效;黑藁本具 有疏風發(fā)表、散寒止痛的功效;黑及草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疏風止痛的功效;筠醬葉 具有疏風散寒、行氣化痰、解毒消腫、燥溫止癢的功效;蓽茇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 效;蓽澄茄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暖腎的功效;臭樟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地 仙桃具有溫中散寒、消腫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鵝腳板具有散風宣肺、理氣止痛、消積健 脾、活血通經(jīng)、除濕解毒的功效;崗邊菊具有溫肺止咳、散寒止痛的功效;藁本具有祛風勝 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 積止痛的功效;沙芥具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的功效;山柰具有溫中除濕、行氣消食、止 痛的功效;阿育魏實具有散寒止痛、利濕解毒的功效;橫經(jīng)席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止 痛的功效;花臉細辛具有散寒祛風、消腫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 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本發(fā)明將以上各種原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各成份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作用,對心血不足證型心悸病能夠標本兼治,效果良好,從根本 上治療此病癥。多年來,通過對100例此類患者的跟蹤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明此藥方有效率達到 100%,顯效率達到100%,治愈率達到94%。
[0030] 下面結(jié)合臨床實驗數(shù)據(jù)來說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臨床痊愈: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風寒外襲 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臨床癥狀、體征 均有好轉(zhuǎn);無效: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0031] 表一:患者人員結(jié)構(gòu)情況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風寒外襲型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 成:桉葉12-15份、杜衡3-6份、隔山香12-15份、骨節(jié)草6-9份、黑藁本12-15份、黑及草 12-15份、筠醬葉12-15份、蓽茇1-3份、蓽澄茄2-5份、臭樟6-9份、地仙桃3-6份、鵝腳板 12-15份、崗邊菊25-30份、藁本6-10份、川楝子3-6份、莪術6-10份、沙芥3-5份、山柰6-9 份、阿育魏實3-6份、橫經(jīng)席15-18份、花臉細辛2-3份、甘草5-7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399013SQ201410825106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田文靜 申請人:田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