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降脂靈保健品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降血脂作用地保健品,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復(fù)方中藥保健品及其制備方法。
高脂血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fā)病,是危及人類生命的第一大疾病。由于血脂高,引起脂肪代謝紊亂,導(dǎo)致血液粘度的升高,中晚期出現(xiàn)腦血栓、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目前,國內(nèi)外對高脂血癥的治療主要以西藥為主,如“安妥明”類藥治療副作用大,久用損害肝臟、腎臟及血細胞;“力平脂”等貝特類降脂藥物降脂作用雖好,但停藥后易反彈,且有一定不良反應(yīng)。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副作用小、療效穩(wěn)定的降脂靈保健品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yī)學(xué)對高脂血病及其并發(fā)癥發(fā)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病原則,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就,從祖國醫(yī)藥寶庫中,篩選出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化血瘀,清濁瀉,藥膳同源的天然食用植物藥,按中醫(y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使其發(fā)揮降低外源性血脂增高,促進脂類代謝,使血脂水平降低,改善微循環(huán),減少、緩解高脂血病發(fā)生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降脂靈保健品重量份數(shù)組成包括有銀杏1份,黃芪1-3份,麥冬0.7-1.5份,大棗0.7-1.5份,甘草0.3-1.0份。
如上所述的降脂靈保健品重量份數(shù)的組成還包括有川芎0.6-2.4份,蟲草0.7-1.5份。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上述組成比例稱取,加蒸餾水量為其總重量的8-10倍左右,煎煮兩次,第一次為1.5-2.5小時,第二次為1.0-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6-18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產(chǎn)品。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選用藥膳同源的天然食用藥物為原料,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guī)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治療高脂血癥,無化學(xué)甜味劑,對人體無毒無害。
2.本發(fā)明服用方便,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法的規(guī)定。
3.本發(fā)明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為1.2%-3.0%,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血粘,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疏通微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減少、緩解高脂血并發(fā)癥的作用。
4.本發(fā)明工藝簡單,制作方便,價格低廉,有條件成為大眾化保健品。而且相對于西藥而言,本發(fā)明保健品毒副作用小,療效穩(wěn)定。
為了探討本發(fā)明的降脂作用,我們采用高脂血癥大鼠模型,以西藥非諾貝特片、中藥銀杏提取物為對照物,進行了藥理學(xué)研究。高脂血癥大鼠模型造型成功后,次日,我們開始進行本發(fā)明保健品的藥效實驗研究。第1、2組開始灌胃生理鹽水,第3、4、5組灌胃本保健品中藥粉末小劑量、中劑量、大劑量(劑量分別為2.2g/kg.d、4.4g/kg.d、8.8g/kg.d),第6組灌胃銀杏提取物(40mg/kg.d),第7組灌胃非諾貝特(100mg/kg.d)(其中第3、5組的劑量分別為人用量的10倍、40倍,其余組的劑量均為人用量的20倍)。灌胃量均為2-4ml,每天1次。25天后禁食過夜(12h),次日測定血脂指標,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X±S)
組別例數(shù)劑量血清膽固醇平均值血清甘油三酯平均值
(只) (mmol/L) (mmol/L)正常對照(1) 8 -5.63±0.711.61±0.18高脂模型(2) 8 -9.21±1.05* 2.52±0.54*本保健品★(3)8 2.2g/kg.d5.01±0.92# 1.44±0.26#
(4)8 4.4g/kg.d3.10±0.77# 1.32±0.25#
(5)8 8.8g/kg.d4.60±0.74# 1.28±0.44#銀杏提取物(6)8 40mg/kg.d. 4.95±0.83# 1.39±0.47#非諾貝特 (7)8 100mg/kg.d. 4.93±0.71# 1.38±0.27#*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與高脂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使用五味中藥提取物粉末。
由表1可見,本保健品中藥粉末三個劑量組、銀杏提取物組及非諾貝特組與高脂組比較,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趨于降低,而且統(tǒng)計學(xué)上均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這一結(jié)果說明本保健品、銀杏提取物及非諾貝特均有降血脂作用,而且本保健品降血脂作用優(yōu)于西藥非諾貝特及中藥銀杏提取物,顯示出較強的降血脂作用。
為表明降脂靈保健品對高脂血癥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原治療方法相當?shù)母咧Y患者25例為對照組,從住院及心內(nèi)科門診選擇34例高脂血癥患者,按衛(wèi)生部藥政局1994年制定的高脂血癥診斷標準,確診的成年高脂血癥患者,在飲食療法及藥物(口服非諾貝特片)治療的基礎(chǔ)上,空腹血清膽固醇含量≥5.98mmol/L或甘油三酯含量≥1.54mmol/L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8-54歲,病程半年-15年。試驗組在原藥治療的基礎(chǔ)上,停用降脂藥,服用本發(fā)明藥物。對照組按常規(guī)降脂治療,其中降脂藥物用法、用量與試驗組相匹配,降脂藥物采用非諾貝特。采用相同方法定期檢查空腹血脂,觀察九個月,三個月為一療程,共三個療程。
服用方法20克/次,日服3次,飯前開水沖服。臨床試驗結(jié)果如表2。
表2 服用本發(fā)明保健品前后降脂藥用量及血脂平均濃度變化
由表2可以看出,兩組試驗前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無顯著差異,但試驗組服用本發(fā)明保健品后,未用任何其他降脂藥,即可達到降脂目的。
表3兩組降脂療效比較衛(wèi)生部藥政局1994年制定的高脂血病療效標準顯效達以下任一指標者血清膽固醇下降≥20%或血清甘油三酯≥20%.有效達以下任一指標者血清膽固醇下降10~19%或血清甘油三酯下降10~19%.無效未達到有效指標.
我們對本發(fā)明降脂療效進行了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3。試驗統(tǒng)計表明用本發(fā)明的降脂靈保健品對34例高脂血病患者作治療試驗,降高膽固醇血癥取得顯著療效的占20.6%,基本有效的占52.9%,無效的占26.5%,總有效率達73.5%;降高甘油三酯癥取得顯著療效的占14.7%,基本有效的占55.8%,無效的占29.5%,總有效率達70.5%。
實施例1
取銀杏20g、黃芪20g、麥冬15g、大棗15g、甘草10g,加蒸餾水煎煮兩次,分別為1.5小時、1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6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手捏能成團,輕壓則散為宜),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
實施例2
取銀杏30g、黃芪45g、麥冬30g、大棗30g、甘草20g,加蒸餾水煎煮兩次,分別為2小時、1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10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手捏能成團,輕壓則散為宜),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
實施例3
取銀杏40g、黃芪80g、麥冬40g、大棗50g、甘草30g,加蒸餾水煎煮兩次,分別為2小時、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12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手捏能成團,輕壓則散為宜),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
實施例4
取銀杏50g、黃芪120g、麥冬60g、大棗60g、甘草40g,川芎30g,蟲草40g,加蒸餾水煎煮兩次,分別為2.5小時、1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15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手捏能成團,輕壓則散為宜),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
實施例5
取銀杏50g、黃芪150g、麥冬80g、大棗80g、甘草50g,川芎100g,蟲草50g,加蒸餾水煎煮兩次,分別為2.5小時、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18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手捏能成團,輕壓則散為宜),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降脂靈保健品,其特征在于重量份數(shù)組成包括銀杏1份,黃芪1-3份,麥冬0.7-1.5份,大棗0.7-1.5份,甘草0.3-1.0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降脂靈保健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脂靈保健品重量份數(shù)的組成還包括有川芎0.6-2.4份,蟲草0.7-1.5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降脂靈保健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如下
按權(quán)利要求1或權(quán)利要求2組成比例稱取物料,加蒸餾水量為其總重量的8-10倍左右,煎煮兩次,第一次為1.5-2.5小時,第二次為1.0-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靜置,冷藏,加入6-18倍的糊精,加入乙醇制成軟材,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產(chǎn)品。
全文摘要
一種降脂靈保健品重量份數(shù)組成為銀杏1份,黃芪1-3份,麥冬0.7-1.5份,大棗0.7-1.5份,甘草0.3-1.0份。采用加水煎煮的方法,制成顆粒,干燥,過篩,稱重,包裝即得產(chǎn)品。本發(fā)明對人體無毒無害,具有降血脂、降血粘、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疏通微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減少、緩解高脂血并發(fā)癥的作用,且工藝簡單,制作方便,價格低廉,療效穩(wěn)定。
文檔編號A61P3/00GK1391923SQ0112154
公開日2003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楊頻, 韓玲軍, 張立偉 申請人:山西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