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用于種植喬木,喬木通過泥土種植在該裝置上,包括水泥槽、鋪設在水泥槽底的陶粒層、均勻分布在水泥槽內的若干根酸素管,在水泥槽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而應用該裝置可以在濱海惡劣的鹽堿沙地環(huán)境下為植物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得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專利說明】
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生態(tài)環(huán)??茖W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土壤鹽漬化已成為世界性重要的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之一。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糧農組織(FAO)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球鹽漬土地面積大約有10億hm2,占陸地面積的10%。同時,全球鹽堿地每年以I X 106— 1.5 X 106hm2的速度增長。我國鹽堿土地面積約有3470萬hm2。我國沿海各省、市、自治區(qū)約有1.8萬km的濱海地帶和島嶼沿岸,廣泛分布著各種濱海鹽土,總面積可達5 X 106hm2。因其生成主要是受海水影響和海潮侵襲所致,土壤中含鹽量較高,可達2.0 % -6.0 %,土地生產力低,加上海邊風大,易受臺風影響,水分的蒸發(fā)量亦很大,難于建立植被,嚴重制約這些地區(qū)綠化造林的質量和數(shù)量。
[0003]近年來,在濱海地區(qū)逐漸開發(fā)建設了許多經濟開發(fā)區(qū),使得濱海地區(qū)的經濟得以迅速發(fā)展,然而,濱海地區(qū)特別是鹽堿沙地的生態(tài)恢復與綠化建設卻相對落后。喬木是濱海鹽堿沙地的關鍵樹種,種植好喬木用于防風固沙后,其它灌木和草本才能較好地定居生存。常規(guī)種植喬木的方法是在鹽堿沙地上直接種植喬木袋苗,由于基質養(yǎng)分缺乏,水分蒸發(fā)與流失,植物抗風力差等,最后導致許多植物大量死亡。這不僅造成了大量物力、人力、財力的浪費,而且也達不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應用該裝置可以在濱海惡劣的鹽堿沙地環(huán)境下為植物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得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用于種植喬木,喬木通過泥土種植在該裝置上,包括水泥槽、鋪設在水泥槽底的陶粒層、均勻分布在水泥槽內的若干根酸素管,在水泥槽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
[0007]應用時,將喬木的根部放入水泥槽內,并填上泥土,再將其置于濱海鹽堿沙地中,水泥槽可將泥土限制在槽內,可防止水土流失,使得泥土可為喬木提供足夠養(yǎng)分;再者,在該水泥槽內分布有若干根酸素管,且水泥槽底鋪設有陶粒,可增加泥土中的氧量,防止淹水地區(qū)植物根部腐爛;另外,在在水泥槽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孔洞的設置可供喬木的根系伸出,而不僅將喬木的根部限制在水泥槽內,利于喬木生長。在該裝置內種植好喬木后,在需要綠化的濱海鹽堿沙地挖好種植坑,再利用吊機或人工將將該種植有喬木的裝置移動至種植坑內,用土填實,相鄰兩裝置可間距交叉排列,相距約10CM,可有效的保土、保月巴、抵抗臺風和大風,因而應用該裝置可以在濱海惡劣的鹽堿沙地環(huán)境下為植物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得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0008]在酸素管內設有陶粒,酸素管的一端與陶粒層連接,酸素管的另一端露出泥土表面。增加水泥槽底面和喬木根部附近的透氣性,利于喬木生長。
[0009]位于水泥槽最下方的孔洞距離水泥槽底面的距離大于或等于20CM。用于蓄水,以保證可為喬木提供足夠的水分。
[0010]水泥槽呈立方體設置,且該水泥槽包括混凝土基體、圍繞該混凝土基體的上部外表面設置的花崗巖層,在花崗巖層與混凝土基體之間設有水泥砂漿層。結構穩(wěn)固,外形美觀。
[0011]在水泥槽的頂部設有復數(shù)根圍繞喬木的樹干設置的固定管,各固定管的底端支撐在水泥槽內,各固定管的上端通過螺絲連接。固定管的設置可將喬木固定,防止喬木傾倒。
[0012]在固定管與喬木的樹干之間設有緩沖塊。起緩沖作用,不傷害樹皮。
[0013]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為:
[0014]可有效的保土、保肥、抵抗臺風和大風,因而應用該裝置可以在濱海惡劣的鹽堿沙地環(huán)境下為植物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得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水泥槽和酸素管的俯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水泥槽的側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1、水泥槽;2、酸素管;3、孔洞;4、陶粒層;5、混凝土基體;6、水泥砂漿層;7、花崗巖層;8、固定管;9、螺絲;10、樹干;11、根系;12、喬木。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4所示,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用于種植喬木12,喬木12通過泥土種植在該裝置上,包括水泥槽1、鋪設在水泥槽I底的陶粒層4、均勻分布在水泥槽I內的若干根酸素管2,在水泥槽I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3。其中,本實施例中,水泥槽I呈立方體設置,內置4根酸素管2,該4根酸素管2分別靠近水泥槽I的4個角設置。應用時,將喬木12的根部放入水泥槽I內,并填上泥土,再將其置于濱海鹽堿沙地中,水泥槽I可將泥土限制在槽內,可防止水土流失,使得泥土可為喬木12提供足夠養(yǎng)分;再者,在該水泥槽I內分布有若干根酸素管2,且水泥槽I底鋪設有陶粒,可增加泥土中的氧量,防止淹水地區(qū)植物根部腐爛;另外,在在水泥槽I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3,孔洞3的設置可供喬木12的根系11伸出,而不僅將喬木12的根部限制在水泥槽I內,利于喬木12生長。在該裝置內種植好喬木12后,在需要綠化的濱海鹽堿沙地挖好種植坑,再利用吊機或人工將將該種植有喬木12的裝置移動至種植坑內,用土填實,相鄰兩裝置可間距交叉排列,相距約10CM,可有效的保土、保肥、抵抗臺風和大風,因而應用該裝置可以在濱海惡劣的鹽堿沙地環(huán)境下為植物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得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目標。
[0022]在酸素管2內設有陶粒,酸素管2的一端與陶粒層4連接,酸素管2的另一端露出泥土表面。增加水泥槽I底面和喬木12根部附近的透氣性,利于喬木12生長。
[0023]位于水泥槽I最下方的孔洞3距離水泥槽I底面的距離大于或等于20CM。用于蓄水,以保證可為喬木12提供足夠的水分。
[0024]水泥槽I呈立方體設置,且該水泥槽I包括混凝土基體5、圍繞該混凝土基體5的上部外表面設置的花崗巖層7,在花崗巖層7與混凝土基體5之間設有水泥砂漿層6。結構穩(wěn)固,通過水泥砂漿將花崗巖設置在混凝土基體5上部的外表面上,外形美觀。
[0025]在水泥槽I的頂部設有復數(shù)根圍繞喬木12的樹干10設置的固定管8,各固定管8的底端支撐在水泥槽I內,各固定管8的上端通過螺絲9連接。固定管8的設置可將喬木12固定,防止喬木12傾倒。本實施例中,該固定管8為不銹鋼管,在該不銹鋼管的外表面涂有綠色漆保護層。
[0026]在固定管8與喬木12的樹干10之間設有緩沖塊。該緩沖塊可為軟厚絨面,起緩沖作用,不傷害樹皮。
[0027]該裝置的具體制作及使用過程如下:
[0028]首先澆鑄立方體水泥槽I,長寬各155cm,邊槽厚15cm,中間長寬各125cm,水泥槽I內深為155cm,用水泥砂漿混凝土制成,外面飾以花崗巖石材,每個側面在距底部約30cm處,交叉開5個孔洞3,間距相等,孔洞3為10cm。水泥槽I側面的孔洞3有利于植物的根系11伸出;在距水泥槽I底面20cm以內的側面上不開挖孔洞3,用于蓄水。水泥槽I建好后,在距水泥槽I底面1cm處鋪置陶粒約15cm厚。在水泥槽I內種植好喬木12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L.)后,近水泥槽I各邊角約30cm處放置酸素管2,其直徑約6.5cm,露出表土約5cm。酸素管2內放置陶粒,與水泥槽I底部的陶粒相通,以增加水泥槽I底面和喬木12根部附近的透氣性。然后,在水泥槽I內填充客土和有機肥,努實后,澆上定根水。最后用螺絲9和固定管8—起將喬木12樹干10固定,在不繡鋼管與喬木12樹干10接觸處放置軟的厚絨面,起緩沖作用,不傷害樹皮。
[0029]種植喬木12黃槿的喬木12種植裝置完成后,放置待用。在需要綠化的濱海鹽堿沙地挖好種植坑,利用吊機或人工將喬木12種植裝置移動至種植坑,并用土填實。喬木12種植裝置可間距交叉排列,相距約10m。此喬木12種植裝置可有效的保土、保肥,抵抗臺風和大風。
[0030]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之一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用于種植喬木,喬木通過泥土種植在該裝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槽、鋪設在水泥槽底的陶粒層、均勻分布在水泥槽內的若干根酸素管,在所述水泥槽的側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孔洞。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酸素管內設有陶粒,所述酸素管的一端與所述陶粒層連接,所述酸素管的另一端露出所述泥土表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水泥槽最下方的所述孔洞距離所述水泥槽底面的距離大于或等于20cm。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槽呈立方體設置,且該水泥槽包括混凝土基體、圍繞該混凝土基體的上部外表面設置的花崗巖層,在所述花崗巖層與所述混凝土基體之間設有水泥砂漿層。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泥槽的頂部設有復數(shù)根圍繞所述喬木的樹干設置的固定管,各固定管的底端支撐在所述水泥槽內,各固定管的上端通過螺絲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濱海鹽堿沙地可移動式喬木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管與所述喬木的樹干之間設有緩沖塊。
【文檔編號】A01G9/02GK205694525SQ20162017753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
【發(fā)明人】王發(fā)國, 梁冠峰, 袁曉初, 易綺斐, 王愛華, 劉東明, 邢福武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澳門民政總署